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成就偉(wei) 業(ye) ,奮鬥創造輝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曆史,絕非一帆風順、波瀾不驚,而是在應對挑戰、克服困難、戰勝風險、破解危局中不斷前行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征程中,我們(men) 黨(dang) 所經受的風險挑戰,有的是全局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的更成為(wei) 關(guan) 乎黨(dang) 和國家前途命運甚至生死存亡的曆史關(guan) 節點。縱覽黨(dang) 的奮鬥曆程,常有危難之際的絕處逢生,挫折之後的毅然奮起,磨難麵前的百折不撓,失誤之後的撥亂(luan) 反正。正是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豐(feng) 富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
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凡是危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各種風險挑戰,隻要來了,我們(men) 就必須進行堅決(jue) 鬥爭(zheng) ,而且必須取得鬥爭(zheng) 勝利。”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men) 黨(dang) 應對風險挑戰的經驗啟示,對我們(men) 牢記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堅持和鞏固黨(dang) 的領導地位和長期執政地位,做到在各種重大鬥爭(zheng) 考驗麵前“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具有重大意義(yi) 。
掌握科學理論,堅定信仰信念
每遇困難和風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都能夠做到頭腦清醒、處變不驚、迎難而上,根本原因在於(yu)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並能夠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判斷形勢。挑戰麵前,黨(dang) 中央總能站在全局、戰略、宏觀的高度形成清晰認知,進而明確方向、提出對策,攻堅克難、化險為(wei) 夷。例如,麵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內(nei) 外複雜局勢,黨(dang) 和人民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采取一係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有條不紊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複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製定和實施正確的外交方針,穩定物價(jia) 、統一全國財經,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麵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yan) 重局麵和中國向何處去的關(guan) 鍵抉擇,以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為(wei) 標誌,我們(men) 黨(dang)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響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引領中國走上正確發展方向;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dong) 歐劇變、蘇聯解體(ti)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遭遇嚴(yan) 重挫折,我們(men) 黨(dang) 冷靜觀察、沉著應對,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引領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前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學懂弄通做實黨(dang) 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的思想根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鬥爭(zheng) 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麵對風險挑戰,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立足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形勢,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yi) 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必須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誌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具備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革新調整能力,善於(yu) 把與(yu) 時俱進與(yu) 推動變革相結合、堅守道路與(yu) 自我完善並舉(ju) 、原則的堅定性與(yu) 策略的靈活性相統一。唯有如此,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才能在通向共產(chan) 主義(yi) 的布滿荊棘、充滿坎坷的征途中,有效應對“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永葆黨(dang) 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將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進行到底。
站穩人民立場,發揚鬥爭(zheng) 精神
曆史地看,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我們(men) 黨(dang) 麵對的敵人異常強大;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進程中,由於(yu) 經驗不足,我們(men) 黨(dang) 麵臨(lin) 過嚴(yan) 峻局麵。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力挽狂瀾,變危難為(wei) 動力,化挑戰為(wei) 機遇,最終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取得輝煌成就,一個(ge) 重要原因在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大力支持,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顯著特點和獨特優(you) 勢。
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生命力的試金石。群眾(zhong) 路線是我們(men) 黨(dang) 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men) 黨(dang) 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chuan) 家寶。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從(cong) 小到大、由弱變強,在挫折中奮起、於(yu) 困難中成熟,最終奪取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勝利,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根本原因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和改革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沒有斷,黨(dang) 贏得了人民群眾(zhong) 衷心擁護,並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中不斷獲得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例如,麵對“大躍進”造成的嚴(yan) 重困難,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濟,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在困難麵前迸發出了革命意誌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的高昂鬥誌,渡過了難關(guan)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麵臨(lin) 的重大鬥爭(zheng) 不會(hui) 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黨(dang) 的建設等方麵都有,而且越來越複雜。”在新時代,發揚鬥爭(zheng) 精神、提高鬥爭(zheng) 本領,就要一以貫之堅持依靠群眾(zhong) 、團結群眾(zhong) 、為(wei) 了群眾(zhong) ,把人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黨(dang) 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不斷提升動員能力,團結帶領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推進全麵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治理生態環境等事業(ye) 不懈奮鬥。廣大黨(dang) 員幹部要做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的戰士,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常懷憂黨(dang) 之心、為(wei) 黨(dang) 之責、強黨(dang) 之誌,恪盡職守,毫不懈怠,風險麵前無所懼,挑戰麵前勇擔當,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奮勇前進。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
