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24)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紅旗渠建設者 新華社發

  紅旗渠建設者

  事跡簡介:20世紀60年代,30萬(wan) 林縣(今河南林州市)人民為(wei) 改善惡劣生活條件,擺脫水源匱乏狀況,堅持苦幹10個(ge) 春秋,靠著一錘、一鏟、兩(liang) 隻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頂酷暑、戰嚴(yan) 寒,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縱橫1500多公裏的紅旗渠。紅旗渠的建成,形成引、蓄、灌、提相結合的水利網,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存條件,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hui) 事業(ye) 的發展,孕育產(chan) 生“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至今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林州人民稱為(wei) “生命渠”“幸福渠”。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ti) 新華社發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ti)

  事跡簡介:1955年初,為(wei) 了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同時改變舊中國遺留下來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國務院決(jue) 定交通大學內(nei) 遷西安。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紮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設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交大西遷的洪流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築成了“西遷精神”的豐(feng) 碑。2017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15位交大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誌們(men) 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chuan) 承好西遷精神,為(wei) 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2018年8月,ky开云官网、中宣部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ye) 新時代”活動,大力弘揚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ti) 的崇高精神。

陸軍(jun) 某部“大功三連” 新華社發

  陸軍(jun) 某部“大功三連”

  事跡簡介:陸軍(jun) 某部“大功三連”是一支抗日烽火中誕生的英雄連隊,戰爭(zheng) 年代4次榮立大功,和平建設時期5次被授予榮譽稱號。連隊把黨(dang) 的創新理論作為(wei) 建連之魂、育人之本,長抓不懈,探索出“課程化組學、通俗化促學、常態化幫學、自主化活學、網絡化助學”的學習(xi) 方法,在學以致用、指導實踐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近年來,全連先後23人次在軍(jun) 以上比武中摘金奪銀,被陸軍(jun) 評為(wei) 實戰化訓練先進連;近3年9人考學提幹,22人學曆升級,25名大學生士兵均立功受獎,退伍戰士中28人成功創業(ye) ,61人成為(wei) 企業(ye) 骨幹。2017年1月23日,習(xi) 主席親(qin) 臨(lin) 連隊看望慰問官兵、提出殷切希望,同年7月28日習(xi) 主席向連隊頒授獎旗。榮獲時代楷模稱號。

陸軍(jun) 某部“南京路上好八連” 新華社發

  陸軍(jun) 某部“南京路上好八連”

  事跡簡介:陸軍(jun) 某部“南京路上好八連”成立於(yu) 1947年8月6日,1949年6月隨大部隊進駐上海,奉命在上海南京路執勤。連隊身處繁華都市,始終保持自身廉潔,發揚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作風。1959年7月23日,上海解放日報頭版刊登通訊報道《南京路上好八連》,並配發社論。1963年4月25日被國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毛主席觀看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寫(xie) 出光輝詩篇《八連頌》,八連從(cong) 此成為(wei) 全國全軍(jun) 的模範連隊。2017年連隊換裝轉型成為(wei) 一支新型的特種作戰力量,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從(cong) “霓虹哨兵”到“特戰尖兵”的轉變,被陸軍(jun) 確定為(wei) 新幹部鍛煉見習(xi) 基地,被集團軍(jun) 表彰為(wei) 基層建設標兵連隊,成為(wei) 守衛上海人民安全和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堅強柱石。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 新華社發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

  事跡簡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是一支長期從(cong) 事大地、工程、精密工程測量和地理信息產(chan) 品生產(chan) 、開發和研究的甲級測繪單位。截至2015年,隊員6次開展珠穆朗瑪峰測量、2次赴南極測量、32次深入西藏無人區、28次進駐內(nei) 蒙古荒原,徒步行程5700多萬(wan) 公裏。完成了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重力測量測繪等工作。國測一大隊共有46名隊員為(wei) 國家獻出了寶貴生命。1991年受國務院通令嘉獎,被授予功績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測繪大隊榮譽稱號。2015年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的6位老隊員、老黨(dang) 員回信,充分肯定國測一大隊和全國測繪戰線一代代測繪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為(wei) 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無私奉獻的精神。

河北塞罕壩林場先進群體(ti) 新華社發

  河北塞罕壩林場先進群體(ti)

