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都是共產黨員——趙雲霄致女兒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趙雲(yun) 霄,1906年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年9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xi) ,期間,趙雲(yun) 霄與(yu) 共產(chan) 黨(dang) 員陳覺結為(wei) 革命伉儷(li) 。在簡樸的婚禮上,他們(men) 相約為(wei) 革命奉獻一生。

  1928年9月,因叛徒告密,被派往長沙執行地下工作的趙雲(yun) 霄被國民黨(dang) 反動派逮捕,隨後丈夫陳覺也被捕押到長沙陸軍(jun) 監獄。麵對敵人威脅利誘,他們(men) 始終大義(yi) 凜然,互相鼓勵,最後,敵人以“策劃暴動,圖謀不軌”的罪名,判處趙雲(yun) 霄和陳覺死刑,10月11日,陳覺被殺害。

  因趙雲(yun) 霄正有身孕,被緩期執行,陳覺死後的第五個(ge) 月,他的女兒(er) 陳啟明出生了。1929年3月24日,孩子剛滿月,趙雲(yun) 霄接到了死刑判決(jue) 書(shu) ,當日,她用血和淚給出生才一個(ge) 半月的女兒(er) 寫(xie) 下了這封遺書(shu) 。

你的父母都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

——趙雲(yun) 霄致女兒(er)

(1929年3月24日)

啟明:我的小寶貝

  啟明是我們(men) 在牢中生了你的時候為(wei) 你起的名字,這個(ge) 名字是很有意義(yi) 的。因為(wei) 有了你四個(ge) 月的時候,你的母親(qin) 便被湖南清鄉(xiang) 督辦署捕到陸軍(jun) 監獄署來了。當時你的母親(qin) 本來是立時處死的罪,可是因為(wei) 有了你的關(guan) 係,被督辦署檢查了四五次。方檢查出來,是有了你!所以為(wei) 你起了個(ge) 名字叫啟明。

  小寶寶!你是民國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親(qin) 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幾天的時候,便與(yu) 你永別了。小寶寶!你是個(ge) 不幸者,生來不知生父是什麽(me) 樣,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寶寶!你的母親(qin) 不能撫養(yang) 你了,不能不把你交與(yu) 你的祖父母來養(yang) 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當時的環境!

  小寶寶!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且到俄國讀過書(shu) 。你的父親(qin) 是死於(yu) 民國十七年陽曆十月十四日。你的母親(qin) 是死於(yu) 民國十八年陽曆三月二十六日。小寶貝!你的父母,你是再不能看到,而且也沒有像片給你,你的母親(qin) 所給你的紀念隻有像片和衣物及一金戒指,你可作一生的惟一的紀念品!

  小寶寶!我不能撫育你長大,希望你長大時好好的讀書(shu) 。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樣死的。我的啟明。我的寶寶!當我死的時候你還在牢中。你是不幸者,更是無父母的可憐者。小明明!有你父親(qin) 在牢中給我的信及作品,你要好好的保存。

  小寶寶!你的母親(qin) 不能多說了,血淚而書(shu) 成。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縣。你的母親(qin) 姓趙,你可記著。你的母親(qin) 是二十三歲死的。小寶寶!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shu) 。才不負你父母的期望。可憐的小寶貝,我的小寶寶!

你的母親(qin)

於(yu) 長沙陸軍(jun) 監獄署淚涕

1929年3月24日

陳覺烈士遺書(shu) (上排) 和趙雲(yun) 霄烈士遺書(shu) (下排)

陳覺烈士遺書(shu) (上排)和趙雲(yun) 霄烈士遺書(shu) (下排)

  信中,趙雲(yun) 霄十餘(yu) 次深情地呼喚著自己的“小寶寶”“小寶貝”,這呼喚,既是對女兒(er) 的無限眷戀,更飽含著對革命勝利的無限憧憬與(yu) 希望。

  寫(xie) 完絕筆後的第三天,趙雲(yun) 霄給繈褓中的女兒(er) 喂了最後一次奶,然後鎮定地走向刑場,犧牲時年僅(jin) 23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被祖父母從(cong) 監獄接出後撫養(yang) 的小啟明,並沒有像母親(qin) 希望的那樣“長大成人”,而終因體(ti) 弱多病在4歲時夭折。

  一個(ge) 青春家庭就這樣把一切奉獻給了革命事業(ye) !父親(qin) 沒有等到女兒(er) 的出生,母親(qin) 沒有等到女兒(er) 的長大,女兒(er) 也沒有等到革命的勝利。

  如今,隻留下這封感天動地的遺書(shu) ,成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人高尚氣節的珍貴見證。

專(zhuan) 欄:家書(shu) 中的初心

專(zhuan) 欄:家書(shu) 中的初心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22日 17:11 來源:“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