“備豫不虞,為(wei) 國常道”。奪取政權不易,鞏固政權更不易。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提高底線思維能力,是我們(men) 黨(dang) 一貫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毛澤東(dong) 同誌多次強調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來建立我們(men) 的政策。在黨(dang) 的七大上,他在講到“準備吃虧(kui) ”時列出了17條困難。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們(men) “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麵對戰爭(zheng) 威脅,黨(dang) 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jun) ”的號召,並作出優(you) 先發展重工業(ye) 的戰略決(jue) 策,取得了以“兩(liang) 彈一星”為(wei) 標誌的重大科技成果,為(wei) 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打下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誌強調,“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chan) 黨(dang) 內(nei) 部”,“我們(men) 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正是由於(yu)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凡事從(cong) 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我們(men) 黨(dang) 才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全球經濟波譎雲(yun) 詭的背景下,推動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行穩致遠。
當前,我國正處於(yu) 一個(ge) 大有可為(wei) 的曆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大局是穩定的,但我們(men) 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也是多方麵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底線思維、憂患意識的重要性,並將底線思維能力列為(wei) 領導幹部應當具備的六大思維能力之一,指出各種風險我們(men) 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了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hui) 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未來,麵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我們(men) 黨(dang) 必須增強憂患意識,一以貫之防範化解風險挑戰,敢於(yu) 擔當、勇於(yu) 鬥爭(zheng) ,既有防風險的先手也有應對挑戰的高招,既打有準備之戰也打戰略主動戰,決(jue) 不讓小風險演化為(wei) 大風險,不讓個(ge) 別風險演化為(wei) 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wei) 區域性或係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wei) 社會(hui) 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wei) 國內(nei) 風險,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製度優(you) 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鬥爭(zheng) 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動搖。”麵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強領導、科學決(jue) 策,不僅(jin) 提出了正確的指導方針和一係列重大舉(ju) 措,充分顯示了駕馭複雜局麵的統籌能力和組織優(you) 勢,而且善於(yu) 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最大優(you) 勢,善於(yu) 把各方麵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管理國家的效能,不斷提高黨(dang)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這在應對重特大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風險挑戰中得到充分證明。
例如,麵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yan) 重衝(chong) 擊,黨(dang) 和政府把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作為(wei) 中心任務,以實際有效舉(ju) 措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的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ti) 回升向好,保證了國內(nei)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和穩定,對世界經濟逐步擺脫危機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應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黨(dang) 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統一指揮,迅速組織起中國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行動,最大限度挽救了受災群眾(zhong) 的生命,減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關(guan) 鍵時刻、危難關(guan) 頭,廣大基層黨(dang) 組織靠前指揮、組織協調,各級黨(dang) 員領導幹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充分發揮了堅強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齊心協力奪取了抗災救災的重大勝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反腐敗鬥爭(zheng) 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的現實,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定不移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以零容忍的態度“打虎拍蠅”,取得反腐敗鬥爭(zheng) 壓倒性勝利,從(cong) 而取信於(yu) 民,凝聚了黨(dang) 心軍(jun) 心民心;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麵對美國一手挑起的經貿摩擦及風雲(yun) 變幻的國際形勢,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謀劃、攻堅克難,堅定從(cong) 容、有理有節,主動作為(wei) 、順勢而為(wei) ,彰顯了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定力和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正當利益,贏得國際社會(hui) 的尊重和敬佩,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對風險挑戰的強大領導能力。曆史和實踐證明,麵對風險挑戰,我們(men) 之所以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就是因為(wei) 黨(dang) 始終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就在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不斷彰顯。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