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dong) 提出“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表達了擺脫屈辱外交的決(jue) 心和開展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朝鮮停戰以後,國際局勢有所緩和,新中國的國際威望逐步上升。中國政府代表團先後參加日內(nei) 瓦會(hui) 議和萬(wan) 隆會(hui) 議,是新中國登上國際舞台的成功實踐。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來率團參加日內(nei) 瓦會(hui) 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國際會(hui) 議。周恩來進行了緊張的穿梭外交,經過多方努力,會(hui) 議達成《日內(nei) 瓦會(hui) 議最後宣言》,印度支那基本恢複和平。會(hui) 場之外,周恩來利用一切機會(hui) 同各國代表團和各方麵人士接觸,他真誠、坦率、機智和瀟灑的個(ge) 人魅力,給人們(men) 特別是沒有和新中國接觸過、原來心存疑慮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休會(hui) 期間,周恩來訪問了印度和緬甸,分別與(yu) 兩(liang) 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基本內(nei) 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nei)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逐漸成為(wei) 處理國際關(guan) 係的普遍準則。
1955年4月,周恩來再次率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ya) 萬(wan) 隆召開的亞(ya) 非會(hui) 議。參會(hui) 的一些國家由於(yu) 對新中國不了解,在發言中批評和攻擊共產(chan) 主義(yi) 。針對此,周恩來在發言一開始就明確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會(hui) 上的緊張氣氛因周恩來的發言而改變。會(hui) 議最終達成《亞(ya) 非會(hui) 議最後公報》,提出關(guan) 於(yu) 促進世界和平與(yu) 合作的十項原則,這實際上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進一步體(ti) 現和引申。
萬(wan) 隆會(hui) 議上體(ti) 現出的團結、友誼、合作的“萬(wan) 隆精神”,掀開了亞(ya) 非各國人民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yi) 曆史性的一頁,也為(wei) 新中國贏得了更多的國際朋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