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上有個(ge) 相對論,其實公文寫(xie) 作裏也有“相對論”。那些被我們(men) 經常強調的方法,其實都不是絕對成立,而是受特定因素的影響。這裏就這種“相對性”談幾點認識。
相對性表現在哪裏
在公文寫(xie) 作方法裏,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方法的“有無”。但凡寫(xie) 作的“老把式”,都知道“文無定法”這個(ge) 道理。不過這就讓新手困惑了,公文寫(xie) 作到底是有法還是無法?我體(ti) 會(hui) ,公文寫(xie) 作確實沒有固定的套路,即便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或一成不變的。但換個(ge) 角度講,寫(xie) 作又是“有術有門”的,有很多規律和章法。清代姚鼐曾講:“文有一定之法,有無定之法。有定者,所以為(wei) 嚴(yan) 整也;無定者,所以為(wei) 縱橫變化也。二者相濟不相妨。”新學者一定要懂得這個(ge) 道理。
二是篇幅的“長短”。毛澤東(dong) 同誌批判空洞無物的長文章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但這不是絕對的求短,並非一概而論。我們(men) 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任何東(dong) 西都以短為(wei) 好,也不是長文章都不好。有些重要內(nei) 容,該講的還是要講,不能拘泥於(yu) 篇幅長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和文章,有百字量級的短文,也有千字級別的長文,一些文稿甚至上萬(wan) 字。這叫當長則長、當短則短。
三是內(nei) 容的“虛實”。一直以來,我們(men) 都主張把文章寫(xie) 得實一點,但“虛”和“實”也沒這麽(me) 絕對,它們(men) 是內(nei) 容的兩(liang) 種屬性,二者都不可或缺。“虛”多指談認識、講道理、說意義(yi) 、擺思路的部分;“實”多指舉(ju) 例子、列數據、作比較、提措施的部分。一篇高質量的公文,要有虛有實、互相映襯,實而不板、虛而不空。
四是形式的“新舊”。我們(men) 常說文章要寫(xie) 出新意,不過求新不代表什麽(me) 都以新為(wei) 好,講話稿、理論文章、信息簡報等發揮的空間比較大,而會(hui) 議紀要、請示、批複等形式和內(nei) 容都相對固定,不需要盲目創新,不能為(wei) 了追求“新鮮感”而另搞一套出來,這樣既沒必要也不允許。
五是表述的“繁簡”。言簡意賅、文約事豐(feng) 是大家一直追求的境界。盡管如此,也不是讓我們(men) 一味求簡,而是宜繁則繁、宜簡則簡。因此,分析問題時,重要問題詳寫(xie) ,次要問題則簡寫(xie) ;總結工作時,新成績、新問題和新措施詳寫(xie) ,眾(zhong) 所周知的則簡寫(xie) 。不要拘泥於(yu) 繁簡的形式,關(guan) 鍵是把問題說清楚、講明白、解決(jue) 掉。
公文寫(xie) 作的相對性,還表現在很多方麵,比如入題的曲與(yu) 直、站位的高與(yu) 低、表達的深與(yu) 淺、語言的平與(yu) 奇,詞語的精確性與(yu) 模糊性等,不一而足。不能絕對地認為(wei) 哪一方麵好、哪一方麵不好,搞清成立條件才可能寫(xie) 得更好。
為(wei) 什麽(me) 寫(xie) 作具有相對性
綜觀公文寫(xie) 作的過程,相對性主要源於(yu) 五個(ge) “變量”。
一是文種變量。以請示和報告為(wei) 例,請示一般按“什麽(me) 工作,有什麽(me) 實際困難,需上級給予什麽(me) 支持”的邏輯來寫(xie) ,一事一文報一個(ge) 單位,言簡意賅。而報告則按“什麽(me) 工作,采取哪些措施,進展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進一步改進”的邏輯來寫(xie) ,既能匯報一件事,也可以同時匯報多件事,篇幅可長可短,內(nei) 容可詳可略,與(yu) 請示差別很大。
二是工作變量。有的領域文稿偏重講道理、談認識,有的領域則偏重講過程、講方法。同一個(ge) 領域的工作內(nei) 容,材料要求的主題不同,寫(xie) 法也不同。記得一次想偷偷懶,把一個(ge) “創新驅動發展”方麵的匯報材料改頭換麵,形成一個(ge) 主題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材料,但事實證明行不通。這兩(liang) 個(ge) 主題內(nei) 涵與(yu) 外延差異很大,謀篇布局、材料的選擇都不同,最後還是要重新起草。
三是人物變量。寫(xie) 公文不是“獨角戲”,很多時候是集體(ti) 創作,參與(yu) 的人多,變數較大。這種變數一般來自三方麵:首先是主筆人,握筆便作三分主,有一定主導權。其次是單位領導,起著主導作用,在公文中體(ti) 現個(ge) 人或集體(ti) 意圖。最後是受眾(zhong) ,他們(men) 是公文的“最終消費者”,對稿子有逆向的塑造作用,要了解他們(men) 的想法,否則很難寫(xie) 到點子上。
四是時間變量。人對問題的認知、工作的進展都會(hui) 隨時間改變,所以要確保稿子與(yu) 時俱進,以“不變”應“萬(wan) 變”是不行的。有一年,有關(guan) 領導要到我單位調研,相關(guan) 文稿準備妥當後,調研因故推遲。在等待期間,我們(men) 一直處於(yu) “臨(lin) 戰”狀態,工作有新情況新變化、領導有新要求,我們(men) 都會(hui) 修改一遍文稿。
五是場合變量。拿總結材料來說,若用在動員會(hui) 上,宜重點寫(xie) 成績,給大家加油鼓勁、提神振氣;若用在經驗交流會(hui) 上,宜重點寫(xie) 做法、經驗和體(ti) 會(hui) ,把亮點展現給大家;若用在總結會(hui) 上,不僅(jin) 要寫(xie) 做法、寫(xie) 成績,還要寫(xie) 問題、談不足。這些是“舞台”特點決(jue) 定的。另外,還要搞清“舞台規則”,比如發言時間、人數和順序等,避免發言超時或內(nei) 容“撞車”。
如何適應寫(xie) 作的相對性
一是心中有數,悟透相對性。準確理解寫(xie) 作中的相對性原理,學會(hui) 把寫(xie) 作的方法放到具體(ti) 的背景中去理解,避免把方法絕對化。
二是學會(hui) 取舍,體(ti) 現批判性。敢於(yu) 用懷疑的眼光審視現成經驗,既看到合理的一麵,也看到不合理的一麵,有選擇地吸收。
三是柔性寫(xie) 作,保持靈活性。在開放環境中寫(xie) 作,學會(hui) 隨機應變“解函數”,把各類變量代入寫(xie) 作中,避免主觀臆斷、閉門造車。
四是變中持守,把握規律性。盡管寫(xie) 作存在“變數”,但寫(xie) 作的基本邏輯不會(hui) 變,同樣存在一定的“定數”,要從(cong) 不確定性中抓住確定性,把握基本規律。
五是刻意練習(xi) ,提升熟練度。公文寫(xie) 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光懂得道理還不夠,還得一次次下到水裏去遊,若隻站在岸上,永遠是紙上談兵。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