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夕,伴隨著人民解放軍(jun) 摧枯拉朽的勝利步伐,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主建國、協商建國”的感召下,350多位海內(nei) 外各界民主人士,懷著對光明未來和美好製度的無限憧憬,衝(chong) 破國民黨(dang) 反動派的重重阻撓,先後抵達東(dong) 北和華北解放區,最終齊聚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起共商民主建國大業(ye) 。隨後,新中國宣告成立,中國政治發展掀開了嶄新一頁。
新中國70年民主政治發展的曆程告訴我們(men) ,中國式民主是植根我國曆史文化、符合中國國情、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開辟的政治發展道路,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延續中國傳(chuan) 統政治的“母版”,不是其他國家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再版”,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經過長期探索、反複比較、實踐驗證的“新版”。在前進征途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文明。
一、中國式民主怎麽(me) 來的
翻開新中國70年史冊(ce) ,不難發現,中國式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個(ge) 人脫離實際的奇思妙想,而是在我國曆史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nei) 生性演化的結果,是從(cong) 中國大地長出的一朵絢麗(li) 的民主之花。
近代以來,由於(yu) 列強野蠻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朽無能,中國一步步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為(wei) 了救亡圖存,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圍繞實行什麽(me) 樣的政治製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提出各種主張、給出各種方案。中國嚐試過君主立憲製、議會(hui) 製、多黨(dang) 製、總統製等各種形式,都先後失敗了。在長期的探索和抗爭(zheng) 中,中國人民逐漸認識到,不觸動舊的社會(hui) 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yi) ,舊式農(nong) 民戰爭(zheng) ,資產(chan) 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yi) 革命,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都不能為(wei) 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製度保障。
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wei) 己任,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為(wei) 爭(zheng) 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懈奮鬥。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製度的基礎上,根據中國革命的經驗和當時麵臨(lin) 的任務,逐步建立起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體(ti) 、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政體(ti) ,以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形成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製度的基本框架,實現了向人民民主的偉(wei) 大跨越,開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曆史新紀元。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各項民主政治製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feng) 富。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人民當家作主的製度體(ti) 係越來越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製度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唯一正確道路。
二、中國式民主特在哪裏
2018年12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ye) 的發展進步》白皮書(shu) ,集中體(ti) 現了中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基本原則,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中國式民主讓人民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的重要理念。
中國式民主,深深紮根於(yu) 中華沃土,始終將馬克思主義(yi) 民主理論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充分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製度文明中的民主成分,注重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豐(feng) 富內(nei) 涵和鮮明特色。
中國式民主以黨(dang) 的領導為(wei) 根本保證。民主不是一個(ge) 自發過程,要實現人民民主,必須要有一個(ge) 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帶領人民共同前進的政黨(dang) 。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實現、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人民真正當家作主。辛亥革命後,舊中國一時出現了300多個(ge) 政黨(dang) 和政治團體(ti) ,但他們(men) 大多淪為(wei) 軍(jun) 閥、官僚和政客爭(zheng) 權奪利的工具。有的所謂社會(hui) 賢達,一人參加10多個(ge) 黨(dang) 派。可以想象,這樣的政黨(dang) 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民的利益。今天,中國擁有近14億(yi) 人口,人民利益具有廣泛性、多樣性、複雜性等特點,唯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這樣的威望和能力,統籌好各方利益和訴求,形成最大公約數,凝聚起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力量為(wei) 共同目標而奮鬥,從(cong) 根本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中國式民主以人民當家作主為(wei) 本質特征。人民是共和國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這是由我國經濟基礎決(jue) 定的,公有製是我國經濟的主體(ti) ,從(cong) 根本上保證了民主政治不受資本控製和利益集團操縱,不是少數人的民主,而是最廣大人民的民主。從(cong) 民主實踐來看,我國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秉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的崇高理念,通過具體(ti) 的民主製度、民主形式、民主手段,把人民當家作主體(ti) 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
中國式民主以依法治國為(wei) 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是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法律是規範社會(hui) 正常運行的剛性約束,能夠保持國家治理的穩定性、連續性,也能夠保證民主的製度化、規範化。在當代中國,黨(dang) 領導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必須靠法治作保障,離開了法治,人民權利就會(hui) 落空,人民民主就無從(cong) 談起。同時,黨(dang) 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框架內(nei) 進行,否則就會(hui) 對社會(hui) 秩序和人民權利造成損害,進而破壞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
