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彈指一揮間。世界見證了東(dong) 方大國的偉(wei) 大成就。
曆經百年磨難與(yu) 奮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中華民族踏上波瀾壯闊的現代化航程,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新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人類曆史上罕見的發展奇跡”。
70年,與(yu) 時代同行。發展起來的中國深刻影響了世界。
由相對封閉到全方位開放,“中國的轉變已經使世界的重心東(dong) 移”。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的中國被公認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越走越寬廣的中國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70年,淩雲(yun) 誌不改。中國致力於(yu) 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從(cong) 新中國成立、實行改革開放到步入新時代,中國始終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複興(xing) 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麵對“世界怎麽(me) 了,我們(men) 怎麽(me) 辦”的時代之問,中國順應曆史潮流,肩負大國責任,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成為(wei) 大變局中不變的穩定力量。
(一)
2019年的世界被諸多曆史記憶串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二戰爆發80周年、“大蕭條”爆發9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曆史變遷,時空交錯。讓人思緒萬(wan) 千的,不隻是既往曆史的回響,更是現實世界起伏與(yu) 動蕩、失衡與(yu) 調整帶來的啟迪和思考。
端起曆史的望遠鏡,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現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長期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格局經受衝(chong) 擊,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一大批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所未有地集體(ti) 性崛起。美國評論家紮卡利亞(ya) 用“其餘(yu) 國家的崛起”來定義(yi) 今天的時代。
因“變”而生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也日益凸顯。過去百年,兩(liang) 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經濟危機和“大蕭條”,難以計數的地區戰爭(zheng) 和局部戰爭(zheng) ,都不斷喚起人們(men) 對秩序與(yu) 責任的思考與(yu) 渴望。今天,國際局勢變亂(luan) 交織。一些傳(chuan) 統西方大國焦慮感加劇,地緣政治博弈明顯上升,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衝(chong) 擊全球治理體(ti) 係;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處於(yu) 陣痛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zheng) 前所未有。人類社會(hui) 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70年前,新中國成立於(yu) 冷戰格局初步形成之時;今天,國際體(ti) 係加速演變和深刻調整,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當前,我國處於(yu) 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liang) 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揭示出當前國際體(ti) 係紛繁變化背後的兩(liang) 條主線。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變局帶來變數,變局蘊藏機遇,中國開啟了與(yu) 世界深度互動的新階段。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描繪各國同舟共濟共創未來的美好前景;“一帶一路”從(cong) 願景到行動,從(cong) “大寫(xie) 意”到“工筆畫”,成為(wei) 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份共同發展繁榮的方案。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前所未有地提高。
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正用“係統性影響”來審視中國的全球角色。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中國將成為(wei) 怎樣的全球性大國?10年前,這個(ge) 問題或許不會(hui) 有今天這樣急迫”,“中國崛起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非同尋常的曆史時刻,它背後是世界的根本性轉變”,“我們(men) 無論如何也要理解這種變化”。
(二)
1955年4月,第一次亞(ya) 非會(hui) 議在印尼萬(wan) 隆召開。關(guan) 鍵時刻,中國代表團“求同存異”的呼聲,讓一度陷入僵局的會(hui) 議迎來共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wei) 處理國家間關(guan) 係的基本準則。新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從(cong) 此走向世界。
60年後,從(cong) 亞(ya) 非大街走向萬(wan) 隆會(hui) 議舊址獨立大廈,習(xi) 近平主席同其他國家領導人再現“曆史性步行”,重溫萬(wan) 隆精神。“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聲音再次傳(chuan) 遞和平承諾。
和平,中國外交的鮮明底色。從(cong) 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和平與(yu) 發展是當今世界兩(liang) 大主題的論斷,從(cong) 高舉(ju)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到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guan) 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的堅定力量。
曆史映照現實,曆史昭示未來。巴黎和會(hui) 上,弱國無外交點燃五四運動烈火,激發中華民族對公理與(yu) 和平的強烈渴望。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曆經艱苦卓絕的鬥爭(zheng) ,才贏得了國家和平穩定的局麵。刻骨銘心的曆史、難以計量的代價(jia) ,讓今日之中國格外珍視和平,也更加懂得和平與(yu) 發展的辯證關(guan) 係。
