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的道德模範——郭明義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原載於(yu) 《人民日報》2010年9月19日

郭明義(yi) 近照。 徐丹偉(wei) 攝

郭明義(yi) 近照。 徐丹偉(wei) 攝

  題 記

  世界上有兩(liang) 件東(dong) 西最能震撼心靈:一件是我們(men) 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一件是我們(men) 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 德

  【人物簡介】

  郭明義(yi) :1958年12月生,遼寧鞍山人,1977年參軍(jun) ,1980年入黨(dang) ,1982年複員到齊大山鐵礦工作。現任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chan) 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先後任礦用大型生產(chan) 汽車駕駛員、車間團支部書(shu) 記、礦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幹事、車間統計員兼人事員、英文翻譯等。

  先後獲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全國無償(chang) 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央企業(ye) 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是鞍山市無償(chang) 獻血形象代言人。

  “鋼都”鞍山,向東(dong) 15公裏,群山環抱著亞(ya) 洲最大的露天鐵礦——齊大山鐵礦。

  這裏林木稀疏,遍地都是紅褐色岩石。這岩石曆億(yi) 年風霜雨雪,電擊雷轟,鑄就鐵的堅硬;一經開采,千鑿萬(wan) 擊,粉身碎骨;投入熔爐,化為(wei) 鐵水,百煉成鋼。

  郭明義(yi) 就像這漫山遍野的礦石,樸實、堅毅、無私,在平凡的崗位上,書(shu) 寫(xie) 著一篇篇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

  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5年風雨無阻;為(wei) 失學兒(er) 童、受災群眾(zhong) 捐款12萬(wan) 元,16年從(cong) 未間斷;55次無償(chang) 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20年樂(le) 此不疲……

  他不是明星大腕,卻成為(wei) 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無償(chang) 獻血形象代言人;以他名字命名的“郭明義(yi) 愛心團隊”,吸引了5800多名鞍鋼幹部職工和普通市民加入……

  走近郭明義(yi) ,我們(men) 一次次被震撼。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像奔湧的岩漿,從(cong) 他胸中噴薄而出。

  30年堅持,140張匯款單,180名複學兒(er) 童,55次義(yi) 務獻血,彰顯人間大愛

  郭明義(yi) 的抽屜裏,有一張泛黃的匯款單。匯款人:郭明義(yi) ;收款地址:山東(dong) 省嘉祥縣老僧堂鄉(xiang) 西李樓村;收款人:五胞胎;時間:2002年6月26日。

  從(cong) 報紙上得知,嘉祥縣一農(nong) 家喜得五胞胎卻無力撫養(yang) 時,郭明義(yi) 想都沒想,趕到郵局把手頭僅(jin) 有的300元錢匯去。從(cong) 此,給五胞胎匯款成了郭明義(yi) 的“保留節目”,一直到現在。其間,“五胞胎”父母兩(liang) 次搬家,匯款也沒間斷,給“五胞胎”的匯款單,已積累19張。

  郭明義(yi) 出生在一個(ge) 普通的礦工家庭,父親(qin) 是位礦工,胸懷坦蕩、樂(le) 於(yu) 助人,受到過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母親(qin) 懂一點醫術,常幫助街坊鄰裏義(yi) 務治病。在這樣的家庭裏成長,郭明義(yi) 從(cong) 小就懂得做人要講感恩、講誠信、講仁義(yi) 、講奉獻。

  1977年1月,郭明義(yi) 應征入伍。在部隊,他最愛看的書(shu) 是《雷鋒的故事》。以雷鋒為(wei) 坐標,他校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奉獻,成為(wei) 他的人生價(jia) 值和目標。

  1982年,郭明義(yi) 告別軍(jun) 營,成了一名礦工,樂(le) 於(yu) 助人已經成為(wei) 他的終生習(xi) 慣。不管是身邊的工友,還是素昧平生的人,誰遇到困難,他都會(hui) 盡全力去幫助。

  1994年,鞍山市“希望工程”開始實施。電視短片中,孩子們(men) 渴望讀書(shu) 的眼神,深深灼痛了郭明義(yi) 的心。第二天,他就找到“希望辦”給岫岩山區的一名失學兒(er) 童捐助了200元錢,半個(ge) 月後,他又給這個(ge) 孩子直接寄去了200元。而當時,他們(men) 一家的月收入還不到600元。

