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誦讀《學習綱要》| 十三、建設美麗中國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點擊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

  1.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

  5.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

  1.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134)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是人類社會(hui) 最基本的關(guan) 係。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chan) 、生活、發展。中華文明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xing) 衰演替。古今中外這方麵的事例眾(zhong) 多。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lun) 、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於(yu) 森林茂密、水量豐(feng) 沛、田野肥沃的地區。而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yan) 重的土地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lun) 衰落。我國古代一些地區也有過慘痛教訓。河西走廊、黃土高原都曾經水豐(feng) 草茂,由於(yu) 毀林開荒、亂(luan) 砍濫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加劇了經濟衰落。

  曆史教訓表明,在整個(ge) 發展過程中,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隻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隻講利用不講修複。人類隻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135)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wei) 明顯的短板。各類環境汙染呈高發態勢,一段時間內(nei) 成為(wei) 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成為(wei) 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麵,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汙染治理力度之大、製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yan) 、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過去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解決(jue) 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複。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如果現在不抓緊,將來解決(jue) 起來難度會(hui) 更高、代價(jia) 會(hui) 更大、後果會(hui) 更重。必須咬緊牙關(guan) ,爬過這個(ge) 坡,邁過這道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必須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美麗(li) 中國。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36)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guan) 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jia) 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jue) 於(yu) 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麽(me) 幸福可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以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wei) 重點,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要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ge) “金飯碗”,利用自然優(you) 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因地製宜壯大“美麗(li) 經濟”。在一些生態環境資源豐(feng) 富又相對貧困的地區,要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產(chan) 、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

  3.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37)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就其要義(yi) 來講,是要解決(jue) 好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jue) 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138)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清潔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推進生產(chan) 係統和生活係統循環鏈接。要加快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幹,絕對不允許再幹。

  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會(hui)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yang) 生態道德和行為(wei) 習(xi) 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

  (139)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工業(ye) 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chan) 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shang) 。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要深度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yu) 世界各國共同嗬護好地球家園,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讓子孫後代既能享有豐(feng) 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4.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

  (140)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要用係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從(cong) 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係統性、長期性破壞。要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遊,進行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增強生態係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ti) 化生態保護和修複。生態保護和修複不能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必須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要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增強生態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擴大湖泊、濕地麵積,保護生物多樣性,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全麵提升自然生態係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5.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

  (141)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隻有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ti) 製不健全、製度不嚴(yan) 格、法治不嚴(yan) 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guan) 。必須把製度建設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

  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構建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以空間規劃為(wei) 基礎、以用途管製為(wei) 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you) 化為(wei) 主要內(nei) 容,全國統一、相互銜接、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ti) 係;覆蓋全麵、科學規範、管理嚴(yan) 格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麵節約製度;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ti) 現自然價(jia) 值和代際補償(chang) 的資源有償(chang) 使用和生態補償(chang) 製度;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yan) 明、多方參與(yu) 的環境治理體(ti) 係;更多運用經濟杠杆進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市場體(ti) 係;充分反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jia) 考核和責任追究製度。

  製度的生命力在於(yu) 執行。要強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權威,加強力量配備,並推動向縱深發展,保證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決(jue) 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不能手軟,要下大氣力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麵典型,釋放出嚴(yan) 加懲處的強烈信號。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決(jue) 不能讓製度規定成為(wei) “沒有牙齒的老虎”。

  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guan) 鍵在領導幹部。一些重大生態環境事件背後,都有領導幹部不負責任、不作為(wei) 的問題,都有一些地方環保意識不強、履職不到位、執行不嚴(yan) 格的問題,都有環保有關(guan) 部門執法監督作用發揮不到位、強製力不夠的問題。要落實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製,嚴(yan) 格考核問責。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jue) 策、造成嚴(yan) 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責。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音頻來源:學習(xi) 出版社)

  延伸閱讀

  配樂(le) 誦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zhuan) 題網頁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09日 13:15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