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xi) 貫徹《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問責條例》
【條文】第七條
黨(dang) 組織、黨(dang) 的領導幹部違反黨(dang) 章和其他黨(dang) 內(nei) 法規,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予以問責:
(一)黨(dang) 的領導弱化,“四個(ge) 意識”不強,“兩(liang) 個(ge) 維護”不力,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沒有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重大偏差和失誤,給黨(dang) 的事業(ye) 和人民利益造成嚴(yan) 重損失,產(chan) 生惡劣影響的;
(二)黨(dang) 的政治建設抓得不實,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未能同黨(dang) 中央保持一致,貫徹落實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執行黨(dang) 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不力,不遵守重大事項請示報告製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團團夥(huo) 夥(huo) 、拉幫結派問題突出,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不嚴(yan) 肅不健康,黨(dang) 的政治建設工作責任製落實不到位,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
(三)黨(dang) 的思想建設缺失,黨(dang) 性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流於(yu) 形式,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落實不到位,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
(四)黨(dang) 的組織建設薄弱,黨(dang) 建工作責任製不落實,嚴(yan) 重違反民主集中製原則,不執行領導班子議事決(jue) 策規則,民主生活會(hui) 、“三會(hui) 一課”等黨(dang) 的組織生活製度不執行,領導幹部報告個(ge) 人有關(guan) 事項製度執行不力,黨(dang) 組織軟弱渙散,違規選拔任用幹部等問題突出,造成惡劣影響的;
……
【釋義(yi) 】
本條是關(guan) 於(yu) 問責情形的規定。
本條共明確了十一種問責情形。主要是源於(yu) 黨(dang) 章的規定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論述,堅持了問題導向,從(cong) 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的建設、黨(dang) 的事業(ye) 的角度,劃出應當問責的紅線。其中,第一種情形聚焦黨(dang) 的領導弱化問題,第二至第七種情形按照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總體(ti) 布局,分別對黨(dang) 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反腐敗鬥爭(zheng) 中的失職失責問題作出規定,第八種情形規定的是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兩(liang) 個(ge) 責任”落實不到位問題,第九種情形針對的是發生嚴(yan) 重事故事件中存在履行管理、監督職責不力問題,第十種情形規範的是在維護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失職失責問題,第十一種情形是兜底項。在每種問責情形之中,都按照失職失責行為(wei) 性質、具體(ti) 表現以及造成後果的模式作出規定,進一步增強針對性和操作性,為(wei) 規範問責、精準問責提供製度保障。
(一)第一種問責情形針對的是黨(dang) 的領導弱化問題。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dang) 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四個(ge) 意識”集中體(ti) 現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要求,是檢驗黨(dang) 員、幹部政治自覺、政治素養(yang) 的基本標準。“兩(liang) 個(ge) 維護”是深刻總結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成熟的馬克思主義(yi) 執政黨(dang) 的重大建黨(dang) 原則,也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必然選擇。黨(dang) 章總綱規定,全黨(dang) 同誌要貫徹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而新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就必須增強“四個(ge) 意識”,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就必須堅決(jue) 貫徹執行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強黨(dang) 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落實到“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這些都不是空洞的口號,不能隻停留在口頭表態上,要切實落實到行動中。
經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努力,全黨(dang)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的意識明顯增強。同時也要看到,一到具體(ti) 工作中,有的地方和單位就落虛落空了。如果黨(dang) 的領導弱化、虛化,黨(dang) 的建設自然就會(hui) 出問題,黨(dang) 的各項事業(ye) 發展也必然偏離正確方向,必然貽誤黨(dang) 領導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以及黨(dang) 的偉(wei) 大自我革命。《條例》從(cong) 黨(dang) 的領導弱化這一關(guan) 鍵問題抓起,將其列為(wei) 第一種問責情形,具體(ti) 包括兩(liang) 種情況:一是“四個(ge) 意識”不強,“兩(liang) 個(ge) 維護”不力,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沒有得到有效貫徹執行,給黨(dang) 的事業(ye) 和人民利益造成嚴(yan) 重損失,產(chan) 生惡劣影響;二是“四個(ge) 意識”不強,“兩(liang) 個(ge) 維護”不力,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重大偏差和失誤,給黨(dang) 的事業(ye) 和人民利益造成嚴(yan) 重損失,產(chan) 生惡劣影響。對此類問題,必須依據《條例》嚴(yan) 肅問責。
(二)第二種問責情形針對的是黨(dang) 的政治建設抓得不實問題。
任何政黨(dang) 都有政治屬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標、政治追求。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yan) 明政治紀律。如果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政治上的先進性喪(sang) 失了,黨(dang) 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cong) 談起。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men) 黨(dang)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根本要求。黨(dang) 的政治建設是黨(dang) 的根本性建設,決(jue) 定黨(dang) 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事關(guan) 統攬推進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時期,我們(men) 黨(dang) 都高度重視黨(dang) 的政治建設,形成了講政治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黨(dang) 的政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形成了鮮明的政治導向,消除了黨(dang) 內(nei) 嚴(yan) 重政治隱患,推動黨(dang) 的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曆史性成就。黨(dang) 的十九大把政治建設納入黨(dang) 的建設總體(ti) 布局並擺在首位,明確了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抓住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根本性問題。《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黨(dang) 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對建立健全推進黨(dang) 的政治建設工作責任製作出明確規定,明確要求“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要切實負起本地區本部門黨(dang) 的政治建設工作主體(ti) 責任,將其納入黨(dang) 委(黨(dang) 組)工作總體(ti) 布局,擺在首要位置來抓,認真研究部署、大力推進落實。”