  從(cong) 那時起,他一發不可收。16年來,他已捐款12萬(wan) 多元,先後資助180多名特困家庭學生,僅(jin) 匯款單就有140多張,差不多花去了他全部收入的1/3。

  2005年夏天,郭明義(yi) 從(cong) “希望辦”看到苦孩子楊斯雯的遭遇:出生不到3個(ge) 月,父母離異,相繼出走。小斯雯一直和體(ti) 弱多病的奶奶,靠微薄的低保金相依為(wei) 命。

  郭明義(yi) 立即承擔起她的學費。學費有了著落,但小斯雯生活還是異常艱難。為(wei) 省下每天二三元的午餐費,每天中午奶奶都要騎自行車走很遠,把小斯雯接回家吃飯。冬天寒風呼嘯,滴水成冰,路麵像鏡麵一樣滑,祖孫倆(lia) 記不清摔過多少次。郭明義(yi) 聽說後,又解決(jue) 了小斯雯的全部午餐費。

  2007年春的一天,郭明義(yi) 的女兒(er) 郭瑞雪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回家準備看電視劇,卻發現電視機沒了,知道是爸爸又把電視機送人後,傷(shang) 心地哭了。

  原來,郭明義(yi) 同工友閑聊時,得知有一個(ge) 貧困家庭的孩子,整天哭著要看電視,但家庭拮據,無法滿足孩子的願望。郭明義(yi) 立即把自家電視機送過去。之前,因為(wei) 類似原因,郭明義(yi) 已先後把兩(liang) 台電視機送了人。

  郭明義(yi) “三送電視機”的事兒(er) 感動了鞍山團市委的同誌。鞍山團市委專(zhuan) 門買(mai) 了一台電視機送來,告訴他:“這是團市委的‘固定資產(chan) ’,你隻有使用權,不許送人。”就這樣,郭明義(yi) 家才有了台不屬於(yu) 自己的電視機。

  捐出錢物,助人渡過暫時的難關(guan) ;捐獻熱血,卻能挽救垂危的生命。至今,郭明義(yi) 已經55次獻血。

  “55次獻血,意味著幾十條生命的新生。”鞍山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無限感慨。

  1990年5月,齊大山鐵礦號召職工參加義(yi) 務獻血,郭明義(yi) 第一個(ge) 報名。從(cong) 此,他堅持每年獻血,逐漸由每年一次,增加到義(yi) 務獻血每年最高限額的兩(liang) 次。

  血小板是珍貴的血源,在臨(lin) 床搶救重症病人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鞍山引進血小板提取技術,郭明義(yi) 成了捐獻血小板的積極分子。他說,“我快50歲了,離無償(chang) 獻血最高年齡55歲差不了幾年了,血小板可以每月都獻,這樣可以抓緊時間多獻血。”

  5年來,郭明義(yi) 幾乎每個(ge) 月捐獻一次血小板,每次1至2個(ge) 單位,至今已捐獻40多次。按照每捐獻一個(ge) 單位血小板相當於(yu) 獻全血800毫升計算,僅(jin) 2008年至2009年,郭明義(yi) 就獻血3萬(wan) 多毫升。

  2009年春節前的一天,大雪紛飛,郭明義(yi) 正從(cong) 采場下山準備吃午飯,突然接到血站電話:一名臨(lin) 產(chan) 孕婦急需血小板。老郭顧不上吃飯,攔了一輛出租車,奔向血站。

  血站工作人員讓他隻捐一個(ge) 單位血小板。他不同意,“捐兩(liang) 個(ge) 吧,還有孩子哩!寧願浪費一點,也要保母子平安!”長達100分鍾的血小板采集結束了,疲憊的郭明義(yi) 在采血床上睡著了……

  15載堅守,不分寒暑,沒有節假,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40公裏盤“坑”路,見證“礦山鐵漢”

  修路車間工人高森山,至今還記得那一幕:

  2006年7月,一個(ge) 暴雨如注的夜晚。白天剛鋪好的一段礦山坡道出現險情。

  深夜1點,正在值班的高森山趕到現場,等待從(cong) 家裏趕來的郭明義(yi) 。一道閃電,高森山看到郭明義(yi) 正從(cong) 100多米高、45度的山坡,連滾帶爬往現場趕。每走一步,身後都會(hui) 有成片的亂(luan) 石嘩嘩往下滾,哪一塊砸中,都可能造成人身傷(shang) 亡。

  “不要命了!”事後礦領導批評他抄近路,不注意安全。郭明義(yi) 笑笑:慌不擇路,急呀!

