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
(68)改革開放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次偉(wei) 大覺醒,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覺醒孕育了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理論到實踐的偉(wei) 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wei) 大革命,正是這個(ge) 偉(wei) 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偉(wei) 大飛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也是決(jue) 定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一招。”改革開放已成為(wei) 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最鮮明的品格。
(69)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黨(dang) 和國家麵臨(lin) 何去何從(cong) 的重大曆史關(guan) 頭,我們(men) 黨(dang) 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從(cong) 那時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世所罕見的艱難險阻,推動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跨上新台階。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
一個(ge) 時代有一個(ge) 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麵對的暗礁、潛流、漩渦越來越多。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後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交織疊加、錯綜複雜。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jue) 。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麵深化改革。除了全麵深化改革,別無他途。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我們(men) 黨(dang) 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對全麵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這次全會(hui) ,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麵臨(lin)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yi) 和未來走向,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係列新的重大突破,凝聚了全黨(dang) 全社會(hui) 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力量,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產(chan) 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們(men) 高舉(ju) 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麵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曆史新時期。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麵深化改革、係統整體(ti) 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麵。”
(70)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從(cong) 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cong) 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
從(cong) 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鄉(xiang) 鎮企業(ye) 異軍(jun) 突起、取消農(nong) 業(ye) 稅到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從(cong) 興(xing) 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nei) 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舉(ju) 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從(cong) “引進來”到“走出去”,從(cong) 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ye) 、發展個(ge) 體(ti) 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從(cong) 單一公有製到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從(cong) 傳(chuan) 統的計劃經濟體(ti) 製到前無古人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cong) 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主到全麵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等,一係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ju) 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wei) 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li) 的氣象。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中國人民的麵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麵貌。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dang) 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麵深化改革。在前進道路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2.全麵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
(71)全麵深化改革往什麽(me) 方向走,這是一個(ge) 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回答好這一問題,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兩(liang) 句話是一個(ge) 統一整體(ti) ,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這個(ge) 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麽(me) 道路。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鮮明指向。兩(liang) 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全麵的。
製度是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曆史經驗表明,經過長期劇烈的社會(hui) 變革之後,一個(ge) 政權要穩定下來,一個(ge) 社會(hui) 要穩定下來,必須加強製度建設,而形成比較完備的一套製度往往需要較長甚至很長的曆史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還需要一個(ge) 很長的曆史階段,需要我們(men) 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今天,擺在我們(men) 黨(dang) 麵前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說,從(cong) 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製度看,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前半程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並在這個(ge) 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後半程的主要曆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為(wei) 人民幸福安康、為(wei) 社會(hui) 和諧穩定、為(wei) 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ti) 係。這項工程極為(wei) 宏大,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麵的係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72)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雖然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已經初步建立,但市場體(ti) 係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還要進一步理順,必須繼續朝著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目標努力。在全麵深化改革中,要堅持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重點,發揮經濟體(ti) 製改革牽引作用。
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hui) 環境,改革就失去意義(yi) ,也不可能持續。要把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一麵鏡子,審視我們(men) 各方麵體(ti) 製機製和政策規定,哪裏有不符合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問題,哪裏就需要改革;哪個(ge) 領域哪個(ge) 環節問題突出,哪個(ge) 領域哪個(ge) 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創新製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wei) 因素造成的有違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
(7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hui) 主義(yi) 新的生機活力。這裏麵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dang) 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
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我們(men) 要有主張、有定力。改什麽(me) 、怎麽(me) 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wei) 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men) 堅決(jue) 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jue) 不改,決(jue) 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必須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不動搖,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不動搖,堅持黨(dang) 的領導不動搖,確保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3.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74)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ge) 國家製度和製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國家治理體(ti) 係是在黨(dang) 領導下管理國家的製度體(ti) 係,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和黨(dang) 的建設等各領域體(ti) 製機製、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製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製度管理社會(hui) 各方麵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等各個(ge) 方麵。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兩(liang) 者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才能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ti) 係的效能。