在看到黨(dang) 的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曆史性成就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黨(dang) 內(nei) 存在的政治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jue) ,一些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大量事實表明,黨(dang) 內(nei) 存在的各種問題,從(cong) 根本上講,都與(yu) 政治建設軟弱乏力、政治生活不嚴(yan) 肅不健康有關(guan) 。如果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對黨(dang) 的政治建設抓得不實,出現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未能同黨(dang) 中央保持一致問題,存在貫徹落實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執行黨(dang) 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不力現象,以及不遵守重大事項請示報告製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團團夥(huo) 夥(huo) 、拉幫結派問題突出,或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不嚴(yan) 肅不健康,黨(dang) 的政治建設工作責任製落實不到位,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必須依規依紀嚴(yan) 肅問責。以嚴(yan) 肅的問責,促使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進一步增強推進黨(dang) 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堅定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部署要求上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確保加強黨(dang) 的政治建設的各項舉(ju) 措落到實處,確保黨(dang) 的政治建設取得實效。
(三)第三種問責情形針對的是黨(dang) 的思想建設缺失問題。
思想建設是黨(dang) 的基礎性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是加強思想建設的重要保證。《條例》將黨(dang) 的思想建設缺失列為(wei) 一種問責情形,並詳細列出了兩(liang) 種突出表現。第一種突出表現是黨(dang) 性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流於(yu) 形式,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共產(chan) 黨(dang) 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hui) “缺鈣”,就會(hui) 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當前,大多數黨(dang) 員幹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時,也要看到,有的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忽視抓黨(dang) 性教育特別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存在職責範圍內(nei) 黨(dang) 委(黨(dang) 組)中心組學習(xi) 等黨(dang) 內(nei) 學習(xi) 製度不落實、迷信活動盛行等突出問題,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對失職失責的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應當予以嚴(yan) 肅問責。
第二種突出表現是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落實不到位,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dang) 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關(guan) 乎旗幟、關(guan) 乎道路、關(guan) 乎國家政治安全。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ti) 責任。這有利於(yu) 更好地落實黨(dang) 管意識形態原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有的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存在對所管理的黨(dang) 員幹部公開發表違背黨(dang) 章、黨(dang) 的決(jue) 定決(jue) 議和政策的言論放任不管、處置不力等問題,政治敏感性不強,不擔當不作為(wei) ,造成嚴(yan) 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應當對其嚴(yan) 肅問責。
(四)第四種問責情形針對的是黨(dang) 的組織建設薄弱問題。
黨(dang) 的力量來自組織,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全部工作要靠黨(dang) 的堅強組織體(ti) 係去實現。組織路線對堅持黨(dang) 的領導、加強黨(dang) 的建設、做好黨(dang) 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我們(men) 黨(dang) 是按照馬克思主義(yi) 建黨(dang) 原則建立起來的政黨(dang) ,以民主集中製為(wei) 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組織嚴(yan) 密是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和獨特優(you) 勢。90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櫛風沐雨、曆經坎坷,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發展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執政黨(dang) ,組織嚴(yan) 密是重要保證。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dang) 都不具有的強大優(you) 勢。但是,我們(men) 也要看到,一些黨(dang) 組織特別是基層黨(dang) 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仍然存在,打基礎、補短板的任務依然繁重。有的地方和單位黨(dang) 建工作責任製不落實,甚至不願不屑抓黨(dang) 建,黨(dang) 組織軟弱渙散;有的地方和單位黨(dang) 建工作還存在重形式輕內(nei) 容、重過程輕結果、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民主生活會(hui) 、“三會(hui) 一課”走過場,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效果卻不佳,甚至與(yu) 中心工作“兩(liang) 張皮”、沒有什麽(me) 效果;有的黨(dang) 組織對黨(dang) 員、幹部疏於(yu) 管理,缺乏嚴(yan) 肅認真的組織生活;有的地方和單位違規選拔任用幹部問題突出,等等。存在此類問題,造成惡劣影響的,對負有責任的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的領導幹部,必須嚴(yan) 肅問責。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