  沒在礦山工作、生活過的人,難以體(ti) 會(hui) 礦山環境的艱苦。

  群山環抱的齊大山鐵礦,經過近百年開采,原本突兀的山峰被掘成165米深的大礦坑,麵積足有4平方公裏。礦坑裏,夏天溫度比外邊高5℃,冬天比外邊低10℃;晴天塵土飛揚,迷得人睜不開眼;雨雪天,就成了大泥潭。

  逶迤40多公裏的盤“坑”公路,是設備的進出和鐵礦石轉運輸出的“生命線”。

  上世紀90年代,齊大山鐵礦耗資數億(yi) 元從(cong) 美國進口一批電動輪汽車和采礦設備,每台價(jia) 值1000多萬(wan) 元,將大大提高礦山的生產(chan) 效率。

  然而,這舶來的洋機器,生性“嬌貴”,對采場路麵要求很高。

  齊大山鐵礦決(jue) 定配備一名專(zhuan) 業(ye) 技術幹部,主管采場公路建設和管護。礦領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郭明義(yi) 。

  從(cong) 1995年起,在這個(ge) 艱苦的崗位上,郭明義(yi) 一幹就是15年。

  修路作業(ye) 每天8點開工。為(wei) 提早掌握路麵變化情況,一上班就能及時調度機械維修道路,郭明義(yi) 每天淩晨4點多起床,徒步巡查采場公路,細心觀測每一處路麵的平整度、坡度和寬度,製訂出當天上午的修路計劃。在采場,他還要隨時留神躲開呼嘯而過的電動輪汽車。這些兩(liang) 層樓高、載重量超過兩(liang) 三節火車皮的“巨無霸”,有15米的視野盲區。

  穿行在一台台巨型機械之間,一米七五的郭明義(yi) 顯得如此矮小;常年風吹日曬,他的麵孔早已變成鐵礦石一樣的褐紅色,隻有鼻梁上的近視眼鏡還透出幾分斯文。

  2007年夏的一天,酷熱的天氣讓連續鏖戰多天,指揮采場公路改線施工的郭明義(yi) 暈倒在作業(ye) 現場。情急之下,工友們(men) 用灑水車水龍頭把他澆醒。大家都勸他快回家休息,他卻說:“這條路不抓緊時間修好,將嚴(yan) 重影響生產(chan) 。不要管我,大家還是抓緊幹吧。”

  “真是一條硬漢!”在場的職工們(men) 眼含熱淚,又緊張投入工作。

  郭明義(yi) 平時對工友關(guan) 懷備至,但交情歸交情,工作上的事,他從(cong) 來一絲(si) 不苟。

  1999年嚴(yan) 冬的一天上午,郭明義(yi) 在巡查各電鏟鏟位推土機的跟進情況時,對5號鏟位平整度不滿意。他當即要求5號鏟的推土機司機劉師傅重新施工。劉師傅不高興(xing) 地說:“太冷了,等午後暖和點再推吧。”郭明義(yi) 說:“不行,5號鏟是高效鏟,中午就要組織生產(chan) ,不能因為(wei) 鏟位不平整而耽誤生產(chan) 。”情緒失控的劉師傅破口大罵,差點動手打人。在工友們(men) 的勸說下,郭明義(yi) 很快調整好情緒,心平氣和地說:“劉師傅,首先我向您道歉。剛才我情緒衝(chong) 動,請您原諒。如果您還不解氣,可以罵我、打我,但工作還得按標準繼續進行,不要因為(wei) 咱們(men) 的矛盾影響生產(chan) 。”

