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雋。新華社發
“人生的路,前人踏平;生活的路,熱血鋪成。高舉(ju) 起不倒的紅旗,接過父輩手中的工具,將路上殘石除盡,積雪掃清……為(wei) 了這一切,我願獻出終生!”著名演員黃宗英筆下的“特別姑娘”侯雋,早在初中就寫(xie) 下了奉獻青春的詩句。紮根天津寶坻57年來,她團結帶領群眾(zhong) ,不斷攻堅克難,譜寫(xie) 了華麗(li) 燦爛的篇章。
1962年,高中畢業(ye) 的侯雋,響應“大辦農(nong) 業(ye) ,大辦糧食”的號召,來到天津寶坻縣竇家橋村插隊落戶,立誌做有社會(hui) 主義(yi) 覺悟、有文化的新型農(nong) 民。
1970年,侯雋與(yu) 3名知青組成了寶坻縣竇家橋村大隊領導班子。這些有知識的熱血青年,在貧瘠的土地上,用奉獻和奮鬥改變了生產(chan) 落後的麵貌。侯雋帶領支部團結社員群眾(zhong) ,以“困難麵前有我們(men) ,我們(men) 麵前沒困難”的氣概,大搞農(nong) 田基本建設。
平地麵、打機井、挖台田,把所有鹽堿地都改造成高標準園田。科學種田,使當地糧食增產(chan) 幅度一年比一年大。竇家橋村不僅(jin) 改寫(xie) 了吃國家返銷糧的曆史,還交售40多萬(wan) 斤愛國糧。竇家橋這個(ge) 貧困村、落後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進村。
為(wei) “留下一片綠蔭,傳(chuan) 承一種精神”,從(cong) 2002年開始,侯雋與(yu) 老伴在竇家橋村西北營造了百畝(mu) 知青林,種植了銀杏、國槐、鬆柏等樹木。2011年“七一”前夕,侯雋把培育了近10年的知青林,捐給天津寶坻區史各莊鎮政府。
在寶坻區政協工作期間,侯雋兼任天津寶坻桑梓助學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十幾年來,她始終堅持對受助同學物質精神雙資助,形成了“三個(ge) 一”的基本框架:“一條渠道”,隨著永久基金不斷增加,開辟了一條充足穩定的助學資金來源渠道;“一支隊伍”,以受助大學畢業(ye) 生為(wei) 骨幹,建立了一支為(wei) 人才成長服務的誌願者隊伍;“一種精神”,由桑梓誌願者共同倡導和踐行的“扶優(you) 濟困,助學為(wei) 樂(le) ,心係桑梓,成才報國”的桑梓精神。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