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 徐敏:“金牌店小二”是這樣煉成的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商事製度改革”、“證照分離”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如今許多與(yu) 這些詞匯相關(guan) 的創新舉(ju) 措,從(cong) 浦東(dong) 發端、在上海推廣,進而被複製到全國。

  徐敏是浦東(dong) 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ce) 許可分局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也是浦東(dong) 新區政府部門“金牌店小二”的典型代表。她在企業(ye) 準入的注冊(ce) 窗口,堅守了20多個(ge) 春秋寒暑,為(wei) 千千萬(wan) 萬(wan) 家企業(ye) 提供注冊(ce) 登記服務。

徐敏

徐敏

  1993年,徐敏進入原浦東(dong) 新區工商局,一直奮戰在企業(ye) 注冊(ce) 窗口的第一線,有人會(hui) 說這份工作枯燥乏味,但她卻樂(le) 在其中,覺得“意義(yi) 非凡”。工作多年來,徐敏的工作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企業(ye) 辦事的製度、規章、流程以及創新服務舉(ju) 措,這成了她服務企業(ye) 的法寶。

  貼心向導

  “2013年以前,每年在浦東(dong) 注冊(ce) 的市場主體(ti) 數量不到1萬(wan) 。到2017年,這個(ge) 數字變成了3.4萬(wan) 。”徐敏說,企業(ye) 來地方投資,首先要注冊(ce) 登記。第一關(guan) 的便利與(yu) 否,直接影響到企業(ye) 對政府服務和營商環境的印象。

  在徐敏及其同事的努力下,浦東(dong) 的企業(ye) 注冊(ce) 登記服務,已形成這樣的“自貿區速度”:企業(ye) 變更當場辦結,從(cong) 名稱庫選名的企業(ye) 注冊(ce) 當場辦結,需要核名的企業(ye) 注冊(ce) 最多2天。

  在上海自貿區企業(ye) 服務中心,幾乎每個(ge) 窗口都擺放著這麽(me) 一個(ge) 標誌牌:“隻說YES不說NO”。這是從(cong) 徐敏團隊的工作中總結出的理念。除了“隻說YES不說NO”,還有“不設路障設路標”、“不說不能辦,隻說怎麽(me) 辦”……一係列服務“金句”成為(wei) 上海自貿區所有窗口工作人員的座右銘。政府部門“店小二”的服務究竟做得好不好,企業(ye) 說了算。

  “夢想合夥(huo) 人”

  想企業(ye) 所想,急企業(ye) 所急,不斷地為(wei) 企業(ye) 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徐敏成了企業(ye) 眼中的“夢想合夥(huo) 人”。

  “螞蟻計劃”發起人於(yu) 傑與(yu) 徐敏相識於(yu) 兩(liang) 年前的上海市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當他邀請徐敏到互聯網教育企業(ye) 紮堆的螞蟻小鎮來調研時,沒想到徐敏第二天就帶著團隊走進了企業(ye) 。此後徐敏一次次為(wei) 創業(ye) 企業(ye) 送來“禮物”,政策谘詢、疑難解答、法規分析,讓創業(ye) 者收獲滿滿。“如果說每一個(ge) 創業(ye) 者心中都有一份夢想,那麽(me) 徐敏就是我們(men) 的夢想合夥(huo) 人。”於(yu) 傑說道。

  這樣的說法並不誇張,後來,在互聯網教育創業(ye) 基地“螞蟻創客小鎮”,許多孵化器中的創業(ye) 者都慢慢認識了徐敏。因為(wei) 每隔一段時間,徐敏總要帶領工作室成員來到創業(ye) 園開展十九大精神、市場監管政策宣講。每次結束後,許多創業(ye) 者總會(hui) “拖住”徐敏,谘詢各種問題,紛紛要求留電話、加微信。每走一個(ge) 點、參加一個(ge) 活動,徐敏總會(hui) 建一個(ge) 微信群,將工作室延伸到網上,在線上予以谘詢答疑服務,逐漸地形成了工作室24小時服務機製。工作室還發現,許多企業(ye) 的“急難愁”往往發生在注冊(ce) 之前,於(yu) 是把提前服務的思路與(yu) 浦東(dong) 企業(ye) 服務中心服務企業(ye) 的舉(ju) 措相結合,去年4月,“一幫到底”的窗口應運而生,幫助了許多企業(ye) 解決(jue) 了注冊(ce) 前期的政策和流程輔導問題。

  “徐敏們(men) ”在成長

  如今,徐敏正變成“徐敏們(men) ”,2018年,“徐敏創新服務工作室”正式成立。

  “我們(men) 常說,要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滿意指數。這個(ge) 理念沒錯,但公務員的辛苦,不能消耗在重複勞動中。需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來不斷提高政務服務的效率。”談到工作室的成立初衷,徐敏這樣說。

  “申請要件標準化”,是徐敏團隊正在琢磨的一項創新。這項創新的出發點,就是順應上海大力推進的“一網通辦”服務。

  “一網通辦”服務解決(jue) 了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要跑多個(ge) 窗口的麻煩,但給窗口的受理人員帶來了挑戰。他們(men) 不但要懂企業(ye) 注冊(ce) ,還要懂環評、衛生等事項。

  麵對改革帶來的新挑戰,徐敏認為(wei) :“一方麵要加大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另一方麵也要從(cong) 申請要件的標準化入手,通過提取後台的審批要素,為(wei) 申請者在準備材料時提供更明確的指引,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一根紅色飄帶穿起了政府與(yu) 企業(ye) ,一顆愛心寓意溫暖陽光的服務理念,“改革更有力度、服務更有溫度、貼近企業(ye) 需求、實現精準服務”,一批“徐敏們(men) ”正成長起來。

發布時間:2019年06月26日 16:35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王壹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