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賢者,政之本也”這句名言,是2013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引用的。這句話的出處,是《墨子·尚賢》。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jun) 事家。墨子學說的核心是“兼愛”,就是像愛自己那樣無等差地去愛別人。圍繞著這個(ge) 核心,又有“非攻”(反對不義(yi) 戰爭(zheng) )、“尚賢”(尊奉賢人)等主張。墨子是人格極其高尚的人,在那個(ge) 以力相搏、不義(yi) 橫行的時代,他“日夜不休,以自苦為(wei) 極”,一生奔走號呼,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為(wei) 宣揚兼愛,以及反對兼並戰爭(zheng) 而不遺餘(yu) 力。他的人格和主張感召了很多人,特別是在下層民眾(zhong) 中,墨家的信徒尤多,所以墨家一度與(yu) 儒家並為(wei) 顯學。墨子死後,他的弟子及後學收集墨子的事跡和言論,整理成冊(ce) ,這就是《墨子》一書(shu) 。
《墨子》一書(shu) ,原有71篇,現存53篇,其中《尚賢》有上、中、下三篇,“尚賢者,政之本也”出自其中的上篇。文章的核心是討論尚賢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所謂“尚”,不僅(jin) 僅(jin) 是一般意義(yi) 上的使用,同時還有尊奉、倡導,以之為(wei) 社會(hui) 榜樣的意思;所謂“賢”,與(yu) 一般意義(yi) 上的“才”是不一樣的,它帶有很強的道德屬性,指的是那些既品格高尚、又富有才幹的人。墨子認為(wei) ,要想人口眾(zhong) 多、國家富足、社會(hui) 安定,就要尊崇、重用賢人,不管他的出身、地位如何,隻要有才有德,就給他以權力、地位、財富,讓他得到整個(ge) 社會(hui) 的尊重。隻有這樣,國家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
今天看來,墨子的主張不但在當時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yi) ,並且具有非常深遠的曆史影響。這種意義(yi) 與(yu) 影響主要可以分為(wei) 三個(ge) 方麵:第一,重用賢才,發揮他們(men) 的作用,可以直接對現實政治產(chan) 生重大的直接影響。第二,尊重賢能,提高他們(men) 的待遇,可以在社會(hui) 上形成很好的示範,營造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第三,突破門第、出身,唯賢是舉(ju) ,有利於(yu) 打破階層固化,促進社會(hui) 成員的垂直流動,增進社會(hui) 的活力。
先說第一點:“尚賢”對現實政治的影響。
我們(men) 在前麵說過,“賢”具有兩(liang) 點屬性:一是人品道德高尚,二是具有出眾(zhong) 的才能。重用他們(men) ,發揮好他們(men) 的一技之長,對建立現實的功業(ye) ,會(hui) 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與(yu) 那些有才無德的人相比,重用賢才,也會(hui) 減少很多難於(yu) 治理的後遺症。
再說第二點:“尚賢”對整個(ge) 社會(hui) 的示範和鼓勵作用。
典型的例子是燕昭王之重用郭隗。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本來就是特別弱小的一個(ge) 。公元前314年,齊國入侵燕國,殺死燕王噲,占領了薊地八座城池。燕國岌岌可危。燕昭王繼位之初,采納大臣郭隗的建議,構築黃金台,拜郭隗為(wei) 師,以此招攬天下英才。於(yu) 是,樂(le) 毅、鄒衍、劇辛等賢能之士,從(cong) 他國紛至遝來。在他們(men) 的輔佐下,燕國日益富強。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樂(le) 毅伐齊,連下七十餘(yu) 城,幾乎將齊國滅掉。對此,後人多引以為(wei) 鑒,並將其上升為(wei) 規律性認識,即“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
最後說第三點:“尚賢”對促進社會(hui) 成員垂直流動、增進社會(hui) 活力的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一方麵,老貴族中人才缺乏,已經不能滿足各諸侯國之間殘酷競爭(zheng) 的需要;另一方麵,隨著官府對知識壟斷的喪(sang) 失,一大批出身比較低微的士人崛起,他們(men) 也有強烈的向上的願望。此時,墨子提出統治者要打破血統界限,在社會(hui) 各個(ge) 階層中選拔有真才實學之人,在選賢、用賢等方麵提出了較係統的理論觀點和具體(ti) 方案,含有平等選拔人才的民主因素和合理使用人才的思想,這是具有曆史創新意義(yi) 的。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