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溫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六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70年風雨曆程。從(cong) “一窮二白”起步,始終以人民利益為(wei) 各項事業(ye) 出發點和落腳點,無悔的征程見證著一個(ge) 偉(wei) 大政黨(dang) 的溫度。

  70年崢嶸歲月。向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願景不懈的奮鬥,記錄著一個(ge) 新生政權的溫度。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社會(hui) 進步一日千裏,中國溫度始終如一。

  一個(ge) 部落的千年跨越,彰顯一顆初心的溫度

  一邊是身披獸(shou) 皮的苦聰人,在森林裏鑽木取火;另一邊是衣著光鮮的苦聰人,開著小轎車行駛在馬路上——雲(yun) 南省金平縣地棚村的廣場上,一幅牆畫形象地描繪出“最後的原始部落”60多年間完成的“千年跨越”。

  巍巍哀牢山,曾“鎖”住這個(ge) 被世界遺忘的部落。千百年來,苦聰人過著“野人”般的生活,漂泊不定、啼饑號寒。

  縱使山高路遠,哪怕道阻且長。前進的征途中,一個(ge) 也不能少。

  一支支解放軍(jun) 和民族工作隊曆盡艱辛找到了苦聰人。命運,從(cong) 那一刻發生了奇跡般的轉折。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反貧困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他們(men) 再也沒有掉隊。

  從(cong) 沿襲千年的遊獵生活到學會(hui) 耕田插秧,從(cong) 以物易物到上網賣貨,從(cong) 結繩記事到培養(yang) 出第一名北大博士生……老人們(men) 感歎:“苦聰人世世代代受苦,直到共產(chan) 黨(dang) 來了,我們(men) 才算見到了太陽!”

  一切為(wei) 了人民。赤誠的初心,在70年波瀾壯闊的征程上,刻印下為(wei) 了人民而邁出的堅實足跡——

  百姓的“米袋子”充實起來:從(cong) 1949年至2018年,中國糧食產(chan) 量從(cong) 2263.6億(yi) 斤提高到13157.8億(yi) 斤,人均糧食占有量實現翻番,徹底粉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解決(jue) 不了人民吃飯問題”的斷言;

  群眾(zhong) 的“錢袋子”鼓起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949年的僅(jin) 49.7元,增長到2018年的28228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cong) 1956年的僅(jin) 88.2元,躍升至2018年的19853元;

  億(yi) 萬(wan) 居民圓了“安居夢”:2018年,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麵積達到39平方米,比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了3.7倍;上億(yi) 居民“出棚進樓”;住房保障工作讓約2億(yi) 困難群眾(zhong) 圓了“安居夢”;

  ……

  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人民的生活日新月異,初心的溫度恒久如初。

  一份營養(yang) 餐的溫暖香氣,見證一個(ge) 國家發展的溫度

  “廚神漢堡”“川香茶葉蛋”“粉絲(si) 燉牛排”……豐(feng) 富的營養(yang) 餐,是江西省鷹潭市餘(yu) 江區春濤鎮黃泥村黃泥小學學生吳一蔓新學期走進學校的最大驚喜。

  自2011年“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啟動以來,已有3700萬(wan) 名農(nong) 村學生和吳一蔓一樣,在學校吃上了營養(yang) 餐。這一粥一飯的暖意,將陪伴孩子們(men) 走過漫漫求學路,走向更高更遠的人生舞台。

  70年,更廣闊的人群感受到國家飛速發展的溫度——

  那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帶來家門口“15分鍾醫療圈”的便捷,那是670萬(wan) 因病致貧返貧戶成功脫貧後的舒心,那是16.38萬(wan) 個(ge) 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為(wei) “最美夕陽紅”添上的絢麗(li) 色彩,那是78萬(wan) 多名無人監護的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有了受委托監護責任人的安全感,那是經常性生活救助每年為(wei) 近5000萬(wan) 困難群眾(zhong) 點亮的希望……

  70年,更多暖人新政讓人民共享經濟社會(hui) 進步的成果——

  2018年10月1日,我國個(ge) 稅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免除個(ge) 稅,讓廣西安科工程檢測有限公司職工楊曉露有了切實的獲得感。當月,全國個(ge) 人所得稅減稅316億(yi) 元,6000多萬(wan) 名“楊曉露”增加了實打實的福利。

  從(cong) 溫飽到小康,從(cong) “有沒有”到“好不好”,從(cong) 更好到更公平,人民群眾(zhong) 渴盼著美好而有尊嚴(yan) 的生活。

  雙休工作製、法定節假日、帶薪年假……休假權利得到保障,我國公民全年休息日達到120天以上;實行辦理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隻跑一次”製度,超過9成申請人在30分鍾內(nei) 完成現場申辦證件手續;戶籍改革從(cong) “破冰”到前行,1億(yi) 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行動不斷深入……

  70載芳華璀璨。一個(ge) 國家發展的民生溫度,繪就人民幸福的厚重底色。

  一台網絡聽書(shu) 機的無限精彩,感知一個(ge) 民族未來的溫度

  一台網絡聽書(shu) 機,給63歲的劉思純帶來了閱讀的無盡快樂(le) 。湖南省首家盲人數字圖書(shu) 館的現代化設備,為(wei) 劉思純這樣的視力障礙者打開了嶄新的世界。

  “我們(men) 要充分認識殘疾人的權利、價(jia) 值和尊嚴(yan) 。他們(men) 與(yu) 健康人一樣有權享有生活中的一切。”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這樣講述她眼中殘疾人事業(ye) 的發展。

  當年,5歲的張海迪想上學,母親(qin) 背著她一家一家找學校,得到的回答是:“對不起,我們(men) 不招收殘疾的孩子。”

  如今,我國殘疾人教育體(ti) 係日趨完善,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殘疾人非義(yi) 務教育穩步發展,融合教育不斷完善,特殊教育公共支出持續增長。

  “現在每年有近萬(wan) 名殘疾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學習(xi) 。多年前的夢想在今天終於(yu) 成為(wei) 現實。”張海迪說。

  在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每一個(ge) 篤信奮鬥的個(ge) 體(ti) 都能通過努力擁有出彩的人生。一係列直抵人心的舉(ju) 措,為(wei) 億(yi) 萬(wan) 中國人美好的未來保駕護航——

  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教育體(ti) 係、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you) 質均衡的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藍圖中,“人人皆可成才”不再隻是一句口號。

  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分別達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及以上——《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字裏行間,折射出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的巨大轉變。

  呼吸更清新的空氣,飲用更潔淨的水,共享同一片湛藍的天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勾勒出人們(men) 在美麗(li) 中國的愜意生活。

  柴米油鹽、點點滴滴,從(cong) 過去到未來,中國溫度無處不在、伸手可及。

  我們(men) 總是深情地將祖國比作“母親(qin) ”。中國的溫度,便是母親(qin) 的溫度。

  延伸閱讀

  中國跨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一

  中國高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二

  中國速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三

  中國深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四

  中國氣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述評之五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06日 13:15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