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崢嶸歲月|向工業國的目標邁進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53年10月27日,新建成的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的汽笛一聲鳴響,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軋製出來了。這標誌著我國在向工業(ye) 國轉變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國營洪都機械廠(今中航工業(ye)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國營洪都機械廠(今中航工業(ye)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ye) 基礎十分薄弱,無法生產(chan) 這類工業(ye) 產(chan) 品。1952年國民經濟恢複之後,現代工業(ye) 在我國工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中的比重也隻有26.6%,重工業(ye) 在工業(ye) 總產(chan) 值中的比重隻有35.5%。新中國第一個(ge) 五年計劃(1953-1957)就是要優(you) 先發展重工業(ye) ,爭(zheng) 取早日實現工業(ye) 化。

這是1956年7月13日出廠的第一輛解放牌卡車(2001年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徐家軍(jun) 攝

這是1956年7月13日出廠的第一輛解放牌卡車(2001年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徐家軍(jun) 攝

  1954年,中蘇雙方最終確定了“一五”時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涉及鋼鐵、有色冶金、煤礦、石油煉油、重型機械、汽車、拖拉機製造、化工、電力等方麵。1955年7月,一屆人大二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五年內(nei) 國家用於(yu) 經濟和文化建設的投資總額達766.4億(yi) 元,折合黃金7億(yi) 多兩(liang) ,這樣巨大的建設投資,是舊中國曆屆政府都無法企及的。

1953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山新建的無縫鋼管廠試軋成功。新華社記者 李峰 攝

1953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山新建的無縫鋼管廠試軋成功。新華社記者 李峰 攝

  “一五”計劃極大地調動了各行各業(ye) 勞動者的積極性。在新中國工業(ye)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諸多工業(ye) 產(chan) 品被製造出來:1954年7月,“初教5”飛機試飛成功,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ye) 由修理階段跨入了製造階段;1956年7月,載重量為(wei) 4噸的解放牌卡車試製成功,標誌著我國開始獨立掌握汽車生產(chan) 技術;1956年9月,國產(chan) B2-34中型坦克發動機問世,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坦克發動機的曆史……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各項指標大都超額完成。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現代工業(ye) 骨幹部門建立起來,我國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大幅度提高,工業(ye) 布局不合理的局麵得到初步改變。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0日 09:38 來源:新華社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