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23)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二、“最美奮鬥者”集體(ti) (22個(ge) )

“863”計劃倡導者 新華社發

  “863”計劃倡導者

  事跡簡介:1986年3月,麵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的嚴(yan) 峻挑戰,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和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關(guan) 於(yu) 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朱光亞(ya) 等科學家對此建議也極力倡導。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黨(dang) 中央、國務院果斷決(jue) 策,於(yu) 1986年3月啟動實施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以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為(wei) 重點,統籌部署高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chan) 業(ye) 化示範,充分發揮高技術引領未來發展的先導作用。

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ti) 新華社發

  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ti)

  事跡簡介:八步沙林場地處河西走廊東(dong) 端、騰格裏沙漠南緣的甘肅省古浪縣。昔日這裏風沙肆虐,侵蝕周圍村莊和農(nong) 田,嚴(yan) 重影響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為(wei) 保護家園,上世紀80年代初,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6位村民,義(yi) 無反顧挺進八步沙,以聯產(chan) 承包形式組建集體(ti) 林場,承包治理7.5萬(wan) 畝(mu) 流沙。上世紀90年代以來,賀中強、石銀山、羅興(xing) 全、郭萬(wan) 剛、程生學、王誌鵬陸續接過老漢們(men) 的鐵鍬,成為(wei) 第二代治沙人。2017年,郭朝明的孫子郭璽加入林場,成為(wei) 第三代治沙人。38年來,以“六老漢”為(wei) 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矢誌不渝、拚搏奉獻,科學治沙、綠色發展,持之以恒推進治沙造林事業(ye) ,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萬(wan) 畝(mu) ,管護封沙育林草麵積37.6萬(wan) 畝(mu) ,用愚公移山精神生動書(shu) 寫(xie) 了從(cong) “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為(wei) 生態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 新華社發

  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

  事跡簡介: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nong) 民,以敢為(wei) 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nong) 業(ye) “大包幹”,從(cong) 此拉開我國農(nong) 村改革的序幕。這18位帶頭人的紅手印催生了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最終上升為(wei) 我國農(nong) 村的基本經營製度,徹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ti) 製,解放了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使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越過長期短缺狀態,解決(jue) 了農(nong) 民的溫飽問題。“大包幹”契約作為(wei) 改革開放珍貴文物,陳列在國家博物館,彰顯了小崗村作為(wei) 我國農(nong) 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和中國改革標誌的曆史地位。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火箭軍(jun) 某洲際戰略導彈旅 新華社發

  火箭軍(jun) 某洲際戰略導彈旅

  事跡簡介:火箭軍(jun) 某洲際戰略導彈旅是我國第一支地地戰略導彈部隊,被譽為(wei) “東(dong) 風第一枝”。組建以來,一代代官兵始終不忘曆史責任,精練苦練戰略鐵拳,傾(qing) 心鑄就大國重器。先後發射數十枚多型戰略導彈,數十次執行重大任務,榮立集體(ti) 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評為(wei) 全軍(jun) 先進黨(dang) 委、軍(jun) 事訓練一級單位。所屬發射二營發射連被原第二炮兵授予基層全麵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3個(ge) 單位榮立集體(ti) 一等功、17個(ge) 營連26次榮立集體(ti) 二等功,成為(wei) 投身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實踐的先鋒勁旅。2015年榮獲時代楷模稱號。

“毛澤東(dong) 號”機車組 新華社發

  “毛澤東(dong) 號”機車組

  事跡簡介:“毛澤東(dong) 號”機車誕生於(yu) 炮火紛飛的戰爭(zheng) 年代。1946年10月30日,經中共中央東(dong) 北局正式批準,將哈爾濱鐵路局一台經過工人27個(ge) 晝夜搶修的機車命名為(wei) “毛澤東(dong) 號”。2014年7月,“毛澤東(dong) 號”機車結束長達68年牽引貨運列車的曆史,開始承擔旅客列車牽引任務。2016年5月開始承擔北京西至長沙間Z1/2次旅客列車牽引任務,8月6日上午8點16分,長沙至北京西Z2次旅客列車平穩停靠在北京西站第一站台,標誌著“毛澤東(dong) 號”機車勝利實現安全走行1100萬(wan) 公裏,創下中國鐵路機車安全走行新紀錄。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群體(ti) 新華社發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群體(ti)

