新中國崢嶸歲月|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zhuan) 題

  “愚公移山”,是一個(ge) 在中國流傳(chuan) 幾千年的寓言故事。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dong) 讀到一份講述山東(dong) 省莒南縣厲家寨通過整治土地、興(xing) 修水利、科學種田,使糧食產(chan) 量大幅提高,全村麵貌煥然一新的報告,揮筆寫(xie) 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ge) 好例”的批語。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為(wei) 這個(ge) 偉(wei) 大精神所感召,中國人民抒寫(xie) 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li) 詩篇。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麵對極端困難的考驗,展開了一場同自然災害和物質匱乏的鬥爭(zheng)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群眾(zhong)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開鑿紅旗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壯舉(ju) ,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大寨,位於(yu) 山西省晉中太行山麓海拔1000多米的山區。這裏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大寨人在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苦幹、實幹、拚命幹,從(cong) 1953年開始,用五年時間,改造了全村七條大溝,把深溝變成了良田,被譽為(wei) “全國農(nong) 業(ye) 戰線的一麵紅旗”。1962年,在全國大災和嚴(yan) 重困難的年景下,大寨糧食畝(mu) 產(chan) 高出同縣平均產(chan) 量530斤。

  河南省林縣位於(yu) 太行山東(dong) 麓,自古以來就嚴(yan) 重幹旱缺水。林縣人民在縣委帶領下,大膽設想引漳河水入林縣,“重新安排林縣山河”。1960年初,3.7萬(wan) 名林縣群眾(zhong) 開始向太行山開戰。經過五年苦戰,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幹渠通水。隨後用了七八年時間,進行支渠配套、總幹渠加高加固,直至1974年8月,紅旗渠全部竣工。紅旗渠被譽為(wei) “人造天河”,對當地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發揮著積極效益。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7日 07:02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