  事跡簡介:塞罕壩林場位於(yu) 河北省最北部,內(nei) 蒙古高原南緣和渾善達克沙地的最前沿。自1962年2月建場以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men) 聽從(cong) 黨(dang) 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yu) 奉獻,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麵積最大的人工林,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ye) 、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指示,褒揚塞罕壩林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ge) 生動範例。2014年榮獲時代楷模稱號,2017年獲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

空軍(jun) 八一飛行表演隊 新華社發

  空軍(jun) 八一飛行表演隊

  事跡簡介:空軍(jun) 八一飛行表演隊肩負國家使命,奮飛航跡見證國家發展奇跡。組建57年來,始終以“國家大禮、藍天儀(yi) 仗”為(wei) 己任,苦練精飛、追求卓越。作為(wei) 國家形象的名片、強國興(xing) 軍(jun) 的窗口,先後6次更換裝備、4次參加閱兵、8次參加中國航展,在山東(dong) 濰坊、吉林長春、河北唐山、陝西臨(lin) 潼等地20餘(yu) 次舉(ju) 行“感恩人民、回報人民”主題巡演。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6次飛出國門,向海內(nei) 外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新時代中國空軍(jun) 的形象風采,為(wei) 1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ge) 代表團進行了600餘(yu) 場飛行表演。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飛行一大隊被空軍(jun) 授予藍天儀(yi) 仗大隊榮譽稱號。

海軍(jun) 372潛艇先進群體(ti) 新華社發

  海軍(jun) 372潛艇先進群體(ti)

  事跡簡介:海軍(jun) 372潛艇先進群體(ti) 始終牢記新型作戰力量部隊的特殊使命任務,努力建設過硬的“先鋒艇”“主戰艇”,創造多個(ge) 第一,出色完成戰備遠航、演習(xi) 演練、雷彈實射等多項重大任務。2014年該艇在執行緊急戰備拉動暨遠航任務中,突遇水下“斷崖”急速掉深險情,全體(ti) 官兵奮力排險,成功處置,創造我國乃至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跡。榮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評為(wei) 全軍(jun) 踐行強軍(jun) 目標標兵單位,2016年被中央軍(jun) 委授予踐行強軍(jun) 目標模範艇榮譽稱號。

航天科技“北鬥”團隊 新華社發

  航天科技“北鬥”團隊

  事跡簡介:“北鬥”團隊是我國自主研發北鬥導航衛星係統的中堅力量,建立了我國首個(ge) 、世界第三個(ge) 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北鬥一號衛星係統,打破美國GPS壟斷;建成北鬥區域導航(北鬥二號)衛星係統,創造連續三年成功發射14顆導航衛星的佳績,開創衛星小批量生產(chan) 模式的先河,實現我國領土和周邊區域的高精度定位,將於(yu) 2020年建成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導航係統。25年深耕天疆,團隊突破自主導航、星間鏈路等一大批核心關(guan) 鍵技術,實現關(guan) 鍵器部件100%國產(chan) 化,撐起國人脊梁、服務國計民生,孕育了“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鬥精神。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航天科技“神舟”團隊 新華社發

  航天科技“神舟”團隊

  事跡簡介:“神舟”團隊肩負我國全部載人航天器研製設計的重要使命,是黨(dang) 和國家創新發展載人航天的主力軍(jun) 和國家隊,平均年齡33歲。從(cong) 立項至今的27年時間裏,“神舟”團隊取得了包括神舟飛船、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等共計15個(ge) 載人航天器連戰連捷的優(you) 異成績,實現我國載人飛行、太空出艙、交會(hui) 對接、在軌補加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孕育了“四個(ge) 特別”的載人航天精神和“祖國利益至上、勇攀科技高峰、零疑點零缺陷、團隊同舟共濟”的神舟文化。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航天科技“嫦娥”團隊 新華社發

  航天科技“嫦娥”團隊

  事跡簡介:“嫦娥”團隊成功研製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ge) 裏程碑;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個(ge) 行星際探測器——嫦娥二號;成功研製嫦娥三號探測器,使我國成為(wei) 第三個(ge) 成功實現地外天體(ti) 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成功研製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曆史首次在月球背麵軟著陸和巡視勘察。15年間,從(cong) 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探測,“嫦娥”團隊自主創新,不斷突破,取得五戰五捷的輝煌成果,孕育了“追逐夢想、勇於(yu) 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在我國航天史上書(shu) 寫(xie) 了精彩的一頁。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5:19 來源:新華網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