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小故事】“光當指揮官不行,還要當好戰鬥員”

——走近95歲老兵張富清(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退伍不褪色。

  轉業(ye) 到來鳳工作的張富清,依舊保持著戰鬥中、行軍(jun) 中突擊隊員的風範,敢啃硬骨頭,衝(chong) 鋒在一線。

  1959年,張富清調到來鳳三胡區擔任副區長。而正是這年,來鳳發生了大旱,一連82天沒有下雨。莊稼無水灌溉,人畜飲水非常困難。來鳳縣動員轄區幹部群眾(zhong) 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尋找水源。

  今年88歲的鄧明成,曾擔任原三胡區的民兵連長。說起當年與(yu) 張富清一起組隊找水的情景,鄧老依然記憶猶新。

  當年張富清一行嚐試著到山洞尋找水源。因為(wei) 來鳳地處武陵山區,屬於(yu) 喀斯特地貌,溶洞多,地下暗河多,山洞裏有水的可能性要大些。張富清一行五六個(ge) 人每人都拿著新的電筒和電池。不知道在山洞裏具體(ti) 走了多遠,但當他們(men) 走出洞子的時候,手電筒電池的電量已經耗盡了。

  有誌者,事竟成。三胡區終於(yu) 找到了水源,村民積極投工投勞,修建輸水渠道,解決(jue) 了兩(liang) 個(ge) 大隊的灌溉問題。

  就像帶頭紮入不知通向何處的幽暗山洞尋找水源一樣,張富清始終直麵急難險重,與(yu) 群眾(zhong) 一道克難勇進。

  1975年,51歲的張富清調任卯洞公社革委會(hui) 副主任。在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時,他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裏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

  時任卯洞公社組織委員的董香彩回憶說,組織上考慮張富清年紀大,安排他分管機關(guan) 和財貿,本可以不下鄉(xiang) 。可他說,小董啊,我們(men) 光當指揮官不行,還要當好戰鬥員。

  為(wei) 改變高洞“辦事靠走,喊人靠吼”的曆史窘境,張富清幹脆吃住在村裏,連續4個(ge) 多月與(yu) 社員一起掄大錘、打炮眼、開山放炮,在懸崖絕壁上修築公路。累了,就靠在工地上歇一歇;渴了,就捧一捧山泉水喝。在120多個(ge) 日日夜夜裏,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既協調用地拆遷矛盾,又與(yu) 廣大群眾(zhong) 一道拚命苦幹硬幹。在國家沒有投入、沒有專(zhuan) 項征地拆遷費用的情況下,靠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和肩挑人扛,使海拔一千多米的高洞終於(yu) 通了公路。

  擔任副區長時,他帶領村民鑽山洞找水源,修水渠;擔任公社副主任時,他與(yu) 社員一道肩挑背馱,開山修路;擔任縣建設銀行副行長時,與(yu) 借款單位的煤礦工人同吃住,幫助企業(ye) 抓生產(chan) 促銷售……

  黨(dang) 的幹部,哪裏需要就去哪裏。

  在每一個(ge) 工作崗位上,張富清始終勤勤懇懇,勇挑重擔,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奮鬥在一起,奮戰在一線。

發布時間:2019年05月28日 07:25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