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關於建立新中國的一些檔案文獻回顧

王剛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cong) 此站起來了,揭開了中國曆史的新篇章,開啟了偉(wei) 大的新征程。我這裏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追憶建立新中國這一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事件的莊嚴(yan) 過程,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統一、勇於(yu) 攻堅克難、敢於(yu) 奪取勝利的偉(wei) 大精神,以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一、具有偉(wei) 大曆史意義(yi) 的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在北平(今北京)舉(ju) 行。這次會(hui) 議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曆史使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是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醞釀和籌備後召開的。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召開了中央書(shu) 記處擴大會(hui) 議,會(hui) 議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dang) 派、各人民團體(ti) 、各社會(hui) 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hui) 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hui)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批準了關(guan) 於(yu) 召開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以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中共中央的號召,得到各民主黨(dang) 派、各人民團體(ti) 、各界人士和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此後,應邀參加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的各界代表陸續會(hui) 聚北平。1949年6月15日,毛澤東(dong) 同誌主持召開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籌備會(hui) 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成立了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6月16日,周恩來同誌主持召開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推選毛澤東(dong) 同誌擔任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主任,周恩來同誌等擔任副主任,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下設6個(ge) 小組,負責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相關(guan) 籌備事宜,第一小組擬定參加會(hui) 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第二小組起草會(hui) 議組織法,第三小組起草共同綱領,第四小組擬定政府方案,第五小組起草宣言,第六小組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各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承擔的任務。籌備會(hui) 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結束後,6月19日,毛澤東(dong) 同誌親(qin) 筆致信宋慶齡先生,全文為(wei) :“慶齡先生: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yu) 日俱積。茲(zi) 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誌趨前致候,專(zhuan) 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wei) 盼!專(zhuan) 此。敬頌大安!”鄧穎超同誌持信前往上海專(zhuan) 程邀請。8月28日,當宋慶齡先生乘專(zhuan) 列抵達北平時,毛澤東(dong) 等領導同誌和各界代表人士親(qin) 臨(lin) 車站迎接。邀請宋慶齡先生蒞臨(lin) 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商建國大計,此舉(ju) 在國內(nei) 外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9月17日,毛澤東(dong) 同誌主持召開籌備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決(jue) 定將“新政治協商會(hui) 議”更名為(wei)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至此,召開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dong) 同誌在開幕詞中指出:“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之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的職權。” 毛澤東(dong) 同誌在開幕詞中還特別說道:“我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men) 的工作將寫(xie) 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cong) 此站立起來了。”毛澤東(dong) 同誌在開幕詞中最後說道:“讓那些內(nei) 外反動派在我們(men) 麵前發抖罷,讓他們(men) 去說我們(men)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次會(hui) 議於(yu) 9月30日勝利閉幕。毛澤東(dong) 同誌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hui) 主席。

  這次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的中心議題是為(wei) 建立新中國做好各項籌備事宜。概括起來說,是辦了三個(ge) 方麵的大事。

  (一)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3個(ge) 文件,為(wei) 新中國成立奠定了法製基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起著臨(lin) 時憲法的作用,確定了新中國的國體(ti) 和政體(ti) ,製定了一係列基本政策,成為(wei) 新中國成立初期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前進的政治基礎和戰鬥綱領。1954年,毛澤東(dong) 同誌親(qin) 自主持製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吸收了《共同綱領》的許多原則和內(nei) 容。《共同綱領》除序言外,分為(wei) 總綱、政權機關(guan) 、軍(jun) 事製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條。《共同綱領》(草案)是由周恩來同誌親(qin) 自主持起草的。據周恩來同誌身邊工作人員回憶,為(wei) 了起草《共同綱領》(草案),1949年6月下旬,周恩來同誌在勤政殿把自己“關(guan) ”了一個(ge) 星期左右,親(qin) 自執筆,寫(xie) 出草案全文。此後,這個(ge) 草案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其中包括送請500多位政協代表討論,聽取意見。從(cong)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檔案看,對於(yu) 《共同綱領》(草案),毛澤東(dong) 同誌從(cong) 8月22日至9月13日,間隔5次對序言、總綱、政權機關(guan) 、軍(jun) 事製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方麵做了重要的審閱修改。其中,在修改政權機關(guan) 這一章的時候,毛澤東(dong) 同誌改寫(xie) 了很重要的一段話,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閉會(hui) 期間的各級政權機關(guan) 為(wei) 各級人民政府。國家最高政權機關(guan) 為(wei)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閉會(hui) 期間,中央人民政府為(wei) 行使國家政權的最高機關(guan) 。”70年過去了,現在再來看看,這樣一部由周恩來同誌親(qin) 自主持起草、經毛澤東(dong) 同誌數次審閱修改的曆史文獻,是多麽(me) 珍貴啊!