  劉師傅被說服了,任務很快完成。經過這次衝(chong) 突,郭明義(yi) 和劉師傅的感情更深了。劉師傅退休時,郭明義(yi) 把自己積攢下來的勞動服、雨靴等都送給了他,“你家在農(nong) 村,今後用得著”。退休多年後,老劉隻要碰到礦上的工友,總不忘讓給郭明義(yi) “帶個(ge) 好”。

  多年來,郭明義(yi) 通過每天對現場進行觀測、記錄,借鑒國內(nei) 外大型礦山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術工藝,大膽創新,先後製訂出《公路、支線、鏟窩維護技術標準與(yu) 考核辦法》、《采場星級公路達標標準與(yu) 工藝流程》等技術標準和工作製度,填補了采場公路建設上的多項空白,使采場公路維護質量逐年上升。現在,齊大山鐵礦星級公路達10多公裏,合格率98%以上;電鏟效率、生產(chan) 汽車效率一直名列全國同行業(ye) 第一名。

  在齊大山鐵礦,郭明義(yi) 還是響當當的英語翻譯。

  1992年,齊大山鐵礦為(wei) 迎接即將到來的“洋設備”安裝、使用,選派郭明義(yi) 等人到英語強化班進修一年。同去的大都是英語科班出身,隻有郭明義(yi) 是自學成才。學習(xi) 結束時,郭明義(yi) 以優(you) 異的成績當上了電動輪汽車現場組裝的英文翻譯。他對汽車零部件等專(zhuan) 業(ye) 術語的翻譯,比其他科班出身的英文翻譯還翻得準確。

  進口備件質量檢驗不歸擔任翻譯的郭明義(yi) 管,但他極端負責,每次都認真檢查,先後發現5台電動輪存在質量問題,使公司爭(zheng) 取到外方10萬(wan) 美元的賠償(chang) 。

  不收“小費”、酬金,拒絕手機、禮品,放棄到外企工作的機會(hui) ,以行動詮釋什麽(me) 叫“權為(wei) 民所用”

  人生的苦惱,往往不在於(yu) 擁有的太少,而在於(yu) 期待得到的太多。

  郭明義(yi) 常說,接觸不同的社會(hui) 群體(ti) ,就會(hui) 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經常接觸富翁大款,你就會(hui) 覺得自己很窮,如果經常接觸困難群眾(zhong) ,你就會(hui) 不由自主地幫助他們(men) 。

  一套上世紀80年代的一居室,麵積不到40平方米。水泥地,白灰牆,陳舊的家具,女兒(er) 的床支在4平方米的門廳裏。

  這就是郭明義(yi) 的家。

  入黨(dang) 30年來,郭明義(yi) 始終保持著共產(chan) 黨(dang) 人艱苦樸素的本色。一年四季穿工作服,一件棉衣穿了10年;就算出席各種隆重的公益活動,也一直穿著那身勞保服。

  除了工資交給妻子用於(yu) 生活以外,郭明義(yi) 幾乎所有的獎金、補貼、加班費等,連同各種獎品、慰問品全都捐了;甚至連妻子每月給他的零花錢,他也省下來都捐了……

  在物質上,郭明義(yi) 一家完全可以更寬裕——現在,夫妻兩(liang) 人的工資,加起來一月也有四五千元,在鞍山屬於(yu) 中上水平。

  “為(wei) 什麽(me) 不給自己、孩子多存點錢?”

  “有人覺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財富。可我覺得物質財富,隻供個(ge) 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來幫助困難群眾(zhong) ,大家分享,就會(hui) 帶給更多人幸福。對我來說,這55本獻血證、200多封感謝信,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郭明義(yi) 似乎“答非所問”。

  在礦山工作28年,不管做翻譯,還是當公路管理員,郭明義(yi) 手中,其實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但他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為(wei) 國家和企業(ye) 服務的,不能為(wei) 個(ge) 人謀私利。

  1996年,郭明義(yi) 做翻譯時,還兼任外方人員的司機。他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用中國人特有的熱情和不卑不亢,征服了外方專(zhuan) 家。在外國人眼裏,他是最可信賴的合作夥(huo) 伴,“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

