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文昌:“不製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穀文昌像  新華社發

穀文昌像 新華社發

  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鎮郭家莊村南灣自然村,背靠大山,麵臨(lin) 露水河,穀文昌故居就坐落在村中南部的一片民房中。

  穀文昌,原名穀成栓,1915年出生於(yu) 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南灣村一戶貧農(nong) 家庭。1943年他參加村農(nong) 民抗日救國會(hui) ,不久擔任村農(nong) 會(hui) 主席。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45年任抗日民主政府林北縣第七區區長,3年後任區委書(shu) 記。1949年被編入南下幹部長江支隊第五大隊三中隊五小隊,任小隊長。

  1950年,穀文昌隨軍(jun) 渡海解放福建省東(dong) 山縣,先後擔任東(dong) 山縣城關(guan) 區委書(shu) 記、縣委組織部部長、縣長。1955年起任東(dong) 山縣委書(shu) 記。

  昔日東(dong) 山,風沙肆虐,旱澇為(wei) 害,一片荒涼。在全島194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森林覆蓋率僅(jin) 為(wei) 0.12%。民間流傳(chuan) 著這樣的民謠:“春夏苦旱災,秋冬風沙害。一年四季裏,季季都有災。”麵對生活貧困的群眾(zhong) ,穀文昌下定決(jue) 心,率領群眾(zhong) 戰勝風沙,根治旱澇,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由於(yu) 風沙、低溫等種種自然災害,東(dong) 山植樹造林的嚐試一次次失敗。穀文昌毫不氣餒,和縣委的同誌一道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製訂方案。“不製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為(wei) 了找到適宜沿海種植的樹種,東(dong) 山縣委組成了由領導幹部、林業(ye) 技術員、老農(nong) 三結合的實驗小組,穀文昌親(qin) 任組長。他們(men) 在飛沙灘上,“旬旬種樹”,定時觀察氣候、濕度、風向、風力對新種木麻黃回青、成活的影響,終於(yu) 摸清了規律,總結出了種植木麻黃的技術要點。14個(ge) 春秋的拚搏奮戰,穀文昌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軍(jun) 民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築海堤、建海港、造鹽田……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東(dong) 山舊貌,把一個(ge) 荒島變成了寶島。

  穀文昌經常深入基層田間,東(dong) 山縣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經常卷起褲腿與(yu) 百姓一起犁田、打石頭,幹得一身泥水滿身汗。幹部群眾(zhong) 找他反映問題,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不煩。他嚴(yan) 於(yu) 律己,不謀私利,1964年,他調任省林業(ye) 廳副廳長,隻帶走兩(liang) 隻皮箱、幾麻袋雜物。群眾(zhong) 送他一張木麻黃飯桌,他硬是退了回去。

  1981年1月30日,穀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享年66歲。在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強烈要求下,1986年,東(dong) 山縣委決(jue) 定將穀文昌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qin) 手建起的赤山林場。1999年,東(dong) 山縣各界捐資修建了穀文昌事跡展覽館及穀文昌公園。2004年2月,穀文昌紀念館建成,被命名為(wei) “福建省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福建省首批黨(dang) 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春節等尊老敬宗的傳(chuan) 統節日,當地許多群眾(zhong) 都“先祭穀公,後祭祖宗”,深切懷念這位為(wei) 東(dong) 山人民造福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

  作為(wei) 穀文昌的故鄉(xiang) ,林州市也積極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黨(dang) 員幹部,唱響紅色主旋律。穀文昌精神已成為(wei) 林州黨(dang) 員幹部心頭的“塔台燈”,知行的“壓艙石”。

英雄烈士譜

英雄烈士譜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07日 13:01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