中國式民主以民主集中製為(wei) 組織原則。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真正的民主應是人民主權、人民意誌的實現。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就是通過民主集中製這一有效合理的原則和方式來實現的。首先,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使人民的意願和要求得到最廣泛表達和反映。在此基礎上,集中正確意見,作出科學決(jue) 策並付諸實踐,使人民的意願和要求得到切實滿足和實現。
正是具備這些特色和內(nei) 涵,中國式民主實現了民主的過程與(yu) 結果、形式與(yu) 內(nei) 容的統一,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特別關(guan) 注
快遞小哥進中南海
2017年7月12日,《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山西省運城市一名快遞小哥李朋璿在“2018‘我向總理說句話’網民建言征集活動”中,寫(xie) 下了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生鮮快遞易腐爛賠償(chang) 貴,盼能買(mai) 保險”的留言,後被邀請到中南海與(yu) 李克強總理麵對麵交流,為(wei) 快遞業(ye) 發展建言獻策。
三、中國式民主優(you) 在何處
判斷一個(ge) 國家政治製度究竟好不好,關(guan) 鍵要從(cong) 本國國情來認識,用實踐效果來分析,以人民意願來衡量。中國式民主符合我國國情,適應我國發展要求,體(ti) 現人民意誌,在實踐中發揮了巨大威力和作用,彰顯出無可比擬的優(you) 越性。
它能夠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的本質要求,但不同層次、不同方麵民主需求不同。為(wei) 了適應這一現實狀況,中國式民主構建了十分豐(feng) 富的民主形式。通過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等多種製度安排,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與(yu) 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治理。
它能夠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飲食之美妙在五味調和,國家之治貴在和諧與(yu) 共。中國式民主具有很強的社會(hui) 整合功能,可以有效調節政黨(dang) 、民族、宗教、階層、海內(nei) 外同胞等國家政治關(guan) 係,平衡各種利益訴求,使矛盾和問題在現有體(ti) 製框架內(nei) 得到妥善化解,最大限度減少內(nei) 部分歧和消耗,增強民族凝聚力,保持國家政局穩定和社會(hui) 和諧發展。
它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人心齊,泰山移。中國式民主在廣泛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強調集中統一,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hui) 生產(chan) 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ye) ,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正是因為(wei) 這一點,新中國才在70年間,實施了一個(ge) 個(ge) 重大戰略,完成了一個(ge) 個(ge) 重大工程,攻克了一個(ge) 個(ge) 發展難題,戰勝了一個(ge) 個(ge) 風險挑戰,把許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創造了難以想象的奇跡。
它能夠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真正太平的時間並不長。中國已經幾十年沒有經曆過戰爭(zheng) ,國內(nei) 也沒有出現過大的衝(chong) 突和紛爭(zheng) ,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就在於(yu) 我國政治製度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方麵、各階層、各民族的共同意誌。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裏,中國式民主能夠起到“一錨定乾坤”的作用,確保國家政權高度穩定,強化全體(ti) 人民對統一國家的意識,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做到“六個(ge) 切實防止”,從(cong) 而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確保各民族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數說中國
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中一線代表比例明顯提高
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中,生產(chan) 和工作第一線黨(dang) 員共有771名,占33.7%,比黨(dang) 的十八大增加79名,提高了3.2個(ge) 百分點。其中,工人黨(dang) 員代表198名(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27名),占8.7%;農(nong) 民黨(dang) 員代表86名,占3.8%;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黨(dang) 員代表283名,占12.4%。
四、西式民主怎麽(me) 了
英國“脫歐”、法國“黃馬甲”運動、美國政府停擺……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接連出現政治亂(luan) 象,深陷“民主”旋渦,搞得國家烏(wu) 煙瘴氣、政府狼狽不堪、民眾(zhong) 怨聲載道。今天,自詡“民主導師”的西式民主正在褪去光環、跌下神壇,日益暴露出弊端和局限,遭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和詬病。
應該說,西式民主變成今天這個(ge) 樣子不是偶然的,它有著與(yu) 生俱來的基因缺陷。不可否認,西式民主包含著反映曆史進步的因素,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中曾起到過積極作用,但它本質上是為(wei) 維護資產(chan) 階級統治和利益服務的,本身存在種種“命門”和“死穴”。比如,英國“脫歐”,就反映了“一人一票”簡單多數票決(jue) 民主的盲從(cong) 和非理性;又比如,法國“黃馬甲”運動,就是放任民粹主義(yi) 抬頭導致的政府信任危機;再比如,美國政府停擺,就是民主黨(dang) 和共和黨(dang) 相互拆台、彼此內(nei) 耗的惡果。特別是美國的“金錢政治”,使政治淪為(wei) 金錢的附庸、選舉(ju) 成為(wei) 有錢人的遊戲。即使是競選一個(ge) 州長,沒有巨額美鈔來拉選票,也隻能望“位”興(xing) 歎。凡此種種,嚴(yan) 重背離了民主是眾(zhong) 人之治的基本原則,是對民主本身的諷刺和踐踏。
某些西方國家不僅(jin) 沒有對自己的民主模式進行徹底反思,還憑借其政治、經濟、文化、軍(jun) 事等實力四處兜售,鼓吹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jia) 值”,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20世紀以來,在西方一波又一波的民主化浪潮推動下,有的國家急欲貼上“西式民主”的標簽,有的國家被迫接受“西式民主”的改造。無論是主動移植,還是被強行輸入,這些國家大都跌入“民主陷阱”,幾乎沒有成功範例。有的國家曾經以引進“西式民主”為(wei) 自豪,但今天也被貧富分化、效率低下、貪腐橫行、宗教紛爭(zheng) 和政治暴力等社會(hui) 亂(luan) 象搞得焦頭爛額。還有的國家被西方國家強製進行民主輸入,結果不僅(jin) 沒有得到民主的“福音”,反而使國家陷入動蕩、人民流離失所。
“世界上找不到兩(liang) 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一樣的政治模式。新中國70年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必須保持堅定的製度自信,不要指望突然搬來一座政治製度上的“飛來峰”,要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走下去,讓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文明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音頻來源:學習(xi) 出版社)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