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上莊嚴(yan) 宣布:“我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可以基本自給了。”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石油工業(ye) 的基礎十分薄弱,僅(jin) 有甘肅玉門老君廟、新疆獨山子、陝西延長等幾個(ge) 小規模油田,年產(chan) 不足12萬(wan) 噸,國內(nei) 消費的石油基本上依靠進口。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開發建設了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和青海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氣田,擴大了玉門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ge) 石油、天然氣生產(chan) 基地,在東(dong) 北、華北、西南等幾個(ge) 大盆地進行的區域勘探取得新的進展。1959年全國原油產(chan) 量達到373萬(wan) 噸,主要石油產(chan) 品自給率達到40.6%。但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
60年代初,我國麵臨(lin) 著來自國內(nei) 外的嚴(yan) 重困難和巨大壓力,大慶石油會(hui) 戰就是在這個(ge) 時期打響的。經過3年多的奮戰,到1963年,我國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設了大慶油田,形成了年產(chan) 600萬(wan) 噸原油的生產(chan) 能力,對實現石油產(chan) 品基本自給起到了決(jue) 定性作用。
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業(ye) 部黨(dang) 組向中共中央報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東(dong) 營以北的沿海地帶,組織華北石油會(hui) 戰。到1965年,在山東(dong) 建成的勝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開始出油。華北石油會(hui) 戰打開了渤海灣地區的勘探局麵,在中國東(dong) 部又開辟了一個(ge) 新的石油生產(chan) 基地。
經過大慶石油會(hui) 戰和華北石油會(hui) 戰,到1965年底,中國原油產(chan) 量達到1131萬(wan) 噸,實現了國內(nei) 消費原油和石油產(chan) 品的全部自給,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ye) 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