以和平的手段發展自己,以自己的發展維護和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外交辭令,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從(cong) 曆史到現實的深刻感悟,也是走向未來的莊嚴(yan) 承諾,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處理國家間關(guan) 係,合作共贏是關(guan) 鍵詞。70年來,中國先後同179個(ge) 國家建交,參與(yu) 了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500多項國際公約,建立110對夥(huo) 伴關(guan) 係,“朋友圈”越來越大,“夥(huo) 伴網”越織越密。70年來,中國日益融入國際體(ti) 係,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
維護國際安全,中國行動彰顯擔當。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派遣維和人員最多,被譽為(wei) “維和行動的關(guan) 鍵因素和關(guan) 鍵力量”。穿梭外交、勸和促談,中國始終為(wei) 政治解決(jue) 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奔走呼籲,為(wei) 世界和平事業(ye) 添磚加瓦。聯合國前秘書(shu) 長潘基文讚歎:“在建設一個(ge) 和平、人文與(yu) 友好的世界過程中,我們(men) 將遇到一係列問題,而中國將一直是聯合國不可替代的夥(huo) 伴。”
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中國方案標本兼治。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呼籲各方共同承擔促進世界和平、安全、發展的曆史性責任。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將“一帶一路”倡議稱為(wei) 實現和平與(yu) 發展的偉(wei) 大構想,認為(wei) 其更深刻的著眼點是通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進國家之間交流,防範紛爭(zheng) 於(yu) 未然,以發展促和平,以和平保發展。
發展起來的中國讓世人看到了和平力量的壯大,感受到友誼合作的溫暖,也必將使更多人相信,一個(ge) 國家可以通過和平合作實現富強。
(三)
“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hui) 和經濟的戰略選擇方麵開辟出一條新路,那麽(me) 就會(hui) 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與(yu) 世界都需要的禮物。”著名曆史學家湯因比曾如此預言。
新中國起步時,“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1952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僅(jin) 為(wei) 679億(yi) 元人民幣。70年砥礪奮鬥,今日之中國,一年的經濟增量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規模國家的經濟總量。
中國奇跡帶給世界的“禮物”,不隻體(ti) 現於(yu) 統計數據,更是關(guan) 鍵時刻的積極擔當和求實創新的發展理念。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wei) 世界經濟大船駛出激流險灘注入比黃金更寶貴的信心和動力。今天,世界經濟走到又一個(ge) 轉型時刻。麵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經濟發展保持強勁動力與(yu) 十足韌性,為(wei) 世界經濟降低波動、提升信心發揮的積極作用更加凸顯。“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清楚的:一旦中國經濟不再增長,世界就會(hui) 陷入嚴(yan) 峻的蕭條期。”德國媒體(ti) 的這一判斷,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共識。
小智治事,大智治製。麵對全球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後、發展失衡等矛盾,中國以務實合作推動聯動發展,為(wei) 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從(cong) 亞(ya) 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6年來,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wan) 億(yi) 美元,中國企業(ye) 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yi) 美元。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全麵實施可幫助3200萬(wan) 人擺脫中度貧困,使全球貿易額和全球收入分別增長6.2%和2.9%。
加拿大約克大學政治學教授丹尼爾·德拉什曾詳細分析“一帶一路”倡議體(ti) 現的中國特色發展合作模式:從(cong) 基礎設施入手解決(jue) 發展難題,具有深刻改變沿線國家的社會(hui) 運作方式和民眾(zhong) 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意義(yi) ;采用政府與(yu) 企業(ye) 結合有效模式,體(ti) 現中國高度專(zhuan) 業(ye) 化的規劃和實施能力;著眼長遠效益;務實靈活推進項目建設;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幹涉別國內(nei) 政,使共建“一帶一路”具有強大生命力……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一個(ge) 向世界敞開懷抱的中國,將在與(yu) 世界的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發展新境界。
(四)
“國際秩序還好嗎?”在21世紀即將進入第三個(ge) 10年的當口,不少觀察家們(men) 這樣發問。
全球力量不斷調整是曆史演進的結果。然而,麵對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ti) 性崛起,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時代腳步。
有人擔心中國會(hui) 以“激烈方式推翻既有國際秩序”,這種錯誤論調是對中國發展邏輯與(yu) 時代發展趨勢的誤判。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和以世界貿易組織為(wei) 核心的多邊貿易體(ti) 係是中國快速發展賴以實現的國際製度環境,發展起來的中國豈會(hui) 選擇將其推倒?習(xi) 近平主席多次鄭重宣示,中國是現行國際體(ti) 係的參與(yu) 者、建設者、貢獻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經曆過被隔離於(yu) 國際體(ti) 係之外的中國,對國際體(ti) 係的演進有著深刻的洞察和理解,絕不會(hui) 重走過往大國“一家獨大”“贏者通吃”的老路。40多年來始終關(guan) 注中國發展的法國前總理拉法蘭(lan) 指出,“中國已在一流大國行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思考著自己的責任,也在勇於(yu) 擔當自己的責任”。
