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桃(1935—1963)。新華社發
一手將線穿過氣圈環,一手將紗管插在錠子上,再飛快地把線繞過導紗鉤,掐頭、掛鉤……9月18日,在陝西鹹陽紡織集團的紡紗車間裏,“趙夢桃小組”組長何菲僅(jin) 用32秒就完成了10個(ge) “接頭”,比企業(ye) 規定的標準時間快了13秒。“我這算慢的,60年前趙夢桃完成動作隻需要30秒。”何菲說。
在鹹陽,曾經激勵了幾代人的“夢桃精神”依然傳(chuan) 承不輟,60多年前趙夢桃嫻熟的勞動姿態依然定格在人們(men) 的心中。
1951年,16歲的趙夢桃考入西北國棉一廠,成為(wei) 細紗車間乙班四組值車工。上班第一天,她便給自己立下了“高標準、嚴(yan) 要求、行動快、工作實”的規矩,很快成為(wei) 廠裏的業(ye) 務骨幹。進廠不到兩(liang) 年,她革新發明的“雙手絞皮輥花圈”技術,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隻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她第一個(ge) 響應工廠“擴台擴錠”號召,看車能力從(cong) 200錠擴到600錠,生產(chan) 效率提高3倍;她提出的巡回清潔檢查操作法,使紡紗斷頭減少三分之二,粗細節壞紗比之前減少70%左右。
在她的影響下,“人人爭(zheng) 當先進,個(ge) 個(ge) 爭(zheng) 當勞模”蔚然成風。“搶困難、送方便”“不讓一個(ge) 姐妹掉隊”是趙夢桃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同組姐妹們(men) 的承諾。
今年82歲的梁福雲(yun) 是趙夢桃生前的同事。在她家裏,老人拿著一張珍藏了60多年的趙夢桃簽名照,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故事,“夢桃經常說:‘一人先進孤單單,大家先進推倒山’。為(wei) 了不讓一個(ge) 姊妹掉隊,她經常把自己調試順手的紡機換給同伴用,自己使用難度很大的‘老虎車’,盡管如此她仍然月月完成生產(chan) 計劃,並幫助15名工人成為(wei) 工廠和車間的先進生產(chan) 者。在她的帶領下,小組被評為(wei) ‘全國先進集體(ti) ’”。
11年間,趙夢桃連續42次被評為(wei) 各級先進生產(chan) 者,兩(liang) 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還被選為(wei) 黨(dang) 的八大代表。1963年,陝西省命名她所在的小組為(wei) “趙夢桃小組”,號召全省各行各業(ye) 向她們(men) 學習(xi) 。1963年,28歲的趙夢桃因病去世。
如今,半個(ge) 多世紀過去了,趙夢桃曾經用過的老舊設備,已經換成了先進的機器,“趙夢桃小組”的組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原西北國棉一廠也經曆改製成為(wei) 鹹陽紡織集團一分廠,但“夢桃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依然被一代代紡織女工堅守傳(chuan) 承。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