  和外方工程技術人員在一起3年多,他多次婉言謝絕老外給他的“小費”。外國人不理解。他反複解釋,“我們(men) 中國人不興(xing) 這個(ge) ”。

  1996年下半年,鞍鋼經營出現困難,幾個(ge) 月發不出工資。外方人員看在眼裏,真心想幫幫他,就拿出厚厚的一遝錢,塞給郭明義(yi) ,又被婉言謝絕。

  采場公路管理員,有調動采場所有大型工程機械的權力。一些在采場承包小工程的私營老板,想讓郭明義(yi) 提供一些“幫助”,免費使用礦上機械。有人送來手機、現金,“郭師傅,您一句話的事,行個(ge) 方便吧!”“我指揮的機械是不少,但不是給哪個(ge) 人服務的。”郭明義(yi) 嚴(yan) 詞拒絕。

  有人勸郭明義(yi) 說,“別那麽(me) 固執!與(yu) 人方便,自己方便,有什麽(me) 不好?”

  “拿他們(men) 一分錢,我的腰杆就再也挺不直了!”普通的一句話,卻讓人看到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人身上的浩然正氣。

  當初和郭明義(yi) 一起培訓的3名英語翻譯,如今都已遠走高飛,收入遠超郭明義(yi) 。郭明義(yi) 也曾有這樣的機會(hui) 。組裝電動輪汽車期間,美國猶格裏德公司技術服務部中國區總管,被郭明義(yi) 的敬業(ye) 精神打動,兩(liang) 次勸說他到美國公司工作,並承諾給他的報酬至少比鞍鋼高六七倍。

  老郭卻一連說了三個(ge) “NO!”

  他說:“我上黨(dang) 校、夜校、進修,都是企業(ye) 掏的學費,鞍鋼培養(yang) 了我,我要回報鞍鋼。”

  麵對社會(hui) 上存在的不公平現象,郭明義(yi) 深惡痛絕。

  2008年3月,郭明義(yi) 聽說老同學喬(qiao) 廣全要進京上訪,馬上找到他了解情況。

  原來,幾年前喬(qiao) 廣全帶著20多名下崗職工打工時,施工方拖欠了他們(men) 6萬(wan) 多元工資,多次討要,就是不給,並揚言:“想告我?你愛去哪去哪!”

  聽了喬(qiao) 廣全的介紹,郭明義(yi) 拍案而起,“我一定為(wei) 你們(men) 討回公道!”

  此後一連許多天,郭明義(yi) 有空就往勞動、建設等部門跑,反映情況,據理力爭(zheng) 。在郭明義(yi) 積極奔走下,工人的工資全部討還了,越級上訪也避免了。

  有人問:老郭,你這麽(me) 做,圖什麽(me) ?

  “圖什麽(me) ?在黨(dang) 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選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實踐對黨(dang) 的誓言,就像父母撫養(yang) 子女、兒(er) 女孝敬老人一樣,是天經地義(yi) 的事。”這是郭明義(yi) 的回答。

  一條紅紗巾,一枚28元的戒指,見證聖潔。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應是道德表率

  2010年9月2日下午,郭明義(yi) 到沈陽給一個(ge) 病重的女孩捐獻了血小板。返回鞍山的路上,手機響了。

  “嗯,獻完了,沒啥事……晚上給我做啥好吃的?……紅燒排骨?好!我一定回家吃飯。”

  掛斷電話,郭明義(yi) 疲憊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不用說,這是妻子打來的電話。

  有人說郭明義(yi) 不顧家、“敗家子”。

  其實,對親(qin) 人,郭明義(yi) 有著深深的眷戀。當兵時,他夢到最多的是母親(qin) 做的玉米餅。

  郭明義(yi) 和妻子感情甚篤。

  不少人認為(wei) ,鑽石、珠寶象征愛情;但郭明義(yi) 認為(wei) ,相互忠貞,始終不渝,比鑽石、珠寶更聖潔。結婚24年,郭明義(yi) 隻給妻子孫秀英買(mai) 過兩(liang) 件禮物:一條紅紗巾和一枚價(jia) 值28元的戒指。

