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胡福明:做永不停歇的思索者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胡福明 新華社發

  在光明日報社的社史展廳內(nei) ,珍藏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7張報紙改樣。如今報紙已經泛黃,但上麵被紅筆圈改過的痕跡依然清晰。

  這篇拉開了中國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序幕的評論員文章,全文6200多字,發表於(yu)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被譽為(wei) “春風第一枝”,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實現曆史性偉(wei) 大轉折的思想先導。

  文章的主要作者胡福明今年已84歲高齡,雖至耄耋之年,但一貫勤於(yu) 閱讀、思考的他,依然保持著驚人的記憶力和清晰的邏輯。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與(yu) 許多在“文革”中經受磨難的人一樣,胡福明認為(wei) “四人幫”垮台了,束縛這個(ge) 國家發展的一係列枷鎖自然會(hui) 被打破。然而,1977年2月,“兩(liang) 個(ge) 凡是”出來後,撥亂(luan) 反正變得寸步難行。

  “我意識到,如果不打破‘兩(liang) 個(ge) 凡是’的思想枷鎖,全國人民撥亂(luan) 反正的期盼就不可能實現。”出於(yu) 理論工作者的責任感,胡福明暗下決(jue) 心,要針對“兩(liang) 個(ge) 凡是”寫(xie) 一篇文章。

  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批判“兩(liang) 個(ge) 凡是”錯誤,不能直抒胸臆,這是胡福明麵臨(lin) 的難題。經過反複思考,胡福明終於(yu) 琢磨出了辦法:把林彪的“天才論”和“句句是真理”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凡是”的替身來批判,因為(wei) 它們(men) 本質上都是唯心主義(yi) 的先驗論。

  1977年7月,經過一個(ge) 月的埋首寫(xie) 作,胡福明完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初稿,並把稿子寄給了《光明日報》。

  隨後這篇文章經過多人參與(yu) 、數易其稿,文章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wei) 題,先在中央黨(dang) 校的內(nei) 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第二天刊登在了《光明日報》頭版。文章發表後,很快引發了一場席卷神州大地並對中國曆史產(chan) 生重大影響的關(guan) 於(yu) 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一篇文章改變曆史,這是作為(wei) 一個(ge) 學者值得無比驕傲的事情。然而胡福明認為(wei) ,這是他應該也是必須去做的。書(shu) 生本色,是他很看重的身份,而一個(ge) 讀書(shu) 人最大的武器,是思考與(yu) 表達。

  20世紀80年代,胡福明離開南大,調到江蘇省委工作,曆任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dang) 校校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這位始終追求真理的學者,站在時代潮頭思考,陸續寫(xie) 了《蘇南鄉(xiang) 村企業(ye) 的崛起》和《蘇南現代化》等著作,持續關(guan) 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最新進展。

  近年來,東(dong) 南大學教授郭廣銀和胡福明常在各種會(hui) 議上見麵。郭廣銀注意到,胡福明經常用深入農(nong) 村鄉(xiang) 鎮、企業(ye) 廠礦、蘇南蘇北、東(dong) 部西部調研的第一手資料分析形勢,提出問題,發表建議,一直不失一個(ge) 學者對現實的敏感。

  胡福明說,他目前正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問題:“我在思考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內(nei) 容、要求是什麽(me) ,怎麽(me) 實現、怎麽(me) 發展。”

  這個(ge) 一直走在思索路上的時代老人,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穩步向前,不斷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4日 06:5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