推動現行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一再強調不會(hui) 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而是要讓國際秩序更全麵、均衡地反映各國的利益。麵對國際社會(hui) 遭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中國以天下為(wei) 己任,提出破解“四大赤字”的“四大理念”: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這是時代的呼喚、中國的擔當,更是世界的期待。
在全球治理中,中國高舉(ju) 多邊主義(yi) 旗幟,維護聯合國權威和作用,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等機製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倡議並參與(yu) 組建上海合作組織、博鼇亞(ya) 洲論壇、金磚國家合作機製、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合作平台;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中國倡導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各國交流分享打造精彩紛呈的“故事會(hui) ”。
“中國已經成為(wei) 國際秩序中和平與(yu) 穩定的主要倡導者”“在正確解決(jue) 全球問題方麵,中國不可或缺”“當國際社會(hui) 出現難題或危機時,中國是施以援手的重要一方”……國際社會(hui) 由衷肯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
(五)
萬(wan) 國宮,聯合國日內(nei) 瓦總部,一個(ge) 在新中國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i) 的地方。
1954年,新中國首度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在這裏亮相,向世界展示新中國外交的風範。2017年初,同一地點,習(xi) 近平主席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主旨演講,成為(wei) 中國外交的又一高光時刻。
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現在在哪裏、將來到哪裏去?變局中的困惑有待解答。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ge) 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建設一個(ge) 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ge) 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ge) 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ge) 清潔美麗(li) 的世界。習(xi) 近平主席的回答描繪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美好藍圖,為(wei) 躊躇前行的世界指明方向。
人們(men) 猶記得,2012年12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外國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時表示,國際社會(hui) 日益成為(wei) 一個(ge)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人們(men) 更記得,2013年3月23日,習(xi) 近平主席首次出訪就在莫斯科國際關(guan) 係學院深刻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內(nei) 涵。近7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主張在世界舞台激蕩回響。伴隨中國外交的成功實踐,這一理念的時代價(jia) 值和重要意義(yi) 日益凸顯,被載入安理會(hui) 決(jue) 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i) 決(jue) 議等多項國際決(jue) 議。
瞬間萬(wan) 裏、天涯咫尺的全球化傳(chuan) 導機製,早已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了“地球村”。各國利益相互交融,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成為(wei) 最理智的選擇。“當前人類正處於(yu) 快速而深遠的變化過程當中,這種轉型速度史無前例,各種挑戰異常嚴(yan) 峻複雜。麵對這種變化,各國需要更多進行整體(ti) 規劃,並積極參與(yu) 和有效監管。”英國共產(chan) 黨(dang) 總書(shu) 記羅伯特·格裏菲斯認為(we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這一基於(yu) 現實的偉(wei) 大理念非常令人振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要求各國政治家從(cong) 人類長遠利益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是從(cong) 短期國內(nei) 政治需求出發來製定政策。《外交學者》雜誌網站刊發雅各布·馬德爾的評論文章認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描述的是一個(ge) 相互合作的世界,它以雙贏為(wei) 前提,是一種取代西方“落後”模式(零和思維)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理念。在各種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當下,這一理念無疑給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指明了“確定性”方向,注入了行動的力量。
(六)
究竟是什麽(me) 樣的力量,推動一個(ge) 如此龐大的國家發生驚人的變化?又是什麽(me) 樣的力量,帶領這個(ge) 國家近14億(yi) 人民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2017年底,參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的嘉賓到中央黨(dang) 校參觀,紛紛在寫(xie) 有“實事求是”的石碑前留影。在他們(men) 看來,這簡單的四個(ge) 字蘊藏著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
新中國70年取得輝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認為(wei) ,中國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使世界其他國家認識到每個(ge) 國家都能結合自己的曆史經驗和現實情況,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近代以來,貧弱的中國曾經嚐試過很多主義(yi) 和思潮,但都未能解決(jue) 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men) 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觀察與(yu) 改變國家命運的工具,引導中國人民走出漫漫長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斷完善發展,綜合國力與(yu) 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二戰後,發展中國家紛紛尋求振興(xing) ,但一些國家在外部幹預下始終難以站穩腳跟,一些國家因盲目模仿他國模式、忽略本國國情而造成經濟發展畸形、社會(hui) 矛盾凸顯、政局動蕩不安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正自發“向東(dong) 看”,從(cong) 深層次思考中國成功的秘訣。美國學者亨廷頓在思考世界秩序重建問題時得出結論:現代化並不一定意味著西方化。