  去年,組織上安排郭明義(yi) 外出療養(yang) 。以前多次機會(hui) 他都放棄了,“我身體(ti) 好,讓身體(ti) 不好的同誌去療養(yang) 吧!”這一次,到革命聖地井岡(gang) 山,他欣然前往。行前,孫秀英給他兜裏塞了1000元錢。一路上,郭明義(yi) 沒舍得花一分,盤算著又可以接濟幾名學生。在一家紀念品商店,一枚樣式別致的戒指吸引了他,一打聽隻要28元,咬牙買(mai) 下了這唯一的禮品。

  出人意料的是,孫秀英卻很滿足。這枚28元的“戒指”,孫秀英上班、幹活都不舍得戴,等郭明義(yi) 下班回家,才戴上“給他看”。

  “他不著家,我們(men) 幾乎沒在一起休過一個(ge) 完整的周末,家務活也指不上他。”說起郭明義(yi) ,妻子好像很矛盾,“實際上,老郭很顧家,心裏總惦記著我和女兒(er) 。”

  孫秀英在鞍山第四醫院工作。從(cong) 家到醫院,要坐半個(ge) 多小時公交車。郭明義(yi) 沒有送過妻子上班,但每天孫秀英坐進辦公室,總能接到郭明義(yi) 打來的電話,“到了嗎?”“到了!”沒有卿卿我我的纏綿,簡單的問話,飽含著一個(ge) 負責任的丈夫對妻子的款款深情。

  這些年,妻子也始終默默地支持著郭明義(yi) 。

  已經年過半百,孫秀英還時常翻看戀愛時郭明義(yi) 寫(xie) 的情書(shu) 。每當此時,郭明義(yi) 就故意逗她:“過去的事,不要老去想啦!燒了吧!”“不,堅決(jue) 不!愛,是不會(hui) 被忘記的!”妻子眼裏放射出幸福的光芒。

  打開一個(ge) 精致小盒,孫秀英取出珍藏許久的一張特殊“欠條”:“郭明義(yi) 欠孫秀英同誌1200元,2008年7月之前還清。”郭明義(yi) 的工資卡一直由妻子保管。每個(ge) 月妻子都會(hui) 給他一定的零花錢。這些零花錢,老郭幾乎沒有為(wei) 自己花過一分,全都用到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困難家庭上了;需要大的款項,就得臨(lin) 時向老婆“申請”借款。

  孫秀英記不清郭明義(yi) “借”過多少回,但記得他一次也沒有還過。

  郭明義(yi) 把家裏的錢都“折騰”出去救助失學兒(er) 童,妻子一開始也不理解。郭明義(yi) 就把一些失學孩子的資料帶回家,孫秀英看著看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轉。從(cong) 那以後,不管花多少錢捐助孩子,孫秀英再也沒反對過。她堅信,丈夫做的都是好事,丈夫是天下最好的人。

  郭明義(yi) 的女兒(er) 瑞雪,聰明、漂亮、懂事。

  從(cong) 孩子上學起,每天晚上家裏那張小書(shu) 桌,父女倆(lia) 一邊坐一個(ge) 。女兒(er) 做作業(ye) ,爸爸看書(shu) ,還不時交流體(ti) 會(hui) ,就像一對親(qin) 密的“學友”。對女兒(er) 的教育、鼓勵,都在無聲的示範中。

  2006年,女兒(er) 到南京上大學。在給父親(qin) 的信中寫(xie) 道:“現在不開家長會(hui) 了,我還是希望你來開我的家長會(hui) ;我喜歡你給我寫(xie) 的紙條,雖然每次都是一樣的內(nei) 容: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現在女兒(er) 已讀大四,各方麵都很出色,還是院學生會(hui) 幹部。像父親(qin) 那樣做人、做事,已經成為(wei) 女兒(er) 的追求。

  世間百善,始於(yu) 孝心。

  郭明義(yi) 說,一個(ge) 不愛家人的人,就不會(hui) 愛社會(hui) ;一個(ge) 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會(hui) 忠於(yu) 國家。

