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裘法祖:治病救人春風育人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裘法祖在查閱資料。資料圖片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這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家裘法祖先生在世時給學生的教誨,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xie) 照。

  濟世救人醫者心

  1936年,20多歲的裘法祖告別家人,赴德國學醫。焚膏繼晷磨礪醫術的他,很快獲得了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後來,他進入都爾市市立醫院工作,並擔任外科主任。

  “1945年抗戰勝利了,懷著一股愛國熱忱,我決(jue) 定回到祖國工作。”在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裘法祖這樣寫(xie) 。1946年10月,他毅然舍棄了國外豪車別墅的優(you) 裕生活,帶著德國妻子回到了祖國,全身心投入醫學事業(ye) 。

  讓醫學歸於(yu) 大眾(zhong) ,把技術貢獻給人民。

  1951年,裘法祖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批抗美援朝醫療隊。在前線的工作使他認識到,中國開始像巨人一樣地站立起來了。

  1965年起,他數次參加農(nong) 村巡回醫療,到麻風病村為(wei) 麻風病人治病。送醫下鄉(xiang) ,讓他懂得“什麽(me) 是生活的方向,應該怎麽(me) 樣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院士回憶,20世紀70年代,他下鄉(xiang) 到湖北省嘉魚縣,一位村民問他可不可以找裘先生看病。他試著提了一次,沒想到裘先生著急地說:“你叫他立即來找我。”後來那個(ge) 村民得到了裘先生的診療。

  在從(cong) 醫的60多年裏,裘法祖率先在國內(nei) 提出把大外科分為(wei) 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他主持創建了我國最早的器官移植機構——原同濟醫科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並組建了中華醫學會(hui) 器官移植分會(hui) 。裘法祖“穩、準、輕、細、快”的高超技術被公譽為(wei) “裘氏手術”,並改進新術式不下數十種,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言傳(chuan) 身教師者心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wei) 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wei) 醫。”裘法祖常常告誡學生,醫術不論高低,醫德最重要。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原院長陳安民回憶,裘老查房時,我們(men) 這些負責主訴病情的年輕醫生最緊張了,如果對病人病情了解不準、回答不出問題,裘老一定會(hui) 狠狠批評。

  對於(yu) 青年醫師,裘法祖主張“大膽放手、具體(ti) 指導、嚴(yan) 格要求”。他向學生強調醫生要做到“三會(hui) ”“三知”:手術要會(hui) 做、經驗要會(hui) 寫(xie) 、上課要會(hui) 講;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關(guan) 於(yu) 科研成果的署名,裘法祖從(cong) 不認為(wei) 自己名字放在學生之後就沒“麵子”;相反,自己名字放在學生前麵,那才丟(diu) 臉,因為(wei) 那是欺世盜名的事。

  2001年8月,武漢市年度科技進步獎公布,排一等獎之首的是《體(ti) 外培育牛黃》。在該項目的完成人員中,裘法祖院士排在第二。原本裘法祖堅持不讓署自己名字,雖然他做了很多工作。在學生蔡紅嬌的一再堅持下,他才同意署名第二完成人。

  為(wei) 普及醫學知識,培養(yang) 醫學人才,他創辦《大眾(zhong) 醫學》雜誌,將自己總結出的一整套操作方法推廣出去;他主持編寫(xie) 了以五年製醫學教材為(wei) 主體(ti) 的50多種醫學教材,現在醫學教育仍在使用;在90歲高齡時,他拿出畢生獎金設立了“裘法祖普通外科醫學青年基金”……

  在眾(zhong) 多的榮譽與(yu) 光環中,裘法祖始終覺得“醫德風範終身獎”的分量最重。因為(wei) 在他看來,做醫生不難,做好醫生很難,永遠做好醫生就更難。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4日 07:01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