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

微信掃一掃 ×

  “萬(wan) 裏長江,險在荊江”。新中國成立前,荊江洪澇災害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嚴(yan) 重威脅著兩(liang) 岸人民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新中國成立之初,治理荊江水患就成為(wei) 長江防洪體(ti) 係建設的重中之重。係列報道《新中國的第一》今天(7月16日)帶您走近新中國第一個(ge) 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

  荊江地處長江三峽下遊,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湖南省洞庭湖口,河段全長347公裏,由於(yu) 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水流宣泄不暢。1949年前的300多年間,荊江大堤潰決(jue) 過34次,到了近代,更是平均5到6年就發生一次大洪水。1931年夏,荊江兩(liang) 岸多處潰堤,受災農(nong) 田5090萬(wan) 畝(mu) ,受災人口高達2800萬(wan) 。當地流傳(chuan) 民謠,荊沙不怕刀兵動,隻怕南柯一夢中。1952年春,本著“蓄泄兼籌,以泄為(wei) 主”的原則,中央調集30萬(wan) 軍(jun) 民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

  今年86歲的辛誌英是支援荊江分洪工程建設的碎石小組組長,她們(men) 的任務是將從(cong) 黃山頭采下來的大石塊捶成一兩(liang) 寸口徑的小石子,提供給泄洪閘拌合混凝土使用。在這段珍貴的影像資料中,這位英姿颯爽的姑娘正是當年工地上的辛誌英。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全麵開工,辛誌英組織碎石小組,通過分工合作、流水作業(ye) ,人均每天碎石1.4立方米,將碎石效率提高了7倍。

  參加工程建設的30餘(yu) 萬(wan) 軍(jun) 民,以75天的驚人速度,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體(ti) 工程。隨後的幾十年間,水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全國各類水庫從(cong) 新中國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萬(wan) 座,5級以上江河堤防達30多萬(wan) 公裏,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7倍多,大江大河幹流基本具備了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洪水的能力。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全麵建成通水,標誌著以南水北調工程為(wei) 代表的水資源“南北調配、東(dong) 西互濟”配置格局逐步形成。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25日 10:55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