縱觀社會(hui) 主義(yi) 從(cong) 誕生到現在的曆史過程,怎樣治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這樣的全新社會(hui) ,在以往的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中沒有解決(jue) 得很好。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治理中國的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yan) 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問題,實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hui) 和諧、民族團結,這同世界上一些地區和國家不斷出現亂(luan) 局形成了鮮明對照。
我們(men) 的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總體(ti) 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zhong) 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men) 在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方麵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真正實現社會(hui) 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製度,靠我們(men) 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
要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從(cong) 各個(ge) 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ti) 製機製、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ti) 製機製、法律法規,使各方麵製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dang) 、國家、社會(hui) 各項事務治理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製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yu) 運用製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麵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dang)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yi) 化。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製度的模式,絕不放棄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根本。
4.全麵深化改革要堅持正確方法論
(75)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e) ,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個(ge) 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的複雜係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各個(ge) 方麵、各個(ge) 層次、各個(ge) 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
注重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厘清重大改革的邏輯關(guan) 係,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ju) 措係統集成,打好改革“組合拳”,壓茬推進重要改革,做到前後呼應、銜接配套。堅持整體(ti) 推進,講求整體(ti) 效果,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整體(ti) 推進不是平均用力、齊頭並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ju) 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麽(me) 有把握的改革,可以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看得很準了再推開。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ti) 規劃,提高改革決(jue) 策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協調性。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的基礎上來謀劃。既要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又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全麵深化改革膽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yu) 擔當,敢於(yu) 啃硬骨頭,敢於(yu) 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穩、沒有任何風險。隻要經過充分論證和評估,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就要大膽地幹。膽子大不是蠻幹,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對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要穩紮穩打,做到蹄疾而步穩。
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三個(ge) 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經濟社會(hui) 問題的關(guan) 鍵。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wei) 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隻有社會(hui) 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隻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hui) 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hui) 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保持社會(hui) 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hui) 穩定。
(76)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yu) 法有據。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liang) 翼、車之兩(liang) 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要堅持改革決(jue) 策和立法決(jue) 策相統一、相銜接,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範、保障改革的作用。加強對相關(guan) 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wei) 法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5.推動全麵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77)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當前我國改革到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guan) 鍵時刻,能否堅定信心、凝聚共識、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ju) 措落地生根,直接決(jue) 定著改革成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做到緊之又緊、細之又細、實之又實。
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jue) 心,比方法更關(guan) 鍵的是擔當。領導幹部要把抓改革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責任,爭(zheng) 當改革促進派、實幹家。什麽(me) 是改革促進派、實幹家?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敢於(yu) 擔當的就是促進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幹出成效的就是實幹家。黨(dang) 委主要負責同誌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既要掛帥、又要出征,親(qin) 自抓、帶頭幹,勇於(yu)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做到重要改革親(qin) 自部署、重大方案親(qin) 自把關(guan) 、關(guan) 鍵環節親(qin) 自協調、落實情況親(qin) 自督察。健全正向激勵體(ti) 係,著力強化敢於(yu) 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幹部用起來。
(78)遵循改革規律和特點,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製,實現精確改革。要抓主體(ti) 責任、抓督辦協調、抓督察落實、抓機製完善,確保黨(dang) 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不偏離、黨(dang) 中央明確的改革任務不落空。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一竿子插到底,對敷衍塞責、拖延扯皮、落實不力的要嚴(yan) 肅追責問責。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wei) 改革成效的評價(jia) 標準。
改革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zhong) 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氣。注重加強對改革的正麵宣傳(chuan) 和輿論引導,為(wei) 順利推進改革營造良好環境。
6.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hui) 越開越大
(79)開放也是改革。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cong) 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wei) 大曆史轉折。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成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yu) 發展的崇高事業(ye) 。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jin) 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這是根據中國改革發展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有利於(yu)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yu)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於(yu) 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經濟全球化的曆史大勢不可逆轉。融入世界經濟是曆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yu) 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遊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麵,總有一天會(hui) 在大海中溺水而亡。隻有主動參與(yu) 、推動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才能為(wei) 我國開拓廣闊發展空間,為(wei) 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80)推動全麵開放,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wei) 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堅持公平開放、共贏開放、包容開放,構建公平競爭(zheng) 的內(nei) 外資發展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探索求同存異、包容共生的國際合作新途徑。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yu) ;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首要之義(yi) 是反對保護主義(yi) 。搞保護主義(yi) 如同把自己關(guan) 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隻能是兩(liang) 敗俱傷(sha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er) ,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wei) 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chan) 品流、產(chan) 業(ye) 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ge) 一個(ge) 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曆史潮流的。”
今日之中國,不僅(jin) 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必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綱要》全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