  郭明義(yi) 的父親(qin) 已經去世6年,可父親(qin) 一句話,卻讓他記了一輩子。

  那是童年時期的一個(ge) 夜晚,郭明義(yi) 坐在燈下溫習(xi) 已落下一周的課程。父親(qin) 靜靜地走到身旁,說:“兒(er) 啊,爸爸這輩子苦就苦在沒有文化上。你要多掌握一些知識,為(wei) 老爸爭(zheng) 一口氣。”

  自此,“為(wei) 父親(qin) 爭(zheng) 口氣”這句話伴隨著郭明義(yi) 走過了40多年,成為(wei) 工作、學習(xi) 最原始的動力。

  隻有初中畢業(ye) 的郭明義(yi) ,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啃”下了成人高考全部課程,獲得了本科學曆,還成為(wei) 礦山的專(zhuan) 業(ye) 英語翻譯;1984年4月,參加全國統一錄用幹部考試,順利通過;1991年2月,他又通過了國家統計員考試獲得任職資格……

  在郭明義(yi) 的記憶裏,從(cong) 來沒有過家庭的煩惱,有的隻是理解、支持和甜蜜。

  “德不孤,必有鄰。”5800名礦山誌願者,高揚起“郭明義(yi) 愛心團隊”大旗

  2006年12月,不幸先後降臨(lin) 到兩(liang) 個(ge) 普通礦工的家庭:張國斌13歲的女兒(er) 患了白血病;劉孝強15歲的兒(er) 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症。

  聽說張國斌的女兒(er) 病了,郭明義(yi) 立即趕到醫院掏出身上僅(jin) 有的100元錢。為(wei) 幫助解決(jue) 高昂的治療費用,郭明義(yi) 在全礦發起了愛心捐款活動。很快湊齊3萬(wan) 多元,郭明義(yi) 又捐了700元。

  為(wei) 救助劉孝強的孩子,郭明義(yi) 甚至“托人”違規把自己醫療賬戶上的3000多元錢取了出來。

  為(wei) 了救孩子,郭明義(yi) 還走進鞍山廣播電台直播間,呼籲社會(hui) 各界獻愛心。12月27日,在郭明義(yi) 的倡導下,400多名工友和社會(hui) 愛心人士,采集了血液樣本,成為(wei) 捐獻造血幹細胞誌願者。

  張國斌的女兒(er) 從(cong) 死神手上掙紮出來;而劉孝強的兒(er) 子因為(wei) 找不到合適的配型,不幸離開了。

  這深深地刺痛了郭明義(yi) 。經常獻血的郭明義(yi) 深知,要根治白血病,最好的辦法就是移植造血幹細胞。他寫(xie) 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倡議書(shu) ,走遍齊大山礦機關(guan) 科室和70多個(ge) 班組,聲情並茂地朗誦,呼籲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

  浴池是工友們(men) 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為(wei) 動員更多人加入捐獻造血幹細胞行列,郭明義(yi) 每天下班後都不顧疲勞來到浴池,為(wei) 一個(ge) 個(ge) 工友搓澡,不厭其煩地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常識。

  精誠所至,金石為(wei) 開。有的工友不好意思了:“別搓了,我明天就去參加捐獻造血幹細胞。”郭明義(yi) 的“計謀”得逞了!

  郭明義(yi) 透著一絲(si) “狡黠”說,我的一個(ge) 絕招就是“軟磨硬泡”,有的人不太願意參加愛心活動,我就找機會(hui) 幫助他,時間長了,他就會(hui) 覺得欠我的人情,成為(wei) 我愛心活動的積極分子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德的感召力,永遠勝於(yu) 說教。郭師傅給了我們(men) 一個(ge) 榜樣、一個(ge) 渠道。每個(ge) 人心中都埋藏著一粒善良的種子,是郭師傅喚醒了我們(men) 心中的向善之心。”漂亮的“80後”高微說。

  高微和郭明義(yi) 在一層樓辦公。每次看到郭明義(yi) 獻血、捐款,她都深受感動。終於(yu) 有一天,她找到郭明義(yi) ,“郭叔,我也想捐助一個(ge) 孩子上學。”郭明義(yi) 把她介紹給“希望辦”。如今她不僅(jin) 捐助了2個(ge) 孩子讀書(shu) ,還和丈夫、公公一起成為(wei) 郭明義(yi) 愛心團隊的骨幹成員。如今,丈夫範世威已經獻血5次。

