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wei) 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cong) “東(dong) 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cong) “風雲(yun) 氣象衛星”到“北鬥導航衛星”,背後都有他主持負責的身影;翻開他的人生履曆,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ye) 的發展史……
獲得過“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改革先鋒”等稱號的他,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又榮獲“共和國勳章”。他,就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院士。
中國航天“大總師”
孫家棟,這個(ge) 名字與(yu) 中國航天事業(ye) 的發展緊緊相依。
航天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每項工程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應用等數個(ge) 係統構成,每個(ge) 係統都有自己的總設計師或總指揮,孫家棟則被大家尊稱為(wei) “大總師”。
回顧幾十年的工作,孫家棟認為(wei) 自己“僅(jin) 僅(jin) 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個(ge) ”。他經常說,是中國航天精神鑄造了中國第一星,是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成就了自己。
一次發射中,衛星在轉運途中不慎發生了輕微碰撞,試驗隊員們(men) 一下子慌了神,誰也不敢保證這會(hui) 不會(hui) 對發射造成影響。
接到緊急報告後,孫家棟當天就從(cong) 北京趕到了西昌,一下飛機就直奔衛星試驗廠房。了解清楚現場情況後,當時已經快80歲的他馬上鑽到了衛星底下,對著衛星的受創部位仔細研究起來。
“衛星沒事兒(er) ,能用!”孫家棟的一句話,讓大家懸在半空的心踏實了下來。
“搞航天工程,沒有好壞,隻有成敗。要保成功,就必須發揚嚴(yan) 格、謹慎、細致、務實的作風。”孫家棟總是這樣告誡年輕人。
90歲的“牧星人”
4月是中國航天的重要月份。既有中國航天日,又是孫家棟的生日。
如今已經90歲的孫家棟,與(yu) 衛星打了一輩子交道。
曾經有人問孫家棟:“航天精神裏哪一條最重要?”
“熱愛。”他不假思索,“如果你不熱愛,就談不上奮鬥、奉獻、嚴(yan) 謹、協作、負責、創新……”
幾十年來,正是憑著這個(ge) 信念,盡管從(cong) 事著充滿風險的航天事業(ye) ,但孫家棟從(cong) 來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愈挫愈勇。
20世紀70年代,孫家棟帶領團隊研製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時出現了意外。震驚過後,孫家棟帶著大夥(huo) 兒(er) 在天寒地凍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篩子把炸碎的火箭衛星殘骸篩出來,最終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一年後,一顆新的衛星騰空而起。
1984年,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發射後,在向定點位置漂移過程中發生了意外。孫家棟果斷地發出了打破常規的指令——他要求再調5度,最終正確的指令使衛星化險為(wei) 夷。
2009年,在孫家棟80歲生日時,錢學森專(zhuan) 門致信祝賀。錢老在信中說:“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wei) 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hui) 忘記,人民不會(hui) 忘記。”
擅長攻關(guan) 複雜難題:“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開啟了全新的月球背麵探索之旅,舉(ju) 國沸騰、世界矚目。
時針撥回15年前,當國家啟動嫦娥一號探月工程時,已經75歲的孫家棟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重擔。
大多數人在這樣的高齡都功成身退,他卻冒著風險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對於(yu) 別人的不理解,孫家棟隻有一句話:“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在嫦娥一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飛行指揮控製中心裏,大家全部從(cong) 座位上站起來,歡呼雀躍、擁抱握手。而孫家棟卻走到了一個(ge) 僻靜的角落,悄悄地背過身子,掏出手絹在偷偷擦眼淚。
“孫家棟無疑是一位戰略科學家,總能確定合理的戰略目標。”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說,在困難麵前,他絕不低頭;在責任麵前,他又“俯首甘為(wei) 孺子牛”。
孫家棟的一大長處,就是善於(yu) 協調各種複雜的技術問題,找到最經濟、最合理的解決(jue) 辦法。
“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的,航天尖端產(chan) 品也是買(mai) 不來的。我們(men) 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航天技術。”孫家棟說。
近年來,孫家棟特別強調要堅持自主創新:“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men) 沒有專(zhuan) 家可以依靠,沒有技術可以借鑒,我們(men) 隻能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輕人更要有自主創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術的話語權。”
“中國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我們(men) 一定要跟著黨(dang) 中央,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盡個(ge) 人微薄之力,把我們(men) 國家的事業(ye) 搞好,真正實現中國夢,富起來、強起來,完成好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曆史使命。”孫家棟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