  (二)決(jue) 定了國都、國旗、國歌、紀年等重要事項。眾(zhong) 所周知,國都、國旗、國徽、國歌對於(yu) 一個(ge) 國家來說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yi) 。籌備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六小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征集和討論後,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方案。由於(yu) 新中國成立在即,這些事宜須盡快確定下來。1949年9月25日晚,毛澤東(dong) 、周恩來同誌在中南海豐(feng) 澤園召開了一次座談會(hui) ,協商確定國都、國旗、國徽、國歌、紀年等事宜,參加會(hui) 議的有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lun) 、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會(hui) 議首先討論了國旗事宜,此前籌備會(hui) 共征集到國旗設計圖案2992幅,朱德同誌也親(qin) 自設計了一幅國旗圖案,第六小組從(cong) 中選出38幅編印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其中將曾聯鬆設計的大五星圖案做了修改後,以五星紅旗的圖案作為(wei) “複字第32號”編入參考資料。座談會(hui) 上,毛澤東(dong) 同誌首先談了對國旗的意見,他拿著五星紅旗的圖案說:“這個(ge) 圖案表現我們(men) 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dong) 同誌講完後,大家熱烈鼓掌表示完全讚同。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五星紅旗為(wei) 國旗的方案後,北京市有關(guan) 方麵指派北京美術供應社的趙文瑞同誌和北京永茂實業(ye) 公司的宋樹信同誌分別負責製作國旗,趙文瑞負責製作的國旗,被用在9月30日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閉幕會(hui) 上,這麵國旗後來沒有保存下來。由毛澤東(dong) 同誌在開國大典上親(qin) 自按動電鈕升起的國旗,是由宋樹信負責製作的,這麵國旗現在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座談會(hui) 接著討論了國徽、國都和紀年事宜。對於(yu) 國徽圖案的設計原則,與(yu) 會(hui) 人員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細化。對此,毛澤東(dong) 同誌說,“國旗決(jue) 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jue) 定,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jue) 定。”“原小組還繼續存在,再去設計。”此後,由清華大學梁思成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張仃教授各自帶領的設計小組分別提出了設計圖案,國徽審查組報請周恩來同誌審看後,選用了梁思成小組的圖案,並在報告中寫(xie) 道:“以國旗和天安門為(wei) 主要內(nei) 容,國旗不但表示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政權的意義(yi) ,亦可省寫(xie) 國名。天安門則象征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以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nong) ,麥稻並用,亦寓地廣物博的意義(yi) ,以綬帶緊結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nong) 聯盟。”這個(ge) 圖案在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召開的政協一屆二次會(hui) 議上討論通過後,經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同意,由毛澤東(dong) 主席於(yu) 9月20日頒發了關(guan) 於(yu)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的命令。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以後曆次憲法對此均予以確認。對於(yu) 國都問題,1949年8月,在北平市各界代表會(hui) 議上,毛澤東(dong) 同誌明確指出,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召開以後,北平將成為(wei) 全國的首都,應該改稱為(wei) 北京。在這次座談會(hui) 上,大家對定都北平沒什麽(me) 異議,有人說北平的名字可不可以不改,毛澤東(dong) 同誌說,“還是改一個(ge) 字好。”由此,北平改稱為(wei) 北京,並定為(wei) 新中國的首都。關(guan) 於(yu) 紀年問題,大家同意采用公元紀年,即當年為(wei) 1949年。

  座談會(hui) 最後討論了國歌事宜,大家對以《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暫代國歌這個(ge) 提議表示讚成,但涉及歌詞的問題,有的人主張不改,有的人建議對歌詞做適當修改。《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同誌說道,“我覺得歌詞在過去它有曆史意義(yi) ,但現在應讓位給新的歌詞。”對此,周恩來同誌表示還是用原來的歌詞。他說:“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hui) 有那種情感。”毛澤東(dong) 同誌說:“我國人民經過艱苦鬥爭(zheng) 雖然全國快解放了,但還是受帝國主義(yi) 的包圍,不能忘記帝國主義(yi) 對我國的壓迫。我們(men) 要爭(zheng) 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毛澤東(dong) 同誌的意見,得到與(yu) 會(hui) 者的讚同。座談會(hui) 結束時,毛澤東(dong) 、周恩來同誌與(yu) 參加會(hui) 議的人員一起合唱《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豐(feng) 澤園裏回蕩起嘹亮激昂的歌聲。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暫以《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為(wei) 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作為(wei) 國歌寫(xie) 入憲法。

  (三)選舉(ju) 產(chan) 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選舉(ju) 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wei) 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為(wei)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委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周恩來同誌被任命為(wei) 政務院總理。