  艾倫(lun) 是來自澳大利亞(ya) 的專(zhuan) 家。看到郭明義(yi) 到市“希望辦”,艾倫(lun) 好奇地問他去幹什麽(me) 。郭明義(yi) 把捐資助學的道理講給他聽,艾倫(lun) 被感動了,硬要郭明義(yi) 帶他去“希望辦”為(wei) 孩子捐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郭明義(yi) 的帶動下,公司70%的“80後”都加入到愛心活動中來。包子鋪老板、小吃店服務員、複印社打字員、工人、教徒,甚至還有“小偷”……都被郭明義(yi) 吸收到義(yi) 務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隊伍裏來。

  2008年12月,受郭明義(yi) 影響,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誌願者行列的礦山大型生產(chan) 汽車司機許平鑫與(yu) 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並順利完成了捐獻,成為(wei) 全國第1066例、鞍山市第5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

  動員無償(chang) 獻血,在很多單位都是一件難事。在齊大山鐵礦,每到獻血日,獻血車開到單位樓下,一來就是上百人。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位前來參加獻血的家庭婦女說:“這也就是郭明義(yi) 唄,其他人用轎抬,我也不去。”工友李久紅當場感慨:“這叫什麽(me) ?這叫人格魅力!”

  德不孤,必有鄰。2009年7月29日,礦業(ye) 公司召開“向郭明義(yi) 同誌學習(xi) ”動員大會(hui) ,會(hui) 上打出了以郭明義(yi) 名字命名的“郭明義(yi) 愛心團隊”旗幟。

  時隔一年,“郭明義(yi) 愛心團隊”已發展成七支誌願者大隊:希望工程郭明義(yi) 愛心聯隊、郭明義(yi) 無償(chang) 獻血誌願者應急服務大隊、郭明義(yi) 慈善義(yi) 工服務大隊、鞍山捐獻遺體(ti) (器官)誌願者俱樂(le) 部、鞍山捐獻造血幹細胞誌願者俱樂(le) 部、紅十字誌願者急救隊、紅十字誌願者服務隊,浩浩蕩蕩,共有5800多人。

  今年6月25日,鞍山市紅十字會(hui) 遺體(ti) (器官)捐獻誌願者俱樂(le) 部成立,190多名礦業(ye) 公司的幹部職工和24名鞍山市民踴躍參加。這是目前國內(nei) 參與(yu) 人數最多的遺體(ti) (器官)捐獻誌願者俱樂(le) 部。加入俱樂(le) 部的首批200多名誌願者中,有8對夫妻、2對兄弟兄妹。郭明義(yi) 和妻子孫秀英、妹妹郭素娟、妹夫高軍(jun) 都是俱樂(le) 部首批成員。

  鞍山市副市長王忠哲,礦業(ye) 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楊靖波、經理邵安林也都在捐獻遺體(ti) (器官)簽名板上鄭重地簽下自己名字。在現場禮儀(yi) 服務的4名女青年和一名在現場拍照的女幹部也被感染,會(hui) 議一結束,立即找到郭明義(yi) 要求加入俱樂(le) 部。

  一連串數字展示了郭明義(yi) 愛心之路的“轉型升級”:

  2006年以來,郭明義(yi) 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倡議,有1700多名礦業(ye) 職工參與(yu) ;2007年以來,他7次發起無償(chang) 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ye) 職工參與(yu) ,累計獻血15萬(wan) 毫升;2008年以來,他發起的希望工程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名礦業(ye) 職工參與(yu) ,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wan) 元;2009年以來,他發起成立的遺體(ti) (器官)捐獻誌願者俱樂(le) 部,已有200多名礦業(ye) 職工和社會(hui) 人士參與(yu) 。

  從(cong) 十裏鐵山,百裏鋼城出發,郭明義(yi) 像愛的使者一路播撒陽光,傳(chuan) 承雷鋒精神,匯聚一切愛的力量,讓鞍山,讓遼寧,讓全中國永遠是和諧的春天!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20日 14:2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