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微信掃一掃 ×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活、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座談會(hui) 並講話。

  座談會(hui) 上,青海省委書(shu) 記王建軍(jun) 、陝西省委書(shu) 記胡和平、河南省委書(shu) 記王國生、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先後發言,山西省委書(shu) 記駱惠寧、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紀恒、山東(dong) 省委書(shu) 記劉家義(yi) 、四川省委書(shu) 記彭清華、甘肅省委書(shu) 記林鐸、寧夏回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石泰峰提供書(shu) 麵發言,分別從(cong) 黃河流域生態修複、水土保持、汙染防治等方麵談了認識和看法,結合實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聽取大家發言後,習(xi) 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護黃河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jue) 好流域人民群眾(zhong) 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hui) 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yi) 。

  習(xi) 近平指出,“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zheng)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wei) 重視。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jun) 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體(ti) 係基本建成,河道萎縮態勢初步遏製,流域用水增長過快局麵得到有效控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效顯著,三江源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加快實施,上遊水源涵養(yang) 能力穩定提升,中遊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加快推進,百姓生活得到顯著改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著眼於(yu) 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yan) 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習(xi) 近平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黃河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要充分考慮上中下遊的差異。上遊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區等為(wei) 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地方則要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減少人為(wei) 幹擾,對汙染嚴(yan) 重的支流,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下遊的黃河三角洲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係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盡管黃河多年沒出大的問題,但絲(si) 毫不能放鬆警惕。要緊緊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製,解決(jue) 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遊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水資源量就這麽(me) 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chan) 業(ye) 發展,堅決(jue) 抑製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chan) 業(ye) 和技術,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實施全社會(hui) 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從(cong) 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主要是保護生態,涵養(yang) 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chan) 品。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chan) 區要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把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提上去。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積極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五,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指出,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you) 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尊重規律,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抓緊開展頂層設計,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創新體(ti) 製機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習(xi) 近平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幹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讓黃河造福人民。

  韓正在講話中表示,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齊心協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麵。要全麵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一體(ti) 化保護和環境汙染協同治理,形成上遊“中華水塔”穩固、中下遊生態宜居的生態安全格局。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因地製宜構建有地域特色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韌性。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提升全流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讓黃河流域人民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要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探索出一套符合市場規律和方向的合作機製,形成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丁薛祥、劉鶴、何立峰出席座談會(hui) ,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有關(guan) 省區負責同誌參加座談會(hui) 。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0日 17:36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