  事跡簡介: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全體(ti) 航天員胸懷強國夢、矢誌強軍(jun) 夢、獻身航天夢,以九天攬月的雄心壯誌和征戰太空的超凡本領,先後14人次勇闖蒼穹,巡遊太空68天,繞地飛行1069圈,行程4600餘(yu) 萬(wan) 公裏,勇奪6次載人飛行任務的全麵勝利,為(wei)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e) 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強國強軍(jun) 的偉(wei) 大征程中立起了先鋒楷模的時代標杆。先後有3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4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人獲得軍(jun) 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人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11名航天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航天員大隊被中央軍(jun) 委授予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1名航天員榮獲八一勳章,航天員群體(ti) 榮獲時代楷模稱號。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ti) 新華社發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ti)

  事跡簡介: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hui) 上5次蟬聯世界冠軍(jun) ,成為(wei) 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5次奪冠的隊伍。中國女排堅定“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拚搏。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賽上,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的戰績首次奪得世界冠軍(jun) ,開創了中國女排的新紀元。之後再接再厲,不屈不撓,克服重重困難,相繼蟬聯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hui) 、1985年世界杯賽和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jun) ,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拚搏、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中華體(ti) 育精神。一時間,各行各業(ye) 掀起了學習(xi) 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ti) 新華社發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ti)

  事跡簡介:2018年8月20日,第18號台風“溫比亞(ya) ”過境遼寧省大連市,受其影響,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出現重大險情。在危急緊要關(guan) 頭,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黨(dang) 委委員、副所長黃群等17名同誌,麵對台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對試驗平台進行加固作業(ye) 。作業(ye) 過程中,黃群、宋月才、薑開斌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犧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指示,褒揚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對黨(dang) 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you) 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隨時準備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們(men) 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優(you) 秀代表、時代楷模。2018年,黃群、宋月才、薑開斌被追授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ti) 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載人深潛英雄集體(ti) 新華社發

  載人深潛英雄集體(ti)

  事跡簡介:“蛟龍”號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ge) 重大研究專(zhuan) 項。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進行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20米。2013年,葉聰、付文韜、唐嘉陵、崔維成、楊波、劉開周、張東(dong) 升7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航員獲得載人深潛英雄稱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團隊獲得載人深潛英雄集體(ti) 稱號。

“兩(liang) 彈一星”先進群體(ti) 新華社發

  “兩(liang) 彈一星”先進群體(ti)

  事跡簡介: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第一代黨(dang) 中央領導集體(ti)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wei) 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liang) 彈一星”的戰略決(jue) 策。大批優(you) 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dang) 和國家的召喚,義(yi) 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wei) 大的事業(ye) 中來。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dang) 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決(jue) 定,對當年為(wei) 研製“兩(liang) 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zhuan) 家予以表彰,並授予於(yu) 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ya) 、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兩(liang) 彈一星”元勳是投身“兩(liang) 彈一星”研製工作先進群體(ti) 的傑出代表。

蘇尼特右旗烏(wu) 蘭(lan) 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 新華社發

  蘇尼特右旗烏(wu) 蘭(lan) 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

  事跡簡介:烏(wu) 蘭(lan) 牧騎的蒙古語原意是“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wei) “紅色文藝輕騎兵”。1957年6月,第一支烏(wu) 蘭(lan) 牧騎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誕生。作為(wei) 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麵旗幟,60多年來,一代代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wei) 幕布,以地為(wei) 舞台,奉獻自己的青春,為(wei) 基層的農(nong) 牧民帶去精神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烏(wu) 蘭(lan) 牧騎精神。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蘇尼特右旗烏(wu) 蘭(lan) 牧騎的16名隊員回信說:“烏(wu) 蘭(lan) 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在新時代,希望你們(men) 以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為(wei) 指引,大力弘揚烏(wu) 蘭(lan) 牧騎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zhong) ,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chuan) 得開、留得下的優(you) 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5:16 來源:新華網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