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調研報告得把“真話”說到位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調研報告是向領導反映實際情況、提供對策建議的重要載體(ti) ,是服務決(jue) 策、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寫(xie) 好一篇調研報告絕非易事,得解決(jue) 好“為(wei) 誰說話”“能說真話”“敢說真話”“說好真話”等問題。

  境界高,解決(jue) 好“為(wei) 誰說話”的問題

  “為(wei) 誰說話”是調研的立場問題。任何一篇調研報告,不可避免要提倡什麽(me) 、反對什麽(me) ,肯定什麽(me) 、否定什麽(me) ,總有個(ge) “為(wei) 誰說話”的問題。

  因此,寫(xie) 好調研報告首先要站好立場,也就是明確調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不能發揮推動工作、促進改革發展、服務群眾(zhong) 的作用,而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領導批示,那就與(yu) 調研目的不符了。

  調研過程中看問題、想辦法要更多地從(cong) 群眾(zhong) 的角度、立場出發。同一件事情折射出多樣化的思想觀點,有相左的甚至有激烈衝(chong) 突的,表麵上看似乎是不同人對事物的理解、感受不同,而實質上大多是不同的利益、立場所致。

  比如,一些考察報告之所以起不到學習(xi) 外地先進經驗的作用,原因在於(yu) 專(zhuan) 揀對報告起草人或起草部門有利的寫(xie) ,對自身不利的堅決(jue) 不寫(xie) ,最後學得“四不像”,長處沒學到,帶來的問題倒不少。

  比如,一些部門調研報告之所以沒有解決(jue) 實際問題,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一味從(cong) 部門利益出發,沒有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去考慮,提出的對策建議隻對自身有利,結果部門的責任倒是輕了,可老百姓想辦成事反而更難了。可見,做好調查研究,境界一定得高,心胸坦蕩、心底無私,敢於(yu) 向自身“開槍”“動刀”,不能一門心思隻打個(ge) 人和部門利益的算盤。

  本領強,解決(jue) 好“能說真話”的問題

  “能說真話”是調研的能力問題。認真學習(xi) 、刻苦訓練,才能不斷提高自身寫(xie) 作和思維能力,才能“謀事”“創業(ye) ”,寫(xie) 出好的調研報告。

  要涉獵廣泛、博覽群書(shu) 。既要研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問題特別是涉及本領域的問題,又要多學習(xi) 曆史、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麵的知識。讀書(shu) 多了、視野廣了,調研報告的深度、高度自然就會(hui) 得到提升。

  要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方法、觀點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同樣的調研素材,不同的人寫(xie) 出來的調研報告水平卻大不相同,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思維方法、思維能力不同。思維方法不對頭,思維能力不夠強,就難以寫(xie) 出符合客觀規律、科學精神的調研報告,難以做到“謀事要實”。提高思維能力離不開大量的訓練,需要多承擔調研報告的寫(xie) 作任務,多練習(xi) 撰寫(xie) 理論研究類文章。

  作風實,解決(jue) 好“敢說真話”的問題

  “敢說真話”是調研的作風問題。有的調研報告對問題視而不見。還有個(ge) 別調研報告雖然反映了問題,可隻反映了三成,對許多深層次、根本性問題選擇視而不見。究其根本是調研人員的作風出了問題。實事求是、直麵問題,是撰寫(xie) 調研報告的必然要求。撰寫(xie) 調研報告應敢於(yu) 直言,切實做到“不唯上、不唯書(shu) 、隻唯實”。

  問題需如實反映。調研人員應本著對曆史、現實、未來負責的態度,既如實寫(xie) 好典型材料,發掘整理各地的創新舉(ju) 措,又善於(yu) 發現並如實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措施需具體(ti) 管用。個(ge) 別調研報告說了一堆“正確”的廢話,可就是沒啥可操作性的管用的話。要學會(hui) 問計於(yu) 民,從(cong) 群眾(zhong) 中汲取智慧,認真歸納總結基層創造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

  思路需與(yu) 時俱進。要根據實踐需要,及時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更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不能以國內(nei) 其他地區暫無相關(guan) 舉(ju) 措為(wei) 由,消極懶散不作為(wei) 。此外,還需及時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修改、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更好發揮調研報告成果的轉化作用。

  情況明,解決(jue) 好“說好真話”的問題

  “說好真話”是調研的深度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認真調查也沒有發言權。寫(xie) 好調研報告,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期調查研究、摸透實情上。有些人誇誇其談,看起來好像對問題很了解,但讓他一動筆就會(hui) 發現,對情況的了解還很膚淺。

  調研工作是項功夫活,來不得半點馬虎,絕不是召開幾個(ge) 座談會(hui) 、看幾份材料就能行的,而是需要接好地氣,與(yu) 一線幹部職工充分交流。鍵對鍵永遠無法代替麵對麵,隻有到現場當麵看、當麵聽、當麵聊,才有可能了解實情、掌握真相。當然,有一些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nei) 理出頭緒、抓住本質。這就需要調研人員時刻做“有心人”,把調研當成一種習(xi) 慣,對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持續關(guan) 注、處處留心。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善於(yu) 聽取多方麵聲音。

  比如調研簡政放權情況時,要聽取企業(ye) 的呼聲,從(cong) 而更好地研究如何最大程度減輕企業(ye) 不合理負擔;要了解行政部門的改革舉(ju) 措,看有沒有建立起與(yu) 簡政放權相適應的市場監管體(ti) 製;還要聽取消費者對維護市場秩序的看法,了解企業(ye) 是否誠信經營。

工作實務學習(xi) 專(zhuan) 欄

工作實務學習(xi) 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19年06月10日 07:58 來源:“秘書工作”微信公眾號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