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我隻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是黨(dang) 培育了我,把我從(cong) 一個(ge) 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培養(yang) 成了一個(ge) 享受革命榮光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95歲高齡的張富清,他的名字是近半年才進入人們(men) 視線的。若不是退役軍(jun) 人信息采集工作,人們(men) 或許還無法得知,在湖北來鳳這座被大山環繞的小縣城裏,竟“藏”著一位共和國的“人民功臣”。

  1924年,出生在陝西省洋縣一個(ge) 貧苦農(nong) 民家庭的張富清,由於(yu) 父親(qin) 早逝、大哥夭折,母親(qin) 帶著他們(men) 兄妹3人艱難度日。1945年,二哥被國民黨(dang) 抓走當壯丁,打長工的張富清用自己換回二哥。他被關(guan) 押近兩(liang) 年後被迫加入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當雜役。1948年3月,在瓦子街戰役中被“解放”的張富清沒有選擇回家,而是主動要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成為(wei) 西北野戰軍(jun) 第2縱隊359旅718團2營6連一名戰士。

  1948年11月,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feng) 之戰打響,戰況異常慘烈。那日拂曉,張富清擔任突擊組組長,帶著兩(liang) 名戰士摳著磚縫攀上永豐(feng) 城牆。他第一個(ge) 跳下去,端著衝(chong) 鋒槍一下撂倒七八個(ge) 敵人。“我就沒想能活著回去。”張富清打仗的秘訣,就是不怕死。戰役結束,張富清榮立一等功、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西北野戰軍(jun) 司令員彭德懷也因此認識了張富清,拍著他的肩膀誇他“作戰英勇”。

  1955年,張富清麵臨(lin) 轉業(ye)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xing) ,需要幹部,尤其是偏僻艱苦的湖北恩施來鳳,“那裏又苦又累,條件差,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來,哪個(ge) 來?”張富清堅決(jue) 服從(cong) 組織安排,滿懷當年突擊戰鬥時的豪情,偕妻子來到了“一腳踏三省”的來鳳,這一待就是64年,也把曾經的崢嶸歲月收進了一口暗紅的皮箱內(nei) ,隻字不提。

  在來鳳,張富清的第一任職務是城關(guan) 鎮糧油所主任。在那個(ge) 糧食短缺的年代,為(wei) 了提高碾米量,他先是發動社員幫忙加工,又想方設法買(mai) 來幾台打米機,基本解決(jue) 了供應難題。20世紀60年代初,由於(yu) 業(ye) 績突出,張富清調任三胡區副區長,這是來鳳縣出了名的窮地方。張富清每天同大家一起上山幹農(nong) 活,手上的血泡從(cong) 沒斷過。即使再累再苦,張富清也從(cong) 未想過放棄,他隻有一個(ge) 念頭——困難麵前,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衝(chong) ,誰衝(chong) ?

  心中無我,深藏功名。張富清考慮的從(cong) 來不是“我需要什麽(me) ”,而是“黨(dang) 需要什麽(me) ”“人民需要什麽(me) ”。在他眼中,從(cong) 始至終,自己隻是一名忠於(yu) 組織、忠於(yu) 人民的普通共產(chan) 黨(dang) 員。如今,張富清和妻子仍住在一套老房子裏,生活簡樸的他內(nei) 心充滿知足和感恩。走過95年的風雨人生,即使往事塵封,他也從(cong) 未忘記過那些並肩奮戰的戰友,“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已經很幸福了。我還要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多做一些,一輩子跟黨(dang) 走”。從(cong) 老英雄的眼神中,流露出一名曾為(wei) 共和國流血奮鬥的戰士,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4日 06:4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