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zheng) 時期三大戰役之一。在淮海戰役66個(ge) 晝夜的戰火中,543萬(wan) 群眾(zhong) 奮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軍(jun) 身後就有9名普通百姓“護航”。男女老少齊上陣,給解放軍(jun) 送軍(jun) 糧、送衣被、送武器、運傷(shang) 員,僅(jin) 小推車就動員了88萬(wan) 輛。陳毅同誌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zhong) 用小車推出來的。”張富清參加的永豐(feng) 之戰,就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圖為(wei) 在淮海戰役中,支援人民解放軍(jun) 作戰的民兵擔架隊準備出發。
我是一個(ge) 95歲的老黨(dang) 員,一名老兵,我深深知道堅守初心和使命,是一個(ge) 黨(dang) 員能夠始終保持本色,不迷失前進方向,不計較個(ge) 人得失,一心一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保證。
我1948年參加西北野戰軍(jun) ,同年8月入黨(dang) ,至今已有71年的黨(dang) 齡。一生中,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當初參軍(jun) 、入黨(dang) 的情景。是黨(dang) 培育了我,把我從(cong) 一個(ge) 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培養(yang) 成一個(ge) 享受革命榮光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
1948年立了春,解放戰爭(zheng) 進入最關(guan) 鍵的決(jue) 戰時期,幾乎天天在行軍(jun) 打仗。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feng) 之戰,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戰況異常慘烈,“一夜之間換了三個(ge) 營長、八個(ge) 連長”。那天拂曉,我和另外兩(liang) 名戰友組成突擊組,摳著磚縫率先攀上永豐(feng) 城牆。我第一個(ge) 跳下城牆,衝(chong) 進敵群中展開近身混戰,我端著衝(chong) 鋒槍朝敵群猛掃。戰鬥結束,我成為(wei) 幸存者,而兩(liang) 名戰友永遠離開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我當年身體(ti) 其實很瘦弱,可為(wei) 什麽(me) 打仗比較勇敢、回回都主動要求參加突擊隊?就是因為(wei)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應衝(chong) 鋒在前、不怕犧牲。戰場上,一個(ge) 人心中有信仰,就有氣場。我打仗的秘訣就是不怕死。一衝(chong) 上陣地,滿腦子是怎麽(me) 消滅敵人,決(jue) 定勝敗的關(guan) 鍵往往是信仰和意誌。突擊隊的任務就是消耗敵人,怎麽(me) 消耗?很多時候就是用身體(ti) 消耗敵人的彈藥,為(wei) 後續部隊打開缺口。
1955年,我麵臨(lin) 轉業(ye) 。當時國家百廢待興(xing) ,很多地方都缺幹部。正在武漢學習(xi) 的我,主動要求到湖北最偏遠的恩施來鳳工作。當時來鳳縣城僅(jin) 三街九巷5000餘(yu) 人,街市殘破,農(nong) 村經濟凋敝,民生困難,建設和發展任務極其繁重。我當時想,這裏又苦又累,條件差,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來,哪個(ge) 來啊!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擔當。
在來鳳的第一任職務,是縣城關(guan) 糧管所所長。為(wei) 徹底解決(jue) 新米供需矛盾,我想方設法買(mai) 來打米機,辦起大米加工廠。上世紀60年代初,我擔任三胡區副區長,我是個(ge) 外來幹部,起初說話他們(men) 聽不大懂,社員們(men) 對我們(men) 也並不歡迎,工作無法開展。我們(men) 幫社員白天種地,晚上做家務,帶著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吃洋芋。社員對幹部的態度,逐步從(cong) “無情”到“有情”再到“深情”,幹群關(guan) 係融洽了,社員生產(chan) 積極性高了,生活水平眼看著就逐漸好起來了。
1975年,我調任卯洞公社革委會(hui) 副主任。當時,全縣掀起修路高潮,我主動申請到條件最差的高洞管理區。每年11月至12月農(nong) 閑時節,我吃住在村,和社員們(men) 一起掄大錘、打炮眼、抬砂石,在絕壁上修築公路。連續4年,我們(men) 讓海拔1000多米的高洞終於(yu) 通了公路。
離休至今,我都住在來鳳縣城一套老舊房子裏。有人來看我,說我是英雄,認為(wei) 我應該早些拿出自己的軍(jun) 功章,向組織提出要求,改善生活。我不能那樣子做。這些榮譽我不願意讓家裏人知道,到處去講去炫耀。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許多都不在了,他們(men) 永遠都沒有機會(hui) 給組織提什麽(me) 要求。比起他們(men) 來,我有什麽(me) 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邀功、顯擺自己啊!我還得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多做一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