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是我們(men) 黨(dang) 確立的偉(wei) 大目標
(50)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wei) 了實現這一偉(wei) 大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我們(men) 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men) 可以建設我們(men) 國家現代化的工業(ye) 、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進入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鄧小平同誌根據新的實際和曆史經驗確立了我國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他指出:“我們(men) 從(cong) 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zhuan) 心致誌地、聚精會(hui) 神地搞四個(ge) 現代化建設。”“我們(men) 黨(dang) 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ge) 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幹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幹下去。”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的曆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都對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在實踐探索中,我們(men) 黨(dang) 取得了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重大成果,極大推進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
在新時代,圍繞如何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他指出,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總任務,要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分兩(liang) 步走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他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們(men) 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同時,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ge) 環節、各個(ge) 方麵協調發展”,等等。這些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工作部署,極大深化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力指導和推動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51)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ge) “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men) 要後來居上,決(jue) 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ge) “並聯式”的過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麵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曆程。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隻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ye) 化的國家不超過三十個(ge) 、人口不超過十億(yi) 。我們(men) 這個(ge) 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當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個(ge) 不是走資本主義(yi) 道路,而是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成功建成的現代化強國時,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在中國進行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將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曆史意義(yi) 。
2.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52)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是“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men) 黨(dang) 向人民、向曆史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是近十四億(yi) 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實現這個(ge) 宏偉(wei) 目標,標誌著我們(men) 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邁出了至關(guan) 重要的一步。現在到了一鼓作氣、決(jue) 戰決(jue) 勝的曆史時刻,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hui) 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新的目標要求,賦予了“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意味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ti) 改善、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強調的不僅(jin) 是“小康”,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麵”。“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麵”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麵小康,是“五位一體(ti) ”全麵進步的小康,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全麵推進。任何一個(ge) 方麵發展滯後,都會(hui) 影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的實現。全麵小康,是惠及全體(ti) 人民的小康。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全麵小康的路上,一個(ge) 都不能少。全麵小康,是城鄉(xiang) 區域共同的小康。農(nong) 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是全麵小康最大的短板。沒有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的全麵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麵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多層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既要堅持一定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既要考慮到二〇二〇年這個(ge) 時間節點,又要立足於(yu) 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53)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要緊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jun) 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決(jue) 勝階段最為(wei) 關(guan) 鍵,衝(chong) 鋒時刻愈顯奮勇。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宏偉(wei) 目標,是我們(men) 的曆史責任,也是我們(men) 的最大光榮。全黨(dang) 全國人民要擰成一股繩、立下愚公誌、打贏攻堅戰,如期全麵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hui) ,為(wei)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奠定更為(wei) 牢靠的基礎。中國人民將在全麵解決(jue) 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殷實寬裕的生活。這將是中國曆史上亙(gen) 古未有的偉(wei) 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hui) 的偉(wei) 大貢獻。
3.分兩(liang) 步走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54)改革開放之後,我們(men) 黨(dang) 曾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即解決(jue) 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ti) 上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前兩(liang) 個(ge) 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ge) 基礎上,我們(men) 黨(dang) 提出,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55)站在曆史新的更高起點上,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綜合分析國際國內(nei) 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從(cong) 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分兩(liang) 步走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從(co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ge) 階段,從(cong) 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基本建成,各方麵製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hui) 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wei) 寬裕,中等收入群體(ti) 比例明顯提高,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hui) 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hui) 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li) 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ge) 階段,從(cong) 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麵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wei) 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
新時代“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十五年,提出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這一更高目標,豐(feng) 富了“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內(nei) 涵,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最強音。作出這一戰略安排,是實事求是的、符合實際的,這主要是因為(wei) 我國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形勢越好,頭腦越要清醒,要把握好實現長遠目標和做好當前工作的關(guan) 係,蹄疾步穩向前推進。
4.全麵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56)“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對一個(ge) 國家和民族來說,機遇極為(wei) 寶貴、稍縱即逝。抓住了機遇就能贏得戰略主動,乘勢而上,事業(ye) 迎來大發展;抓不住或者錯失發展機遇,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逐漸落後,甚至錯過整整一個(ge) 時代。黨(dang) 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wei) 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國內(nei) 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在全麵分析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
作出這一基本判斷有著重要依據。和平與(yu) 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大國之間發生戰爭(zheng) 必將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對;解決(jue) 各種世界性難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擁有解決(jue) 世界性難題的強大能力和資源,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求合作、謀發展仍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迅速發展,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我國在其中有著重要一席之地;我國市場的吸納能力、消化能力獨一無二,各國都想在我國尋找發展機遇。因此,時與(yu) 勢在我們(men) 一邊。
(57)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新的內(nei) 涵。從(cong) 經濟方麵看,可以概括為(wei) 五個(ge) 新機遇。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帶來新機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同我國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交匯融合。隻有加快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構建起麵向未來的經濟結構。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新機遇。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是我們(men) 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men) 就會(hui) 被卡脖子、牽鼻子。必須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奮起直追,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優(you) 勢。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帶來新機遇。我國經濟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到世界經濟大海中去搏擊。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開放之門開得更大,以改革開放新突破帶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大躍升。四是加快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氣候變化是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各國期待我國發揮引領作用。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又拓展這個(ge) 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發展空間。五是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變革帶來新機遇。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變革處於(yu) 重要時期,我國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wei) 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全麵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nei) 涵,樹立機遇意識,調動和運用好國內(nei) 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們(men) 的獨特優(you) 勢,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世界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即是危。要防微慮遠、謀定後動,做好萬(wan) 全準備,同時善於(yu) 學會(hui) 利用危機,在應對危機中創造機遇,化危為(wei) 機,轉危為(wei) 安,變外部壓力為(wei) 發展動力。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我國發展壯大作為(wei) 最大機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堅定朝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這個(ge) 宏偉(wei) 目標不斷前進。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音頻來源:學習(xi) 出版社)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