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3)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

  1.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12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hui) 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men) 的發展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zhong) 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yi) ,也不可能持續。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民生連著內(nei) 需,連著發展。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持續不斷改善民生,既能有效解決(jue) 群眾(zhong) 後顧之憂,調動人們(men) 發展生產(chan) 的積極性,又可以增進社會(hui) 消費預期,擴大內(nei) 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wei) 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內(nei) 生動力。要全麵把握民生和發展相互牽動、互為(wei) 條件的關(guan) 係,為(wei) 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良性循環、相得益彰。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wei) ,又要量力而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麵、對賬,承諾了就要兌(dui) 現。決(jue) 不能開空頭支票,否則就會(hui) 失信於(yu) 民。要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製度、引導預期,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鍥而不舍向前走,讓群眾(zhong) 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同時,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改善民生不能脫離這個(ge) 最大實際提出過高目標。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

  2.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128)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必須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guan) 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必須把教育事業(ye) 放在優(you) 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發展,努力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ye) 教育和培訓體(ti) 係,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ang) 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hui) 尊師重教。加快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把穩就業(ye) 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e) 。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全麵提升勞動者素質,注重解決(jue)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ye) 服務,促進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群體(ti) 、農(nong) 民工多渠道就業(ye) 創業(ye) 。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hui) 性流動的體(ti) 製機製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完善政府、工會(hui) 、企業(ye) 共同參與(yu) 的協商協調機製,構建和諧勞動關(guan) 係,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ti) 麵勞動、全麵發展。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ti) 製機製,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chan) 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社會(hui) 保障發揮著社會(hui) 穩定器作用。要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製的要求,全麵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ang) 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全麵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完善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製度,完善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製度。統籌城鄉(xiang) 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保障婦女兒(er) 童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ye) ,提高社會(hui) 福利水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讓全體(ti) 人民住有所居。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無論社會(hui) 發展到什麽(me) 程度,都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xie) 在醫療衛生事業(ye) 的旗幟上,不能走全盤市場化、商業(ye) 化的路子。要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guan) 經濟社會(hui) 政策配套銜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ti) 育強國建設。

  (129)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zhong)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過程中,要格外關(guan) 注困難群眾(zhong) ,時刻把他們(men) 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guan) 心他們(men) 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少做一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

  3.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

  (130)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關(guan) 鍵看貧困老鄉(xiang) 能不能脫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麵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zhong) 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ti) 現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那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zhong)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麵貌發生根本變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扶貧開發工作呈現新局麵。

  經過長期持續努力,我們(men) 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七億(yi) 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個(ge) 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冊(ce) ,也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脫貧攻堅戰進入決(jue) 勝的關(guan) 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要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ju) 措、超常規的力度,眾(zhong) 誌成城,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jue) 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手裏曆史性地得到解決(jue) 。

  (131)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ju) 在於(yu) 精準。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要注重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對症下藥、靶向治療。解決(jue) 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問題,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實施“五個(ge) 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chan) 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chang) 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hui) 保障兜底一批。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幸福不會(hui) 從(cong) 天而降,好日子是幹出來的。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於(yu) 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chuan) 導壓力。堅持大扶貧格局,深入實施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堅持把扶貧同扶誌、扶智結合起來,引導貧困群眾(zhong) 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4.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

  (132)社會(hui) 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逐步實現社會(hui) 治理結構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學化、治理過程的民主化,將有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

  總體(ti) 上看,當前我國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社會(hui) 安全穩定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得到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也要清醒看到,在社會(hui) 大局總體(ti) 穩定的同時,社會(hui) 利益關(guan) 係日趨複雜,社會(hui) 階層結構分化,社會(hui) 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人民群眾(zhong) 對社會(hui) 事務參與(yu) 意願更加強烈,社會(hui) 治理麵臨(lin) 的形勢環境更為(wei) 複雜,我們(men) 的社會(hui) 治理工作在很多方麵還跟不上。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要堅持問題導向,把專(zhuan) 項治理和係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

  (133)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關(guan) 鍵在體(ti) 製創新,核心是人。隻有人與(yu) 人和諧相處,社會(hui) 才會(hui) 安定有序。

  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wei) 坐標,加強社會(hui) 治理製度建設,完善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提高社會(hui) 治理社會(hui) 化、法治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hui) 矛盾機製建設,善於(yu) 運用法治、民主、協商的辦法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和社會(hui) 矛盾,發動全社會(hui) 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hui) 穩定工作。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ti) 係,編織全方位、立體(ti) 化的公共安全網。加強社會(hui) 治安綜合治理,打造社會(hui) 治安防控體(ti) 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健全社會(hui) 心理服務體(ti) 係和疏導機製、危機幹預機製,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親(qin) 善友愛的社會(hui) 心態。

  社會(hui) 治理的重心必須向基層下移,落實到城鄉(xiang) 社區。城鄉(xiang) 社區處於(yu) 黨(dang) 同群眾(zhong) 連接的“最後一公裏”,做好社區治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推進社區治理體(ti) 係建設,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hui) 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強化農(nong) 村社會(hui) 治理,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xiang) 村。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爭(zheng) 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社會(hui) 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鬆,波濤洶湧也不行。”必須正確處理好維穩與(yu) 維權、活力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保社會(hui) 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全文

  配樂(le) 誦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

發布時間:2019年08月07日 07:4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