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的故事——四次選擇彰顯黨性修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小心點,別摔了啊。”看到記者拍照,張富清的小兒(er) 子張健全小聲提醒。

  那是一隻老掉牙的搪瓷缸,一麵印著天安門、和平鴿的圖案,一麵印著“贈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保衛祖國 保衛和平”等字樣。張健全笑言,這是父親(qin) 張富清的“寶貝”,用了60多年還不舍得丟(diu) 掉。

  1953年,全軍(jun) 抽調有作戰經驗的連職及以上軍(jun) 官參加抗美援朝,已在新疆喀什安定下來的張富清主動請纓,和戰友們(men) 馬不停蹄地趕赴北京。才到北京,《朝鮮停戰協定》簽訂,這批戰鬥骨幹就被送去學習(xi) 文化知識。

  幾個(ge) 月後,在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jun) 代表團赴各地部隊開展慰問活動時,正在江西南昌防空部隊文化速成學校學習(xi) 的張富清和戰友們(men) 一人獲得了一塊紀念章、一隻搪瓷缸。

  “剛從(cong) 戰場下來,九死一生,過了幾天安穩日子,為(wei) 什麽(me) 又爭(zheng) 著返回戰場?”有人問。

  “我們(men) 是人民的軍(jun) 隊,眼看著要打到中國來了,我們(men) 如果不出頭,人民就沒好日子過了嘛。”張富清回答。

  張富清第一次選擇為(wei) 人民而戰,是在1948年3月。這之前,張富清曾被國民黨(dang) 軍(jun) 隊抓去充當了兩(liang) 年多的雜役。在瓦子街戰役中,被“解放”的他沒有領遣散費,而是主動要求加入解放軍(jun) 。

  “共產(chan) 黨(dang) 的軍(jun) 隊仁義(yi) 、講規矩,是真正為(wei) 勞苦大眾(zhong) 打仗的軍(jun) 隊,參加解放軍(jun) 就是為(wei) 自己打仗,為(wei) 人民打仗。”張富清說起往事依舊慷慨激昂。入伍4個(ge) 多月,作戰英勇的張富清選擇堅定地跟黨(dang) 走: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至今他還記得,入黨(dang) 介紹人是連長李文才、指導員肖友恩。

  1954年12月,張富清從(cong) 文化速成學校畢業(ye) 後有多種選擇:留在大城市,海闊天空;回陝西老家,可以方便贍養(yang) 老母。當組織找他談話時,他當即決(jue) 定響應黨(dang) 的號召,去鄂西山區最偏遠、最困難的來鳳縣。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重要選擇。

  “我是一名黨(dang) 員,黨(dang) 需要我幹什麽(me) ,我就幹什麽(me) ,戰場上死都不怕,苦點怕什麽(me) ?”談及當年的決(jue) 定,張富清至今依然態度堅定。

  妻子孫玉蘭(lan) 原以為(wei) 丈夫到了來鳳,為(wei) 當地貧窮麵貌的改善做點貢獻,就能回大城市或者老家去。卻沒想,這一去便是一輩子。

  1965年,張富清從(cong) 來鳳縣原三胡區調往原卯洞公社。當時來鳳縣有“窮三胡富卯洞”的說法,三胡區的老百姓常常要吃救濟糧,而卯洞公社因為(wei) 有碼頭、船廠、林場等社辦企業(ye) ,條件相對較好。

  本以為(wei) 生活會(hui) 有所改善的孫玉蘭(lan) ,卻沒想到丈夫又一次作出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選擇”,他主動要求分管條件最苦的高洞片區,扛著鋪蓋卷上了山。張富清一年到頭忙著帶領高洞的村民們(men) 修路、抓生產(chan) ,一連幾個(ge) 月不著家。

  大兒(er) 子張建國還記得,有一次他上山給父親(qin) 送飯菜,走到天黑還沒趕到地方,隻得投宿在村民家中。

  為(wei) 黨(dang) 分憂,為(wei) 人民謀幸福,是任何時代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都應有的選擇。95歲的張富清堅定地認為(wei) ,在人生的諸多岔路口,他選擇了最應該走的那條路——跟著黨(dang) 走。

發布時間:2019年05月29日 07:1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