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在戰場上,他不畏犧牲,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離開戰場,他深藏功名,紮根山區,服務一方百姓。初心不改,英雄本色。他不僅(jin) 是打仗的英雄,更是人生的英雄。
“張富清的英雄人生”係列故事,講述他離開戰場後,當好“人生英雄”的感人事跡。通過這些故事,我們(men) 得以從(cong) 老英雄的工作、生活等不同側(ce) 麵感知其初心、情懷、境界,更加理解他身上折射出的奉獻精神和信仰力量。
1959年3月至1965年10月,張富清任來鳳縣三胡區副區長,分管財貿工作。
三胡區是來鳳縣最窮的地方,當時有著“窮三胡富卯洞”的說法。卯洞公社因為(wei) 有碼頭,有船廠、林場等社辦企業(ye) ,相對富裕,縣裏修電站都要找卯洞借錢。與(yu) 之相反,三胡區貧窮落後,糧食生產(chan) 嚴(yan) 重短缺。分管財貿的張富清,工作任務格外繁重。
1960年初夏,不到20天的時間裏,陝西漢中老家連續給張富清發了兩(liang) 封電報,一次是因為(wei) 母親(qin) 病危,一次是因為(wei) 母親(qin) 過世。
張富清的父親(qin) 1932年病故,當時他才8歲。艱難困苦,母親(qin) 兩(liang) 個(ge) 字在他心裏分量太重了,能不回去見她最後一麵嗎?能不回去處理她的後事嗎?
那段時間,他正在主持三胡區一項重要的培訓。考慮再三,張富清最終沒有回去。自此,陰陽永隔,再也見不到母親(qin) ,聽不到她的叮囑。
母親(qin) 去世後20多年,他離休後,才得以再次踏上故土,祭拜母親(qin) 。
“由於(yu) 困難時期工作任務繁重脫不開身,路太遠,錢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給組織找麻煩,幹好工作就是對親(qin) 人們(men) 的最好報答。自古忠孝難兩(liang) 全。”多年之後,張富清在筆記本上寫(xie) 下這樣一段文字,解釋了當初的選擇。
“我不能考慮家事和私事,任何時間我都要考慮黨(dang) 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黨(dang) 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堅決(jue) 不做。”他說。
但無疑,這樣的選擇並不容易。在2016年5月13日的筆記中,他這樣寫(xie) 道:“每個(ge) 人都會(hui) 老去,缺席了陪伴父母衰老的時光,等到想要彌補的時候,也許剩下的隻是永久的遺憾。養(yang) 老是每名子女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yi) 務。多抽點時間陪陪父母,和他們(men) 一起慢慢地變老,把辛勞和孤獨從(cong) 他們(men) 身邊趕跑,把幸福的笑容長久地定格在他們(men) 的臉上,讓他們(men) 享受歡樂(le) 安詳的晚年。”
他是一個(ge) 英雄,也是一個(ge) 凡人。那個(ge) 特殊的年代,在盡孝和工作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但是,母親(qin) ,是他心裏永遠的痛啊!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