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汝璈 新華社發
在國家博物館“複興(xing) 之路”大型展覽中,有一件黑色法袍被整齊疊放在展櫃中。
這件法袍的主人,正是梅汝璈——原遠東(dong) 國際軍(jun) 事法庭法官。當年,他就是穿著這件法袍參加了東(dong) 京審判,以如山鐵證將日本法西斯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梅汝璈,1904年出生於(yu) 江西南昌一戶農(nong) 家。1924年,他從(cong) 清華學校畢業(ye) 後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yu) 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分別獲文學學士和法學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梅汝璈曆任山西大學、南開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教授,在法學研究領域享有盛名。
本是一名“教書(shu) 先生”,曆史卻將梅汝璈推向了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前台。1946年2月15日,盟軍(jun) 最高統帥部根據各同盟國政府的提名,任命了遠東(dong) 國際軍(jun) 事法庭的11名法官,梅汝璈成為(wei) 中國代表。麵對千百萬(wan) 冤死的同胞,梅汝璈立誓:“我既受國人之托,決(jue) 心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zheng) 元凶逃脫法網!”
法庭組建伊始,澳大利亞(ya) 籍庭長韋伯宣布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國之後。梅汝璈認為(wei) 中國是受日本侵略最烈、抗戰最久、犧牲最大的國家,他氣憤地脫下法袍,提出抗議,拒絕參加法庭預演。最終全體(ti) 法官表決(jue) ,同意梅汝璈關(guan) 於(yu) 法官座次按各受降簽字國順序排定。1946年5月3日,遠東(dong) 國際軍(jun) 事法庭在日本東(dong) 京正式開庭,開啟了一場被稱為(wei) “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審判活動”。
1948年4月,法庭工作進入起草判決(jue) 書(shu) 階段。在梅汝璈的爭(zheng) 取下,由中國法官負責起草判決(jue) 書(shu) 中有關(guan) 中國的部分。梅汝璈在助手的幫助下,在300餘(yu) 頁的初稿上傾(qing) 注了大量心血。他主張判決(jue) 書(shu) 中單設一章對南京大屠殺予以說明,獲得了法庭的同意。量刑階段,法官們(men) 對是否判處戰犯死刑產(chan) 生了很大分歧。梅汝璈日夜與(yu) 各國法官磋商,經曆了多次爭(zheng) 論,最後法庭投票表決(jue) :6∶5!以一票之微弱多數,判處東(dong) 條英機、土肥原賢二、鬆井石根等7名首惡以絞刑。
東(dong) 京審判期間,國內(nei) 民不聊生的壞消息不斷傳(chuan) 來,梅汝璈對國民黨(dang) 政府非常失望。1948年12月,國民黨(dang) 政府公布梅汝璈為(wei) 行政院委員兼司法部長,他聲明拒絕赴任。1949年6月,梅汝璈由東(dong) 京設法抵達香港,後秘密赴京。到達北京的第3天,梅汝璈便應邀出席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hui) 成立大會(hui) 。周恩來在會(hui) 上介紹:“今天參加這個(ge) 會(hui) 的,還有剛從(cong) 香港回來的梅汝璈先生,他為(wei) 人民辦了件大好事,為(wei) 國家增了光,全國人民都應該感激他。”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1950年,梅汝璈擔任外交部顧問。1954年,梅汝璈當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員會(hui) 委員。此外,他還曆任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世界和平理事會(hui) 理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hui) 常務理事、中國政法學會(hui) 理事等職,為(wei) 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e) 和法製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針對日本右翼勢力妄圖為(wei) 侵略戰爭(zheng) 翻案的行為(wei) ,梅汝璈曾撰寫(xie) 多篇批評文章。其中,在一篇揭露南京大屠殺的長文中,他寫(xie) 道:“我不是複仇主義(yi) 者,我無意於(yu) 把日本帝國主義(yi) 者欠下我們(men) 的血債(zhai) 寫(xie) 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作為(wei) 親(qin) 曆者,梅汝璈力圖將東(dong) 京審判如實記錄下來。1973年,《遠東(dong) 國際軍(jun) 事法庭》一書(shu) 尚未完成,梅汝璈不幸與(yu) 世長辭。如今,這部書(shu) 稿和東(dong) 京審判期間梅汝璈撰寫(xie) 的部分日記均已出版,給後人研究相關(guan) 曆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