中國道路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包容的強大力量。積極探索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中國道路始終在兼收並蓄中蓬勃發展。德國東(dong) 亞(ya) 問題研究學者卡羅琳表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並不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ti) 描述的那樣,是一個(ge) ‘一成不變’的抽象符號,而是在不斷進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驚人的學習(xi) 能力,可以博采眾(zhong) 長”。
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為(wei) 世界謀大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成為(wei) 中國故事的最佳注腳。土耳其戰略思想研究所學者阿布澤爾·皮納爾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曆史方位、前進方向、責任使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人類隻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隻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ou) 劣之分”……今天,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的中國,以新型文明觀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新路,為(wei) 不同發展模式的交流互鑒、共同發展創造平台、注入動力。
(七)
個(ge) 人有世界觀,國家也有世界觀。如何看待和處理中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是近現代以來中國一直努力解答的命題。“過去,我們(men) 照搬過本本,也模仿過別人,有過迷茫,也有過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覺醒,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突破,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成功之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這樣概括中國發展進程中的艱難探索。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不僅(jin) 意味著近14億(yi) 中國人民的生活迎來更多改善,也意味著這個(ge) 古老國度看自己、看世界的目光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今天的中國站在新的高度,有了仰望星空的夢想空間,追求的目標自然發生了變化。中國夢有多個(ge) 維度,既有個(ge) 人暢想未來美好生活,也有國家民族期待複興(xing) ,在國際格局上它也具有重大意義(yi) 。”在馬丁·雅克看來,今天的中國夢,帶來了國際規則真正走向民主化的嶄新可能性,構建新型國際關(guan) 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一係列理念,正顯示出中國對全球化和人類發展新階段的深刻認識。
追求合作、推崇交流已是國際社會(hui) 解讀今日中國世界觀的關(guan) 鍵詞。“當今世界紛繁複雜,我欣賞中國采取對話交流的方式同世界各國交往。”意大利前總理馬西莫·達萊馬表示。英國倫(lun) 敦國王學院教授克裏·布朗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彰顯了中國的世界觀,表達了中國對未來世界以及國際關(guan) 係的構想,即未來的世界是共同發展的世界,每個(ge) 國家都有各自的發展空間。”
中國有世界觀,世界也有中國觀。一個(ge) 擁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東(dong) 方古國,沿著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一路前行,這注定是一場改變曆史、創造未來的非凡曆程。但在一些人的思維定式中,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始終是“難以接受的曆史意外”。
摘掉“有色眼鏡”、摒棄意識形態偏見是一個(ge) 長期過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厘清曆史方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主動把握未來,但曆史的演進注定不會(hui) 以個(ge) 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現實的發展終將以更強大的力量幫助人們(men) 校準視線、調適心態。正像新加坡國會(hui) 議員李奕賢所看到的,“中國的發展不曾止步,世界對中國的認識需要與(yu) 時俱進”。
雲(yun) 銷雨霽,彩徹區明。以曆史的長時段看,中國的發展是一項屬於(yu) 全人類的進步事業(ye) ,也終將為(wei) 更多人所理解與(yu) 支持。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八)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70”設計成翻開曆史新的一頁的視覺效果。這一設計頗具深意,展示了當代中國社會(hui) 的整體(ti) 精神風貌——對未來滿懷信心。
今日世界不僅(jin) 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處在人類生活狀態的巨變時刻。技術、業(ye) 態和模式創新越來越豐(feng) 富,每個(ge) 國家都麵臨(lin) 著重新鍛造競爭(zheng) 力的挑戰,沒有人可以躺在過往的成就上懈怠歇腳。
矚目未來,今日之中國,仍將處於(yu) 奔跑狀態。向上之活力,奮鬥之朝氣,追夢之精神,是中國社會(hui) 的重要標識。在被譽為(wei) “創新之都”的深圳,邁向競爭(zheng) 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的全新征程已經開啟。在書(shu) 寫(xie) 改革開放傳(chuan) 奇的上海浦東(dong) ,自貿區臨(lin) 港新片區正式揭牌,承擔起打造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驗田的重任。在脫貧一線,啃硬骨頭的攻堅戰正酣,全麵擺脫貧困的千年夢想即將成為(wei) 現實……
凡是過往,皆為(wei) 序章。“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wei) 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wei) 大,更艱苦。”1949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目光高遠。今天,新時代的中國再創輝煌,正以更積極主動的作為(wei) 為(we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懈努力。
把握未來的最佳之道是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