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學之實,固在踐履。在5月31日召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抓落實,就是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轉化為(wei) 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和黨(dang) 的建設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把初心使命變成黨(dang) 員幹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力戒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推動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推動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一切機遇隻有在實幹中才能牢牢把握,一切難題隻有在實幹中才能迎刃破解,一切辦法隻有在實幹中才能見到成效。
初心和使命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出發點、原動力,鞭策我們(men) 砥礪前行、擔當重任。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yan) 峻。持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men) 要積極適應新時代要求,牢記初心和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以新的作為(wei) 開啟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和黨(dang) 的曆史使命,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重大時代課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境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境界,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辟了管黨(dang) 治黨(dang) 新境界,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進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切實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徹到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ti) 現到黨(dang) 的建設各方麵,落實到改革發展各個(ge) 環節。“八個(ge) 明確”的核心內(nei) 容、“十四個(ge) 堅持”的基本方略,涵蓋堅持黨(dang) 的領導和“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是對黨(dang) 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堅定不移地落實。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貴在學用結合,切忌流於(yu) 形式。要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在科學謀劃、完善思路上下功夫,在凝聚共識、推動工作上見成效,在部署落實、見諸行動上求實效。
能否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決(jue) 定著黨(dang) 的興(xing) 衰和命運;而這種堅守所需要的精神支撐和力量之源,隻能是人民,人民賦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擔當曆史使命的全部力量。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主題教育過程中要牢記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永遠不能脫離群眾(zhong) 、輕視群眾(zhong) 、漠視群眾(zhong) 疾苦,要力戒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我們(men) 在各項工作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踐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努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dang) 員幹部要牢記黨(dang) 的根本宗旨,直麵挑戰,勇擔責任,積極參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更加自覺地為(wei) 實現新時代黨(dang) 的曆史使命不懈奮鬥。
實幹成就夢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進取,奮發有為(wei) ,我們(men) 一定能在順應曆史、現在和未來的大勢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
延伸閱讀
光明日報“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係列評論”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