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焦裕祿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焦裕祿在這個(ge) 世界上隻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卻感動了幾代中國人。
每年的焦裕祿逝世紀念日和清明節,位於(yu) 河南蘭(lan) 考的焦裕祿陵園和位於(yu) 山東(dong) 博山的焦裕祿紀念館內(nei) ,人們(men) 從(cong) 全國各地自發前來,祭奠、懷念這位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好公仆。
今年5月14日,河南省委專(zhuan) 門召開紀念焦裕祿同誌逝世55周年座談會(hui) ,深切緬懷焦裕祿同誌,深情追憶他的感人事跡,再次號召全省上下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東(dong) 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xiang) 北崮山村的一個(ge) 貧苦家庭。日偽(wei) 統治時期,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qin) 焦方田被逼上吊自殺。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1943年秋天,他終於(yu) 逃出虎口,到江蘇宿遷給地主當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後,焦裕祿從(cong) 宿遷回到家鄉(xiang) 。當時他的家鄉(xiang) 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chan) 黨(dang) 已經在這裏領導群眾(zhong) 進行革命活動。在焦裕祿的主動要求下,他當了民兵,並參加了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久,參加區武裝部工作,領導民兵堅持遊擊戰。之後,調到山東(dong) 渤海地區參加土地改革複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zheng) 後期,焦裕祿隨軍(jun) 離開山東(dong) ,來到河南,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shu) 記、青年團縣委副書(shu) 記等職。而後又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chuan) 部長、第二副書(shu) 記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ye) 建設,曾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任尉氏縣縣委書(shu) 記處書(shu) 記。同年12月,焦裕祿調到蘭(lan) 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shu) 記、書(shu) 記。
蘭(lan) 考縣地處豫東(dong) 黃河故道,是個(ge) 飽受風沙、鹽堿、內(nei) 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lan) 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ge) 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yan) 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chan) 量下降到曆年最低水平。“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焦裕祿從(cong) 到蘭(lan) 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ti) ,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跑遍了全縣140多個(ge) 大隊中的120多個(ge) 。
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zheng) 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wei) 群眾(zhong) 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nong) 民的草庵、牛棚,同農(nong) 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zhong) 同自然災害鬥爭(zheng) 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wei) 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wei) 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常說,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該在群眾(zhong) 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zhong) 的麵前;在群眾(zhong) 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guan) 心群眾(zhong) 、幫助群眾(zhong) 。他的心裏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zhong) ,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xiang) ,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jin) 42歲。他臨(lin) 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lan) 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men) 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認焦裕祿同誌為(wei) 革命烈士。同年,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縣委書(shu) 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全麵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之後,全國掀起了學習(xi) 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成為(wei) 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xi) 的榜樣。
焦裕祿去世後,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蘭(lan) 考接力奮鬥,不僅(jin) 實現了焦裕祿治好沙丘的遺願,更是讓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3月,蘭(lan) 考成為(wei) 河南首個(ge) 脫貧“摘帽”的貧困縣,利用焦裕祿當年帶領大家栽下的泡桐樹製作樂(le) 器、家具等,也成為(wei) 蘭(lan) 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項重要產(chan) 業(ye) 。
“綠我涓滴,會(hui) 它千頃澄碧。”今天的蘭(lan) 考,群眾(zhong) 收入持續增加,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鄉(xiang) 麵貌顯著變化,曾經外出逃荒的蘭(lan) 考人開始坐高鐵外出務工、旅遊,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蘭(lan) 考來投資興(xing) 業(ye) 。
焦裕祿留給後世無盡的精神財富,留給家人良好的家風。他的兒(er) 女們(men) 都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ye) 業(ye) 工作。如今,已60多歲的二女兒(er) 焦守雲(yun) 把主要精力放在講述父親(qin) 的事跡上,她說:“宣傳(chuan) 好焦裕祿精神就是對父親(qin) 最好的緬懷。”
在百姓心窩裏紮根的人,身體(ti) 歿了,精神還活著。焦裕祿,這個(ge) 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豐(feng) 碑,矗立在蘭(lan) 考,矗立在中國大地,矗立在億(yi) 萬(wan) 百姓心中。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