  二、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zheng) 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征,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1949年9月30日下午,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閉幕後,為(wei) 了追念一百多年來為(wei) 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獻身的人民英雄們(men) ,毛澤東(dong) 等領導同誌和參加會(hui) 議的代表們(men) 從(cong) 中南海懷仁堂出發,來到天安門廣場,為(wei) 人民英雄紀念碑舉(ju) 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紀念碑於(yu) 1952年8月1日破土動工,1958年5月1日正式揭幕。

  在醞釀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時,關(guan) 於(yu) 選址問題有人主張建在天安門廣場,有人主張建在東(dong) 單廣場等地。在綜合了各方麵意見後,周恩來同誌提議,將紀念碑建在天安門廣場。周恩來同誌解釋說,之所以這樣提議,是因為(wei) 天安門廣場有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傳(chuan) 統,同時這裏也是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在政協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上,一致通過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立在天安門廣場。

  人民英雄紀念碑具體(ti) 位置定在天安門廣場什麽(me) 地方呢?對此,周恩來同誌反複與(yu) 有關(guan) 專(zhuan) 家商討,並登上天安門城樓,放眼環顧廣場,研究紀念碑與(yu) 天安門之間的遠近、比例關(guan) 係,確定紀念碑建在天安門與(yu) 原中華門門洞的中軸線上,位於(yu) 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中央批準了這個(ge) 選址。紀念碑的位置確定下來後,1953年7月29日,北京市委向周恩來同誌呈報了關(guan) 於(yu)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問題中的一些問題的報告,詳細說明了紀念碑造型、浮雕、選材、地質、造價(jia) 問題等。該報告在首頁左側(ce) 寫(xie) 明:附造型甲、乙各一,乙為(wei) 修改後之模型。8月4日,中央決(jue) 定,“同意北京市委所提選用乙種模型,並以花崗岩為(wei) 碑身的意見”。此後,北京市委按照這一意見建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主要立麵向著天安門,碑心石上鐫刻著毛澤東(dong) 同誌親(qin) 筆書(shu) 寫(xie) 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ge) 鎦金大字。這幅碑題是毛澤東(dong) 同誌於(yu) 1955年6月9日題寫(xie) 的,毛澤東(dong) 同誌從(cong) 所題寫(xie) 的碑題中選出2幅派工作人員送至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xing) 建委員會(hui) ,並讓工作人員帶口信說,要多請專(zhuan) 家們(men) 提意見,看哪一幅可以用。如果認為(wei) 寫(xie) 得不夠好,還可以重寫(xie) 。專(zhuan) 家們(men) 選用了其中一幅。作為(wei) 一位偉(wei) 大領袖,毛澤東(dong) 同誌如此莊重地書(shu) 寫(xie)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題,多麽(me) 令人敬仰!這2幅碑題的手稿,目前珍藏在中央檔案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背麵,是毛澤東(dong) 同誌撰文、周恩來同誌書(shu) 寫(xie) 的碑文。為(wei) 了寫(xie) 好碑文,1955年9月初到9月中旬,周恩來同誌前後寫(xie) 了40多幅,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融進了碑文的書(shu) 寫(xie) 之中,最後從(cong) 中選出2幅交給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xing) 建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們(men) 選用了其中1幅,鐫刻在紀念碑上。周恩來同誌這幅碑文的手稿目前也珍藏在中央檔案館。

  關(guan) 於(yu) 人民英雄紀念碑主要立麵朝向問題,在最初設計時,根據我國建築的傳(chuan) 統布局,將紀念碑朝南方向作為(wei) 主要立麵。但是,周恩來同誌和紀念碑興(xing) 建委員會(hui) 的同誌考慮到天安門廣場擴建後,會(hui) 有更多的人從(cong) 長安街經過或者進入廣場,讓人們(men) 能從(cong) 北麵直接看到毛主席的題字為(wei) 好,由此確定將紀念碑朝北方向作為(wei) 主要立麵。這種朝向對廣場後來的擴建和布局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眺望,西邊是人民大會(hui) 堂,東(dong) 邊是國家博物館,南邊是毛主席紀念堂,廣場中間矗立著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整個(ge) 廣場莊嚴(yan) 厚重,渾然一體(ti) ,構成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群。

  三、隆重的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wan) 軍(jun) 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ju) 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這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慶祝和紀念的輝煌節日。

  為(wei) 了舉(ju) 行好開國大典,中央進行了周密細致的籌備。1949年7月,按照毛澤東(dong) 同誌的意見,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同誌為(wei) 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為(wei) 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hui) 。經過研究討論,籌備委員會(hui) 製定出了開國大典的方案,並報經中央同意。開國大典主要內(nei) 容有3項:一是舉(ju) 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舉(ju) 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閱兵式,三是舉(ju) 行人民群眾(zhong) 遊行活動。時間定於(yu) 10月1日下午3時。

  10月1日下午2點50分左右,參加開國大典的領導人乘車從(cong) 勤政殿出發,到了天安門城樓的後邊。下車後,毛澤東(dong) 同誌和其他領導同誌一起,從(cong) 城樓西邊的樓梯拾級而上,一步一級上了100個(ge) 台階。3時許,當毛澤東(dong) 等領導同誌登上天安門城樓時,廣場上頓時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和掌聲。隨後,中央人民政府秘書(shu) 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毛澤東(dong) 同誌莊嚴(yan)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ge) 聲音震動了全世界,標誌著中國人民從(cong) 此站起來了!接著,毛澤東(dong) 同誌親(qin) 自按動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麵五星紅旗。隨後,毛澤東(dong) 同誌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舉(ju) 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閱兵式是開國大典的一個(ge) 重要事項。毛澤東(dong) 同誌對搞好這次閱兵非常重視。他說:“我們(men) 曆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1949年8月15日,華北軍(jun) 區司令員聶榮臻等向周恩來同誌呈報了閱兵方案。經過一番斟酌之後,9月2日,周恩來同誌在報告上批示:“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誌閱。”“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wei) 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之由聶擔任。閱兵司令之請朱總司令擔任。”中央同意了這個(ge) 閱兵方案。

  參加開國大典的受閱部隊人員總計約1.64萬(wan) 名,代表著當時全軍(jun) 500萬(wan) 部隊。這支部隊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頑強拚搏,英勇奮戰,為(wei)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ye) 建立了不朽功勳。閱兵式上,最先接受檢閱的是海軍(jun) 分隊,他們(men) 以“八一”軍(jun) 旗為(wei) 前導,英姿勃勃地通過天安門主席台。緊接著的是多兵種的陸軍(jun) 部隊,包括步兵、炮兵、戰車、騎兵等兵種,他們(men) 在《八路軍(jun) 進行曲》《坦克進行曲》《騎兵進行曲》等伴奏下,隊列整齊,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地接受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當陸軍(jun) 戰車師行進到天安門時,空軍(jun) 飛機以三機和雙機為(wei) 編隊,依次飛經天安門廣場上空。一時間,天上地麵,相互交映,形成雄偉(wei) 的立體(ti) 武裝陣容,整支受閱部隊體(ti) 現了人民軍(jun) 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戰鬥精神,展示了人民軍(jun) 隊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英勇形象。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經過70年的不懈奮鬥,我國國防和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當前,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全軍(jun) 在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指引下,努力把人民軍(jun) 隊建設成為(wei) 一支聽黨(dang) 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ou) 良的軍(jun) 隊,並向著全麵建成世界一流軍(jun) 隊的目標奮勇前進。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已經成為(wei) 捍衛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閱兵式結束後,舉(ju) 行了群眾(zhong) 遊行活動。工人隊伍走在遊行群眾(zhong) 隊伍最前麵,後麵是農(nong) 民、機關(guan) 人員、學生等,組成一支象征全國人民大團結的群眾(zhong) 遊行隊伍。參加遊行活動的群眾(zhong) 精神振奮、熱情高漲,不斷高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萬(wan) 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wan) 歲!”“毛主席萬(wan) 歲!”麵對群眾(zhong) 的歡呼,毛澤東(dong) 同誌始終揮手致意。麵對萬(wan) 眾(zhong) 歡騰、激情澎湃的場麵,毛澤東(dong) 同誌高呼:“同誌們(men) 萬(wan) 歲!”“人民萬(wan) 歲!”這更加點燃了遊行群眾(zhong) 的熱情,他們(men) 改變了原有的行走路線,像潮水般湧向天安門,縱情地歡呼,毛澤東(dong) 同誌則在城樓上激動地回應,城樓上下相互呼應,形成一片歡樂(le) 的海洋,充分展現了人民愛領袖、領袖愛人民、領袖與(yu) 人民心連心的真情實感。據毛澤東(dong) 同誌身邊工作人員回憶,大典活動結束後,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毛澤東(dong) 同誌回到豐(feng) 澤園,激動地說:“人民喊我萬(wan) 歲,我也喊人民萬(wan) 歲,這才對得起人民呀。”從(cong) 這裏可以看出,我們(men) 敬愛的偉(wei) 大領袖毛澤東(dong) 同誌與(yu) 人民群眾(zhong) 之間的感情,是多麽(me) 真摯、多麽(me) 深厚、多麽(me) 感人啊!

  70年崢嶸歲月,70年砥礪奮進,70年蓬勃發展,天翻地覆慨而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昂首邁進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時代。我堅信,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隻要我們(men) 堅持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始終築牢“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舉(ju) 國一致、萬(wan) 眾(zhong) 一心,無論遇到什麽(me) 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都一定會(hui) 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5日 05:5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