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詳解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文化智慧

微信掃一掃 ×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句名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習(xi) 總書(shu) 記說:“科技競爭(zheng) 就像短道速滑,我們(men) 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後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駿馬一躍,也不會(hui) 達到十步;劣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遠;雕刻東(dong) 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會(hui) 刻斷;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屬和石頭都可以雕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於(yu) 擔當、勇於(yu) 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wei) 天下先的誌向和信心,敢於(yu)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於(yu) 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荀子集解》

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荀子集解》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出處,是《荀子》的《勸學》篇。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為(wei) “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又因“荀”與(yu) “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他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wei) 楚蘭(lan) 陵(位於(yu) 今山東(dong) 蘭(lan) 陵)令。

  荀子雖是儒家思想家,但他的思想和孟子有著很大差別。其中一點,就是孟子主張“性善”,而荀子主張“性惡”,這也就是荀子本身是儒者,卻能培養(yang) 出韓非、李斯這樣法家人物的原因。既然人性中有惡的一麵,就必須加強對人的後天教育,這也就是荀子如此重視後天的學習(xi) ,並將《勸學》一篇放在整部《荀子》的開端的原因。整篇文章可以分為(wei) 前後兩(liang) 大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學習(xi) 的重要性;後一部分,論述學習(xi) 的步驟、內(nei) 容、途徑等有關(guan) 問題。而開宗明義(yi) 的“學不可以已”則是貫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我們(men) 絕大多數人在中學時學過的《勸學》,就是從(cong) 《勸學篇》的第一部分節選而來的。

  具體(ti) 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其完整的上下文是這樣的:“積土成山,風雨興(xing) 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堆積土石成為(wei) 高山,風雨就從(cong) 這裏興(xing) 起;匯積水流成為(wei) 深淵,蛟龍就從(cong) 這裏產(chan) 生;積累善行養(yang) 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會(hui) 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一步一步地積累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裏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溪流,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跨躍一次,也超不過十步遠近;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很遠的地方),它的成績來源於(yu) 走個(ge) 不停。比如刻東(dong) 西,如果刻幾下就停了下來,那麽(me) 腐爛的木頭也是刻不斷的;但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麽(me) 金屬、石頭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土壤裏的水,這是由於(yu) 它用心專(zhuan) 一;螃蟹有六條腿,兩(liang) 個(ge) 蟹鉗,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wei) 它用心浮躁啊。

  這段話所要強調的,是“積累”在學習(xi) 中的重要性。在作者看來,持之以恒的努力,遠遠比聰穎的天分重要得多。

  一個(ge) 明顯的例子是曾國藩。按照成就而言,曾國藩無疑是成功者中的成功者。他組建湘軍(jun) ,平定了太平天國,扶大廈之將傾(qing) ,挽狂瀾於(yu) 既倒,被封為(wei) 一等侯。他主持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shu) 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堪稱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他留下了《曾國藩家書(shu) 》,成為(wei) 後世有誌者砥礪操守、學習(xi) 做人做事的教科書(shu) 。他的道德人品受到後世的讚譽,被譽為(wei) “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像

曾國藩像

  我們(men) 很可能以為(wei) ,這樣一個(ge) 不世之才,定然是絕頂聰明之人。恰恰相反,曾國藩其實並不聰明。一則小故事說明了他資質的愚笨。曾國藩小時候就不是那種才氣縱橫的人。他中秀才很晚,考了7次,到23歲才以全縣倒數第2的名次考中了秀才。曾國藩小時候有多笨,有一則史料是這樣說的,曾國藩夜裏讀書(shu) ,有一個(ge) 賊到他家偷東(dong) 西,藏在房梁上,準備等曾國藩入睡後就動手。曾國藩那天晚上背一篇文章,可是怎麽(me) 都背不會(hui) ,於(yu) 是就一直沒有睡。那個(ge) 賊實在是等不了了,隻好從(cong) 房梁上下來,揚長而去,臨(lin) 走時還憤憤不平地指著曾國藩,說你這麽(me) 笨,還讀什麽(me) 書(shu) 。

  對於(yu) 自己的愚鈍,曾國藩也是承認的。他常說:“吾生平短於(yu) 才”“秉質愚柔”。說自己讀書(shu) 做事速度很慢:“餘(yu) 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yu) 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yu) 或沉吟數時不能了。”看書(shu) ,別人看好幾行,曾國藩隻能看一行;做事,別人做好了幾件事,曾國藩卻一件事還沒有辦完。

  那麽(me) 曾國藩是怎樣以不突出的資質,最終成就了世上少有的功業(ye) 呢?

  隻有一條,那就是踏踏實實地努力,勤勤懇懇地付出。

  他讀書(shu) 是如此。曾國藩小時候跟隨父親(qin) 讀書(shu) ,如果不讀懂上麵的一句,就不讀下麵的一句。不讀完上一本書(shu) ,就不讀下一本書(shu) 。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務,當天的任務不完成,就絕不休息。對於(yu) 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學習(xi) ,曾國藩後來回憶說:“國藩愚陋,自八歲侍府君於(yu) 家塾,晨夕講授,指畫耳提,不達則再詔之,已而三複之;或攜諸途,呼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徹乃已。”

  他做事是如此。曾國藩起家,靠的是軍(jun) 功,而他打仗的戰略戰術歸納起來就是六個(ge) 字:“結硬寨,打呆仗。”所謂“結硬寨,打呆仗”,就是曾國藩帶兵,每到一處,必然要壘高牆、挖深溝,牆高八尺厚一尺,溝深一尺。壕溝外是花籬,花籬要五尺,埋入土中兩(liang) 尺,花籬有兩(liang) 層或者三層,用來防禦敵軍(jun) 的馬隊。這樣,行動雖然緩慢,但有了固若金湯的營寨,就已經立於(yu) 不敗之地了。

  他做人還是如此。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曾國藩立誌自新,發誓要做聖賢,從(cong) 此便開始對自己一絲(si) 不苟的改造。他的方法就是做“日課”,每天以聖人的標準來對照自己,老老實實地對自己進行監督、反思,並寫(xie) 在日記中,然後改進。就這樣,他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毅力,終於(yu) 將自己的人生提到很高的境界。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叫“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這話說得很有道理。這世界上有許多聰明人,他們(men) 依仗自己的聰明,總是想取巧,總是想走捷徑,結果一事無成,這就是《勸學篇》中所說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關(guan) 於(yu) 天分和勤勞的關(guan) 係,流傳(chuan) 很久的一句名言是愛迪生說的:“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不知曾被多少人當作座右銘,不知給了多少覺得自己天分稍弱,但相信“勤能補拙”的老實人以向上的激勵。但是,不知道從(cong) 什麽(me) 時候起,坊間忽然流行起了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愛迪生的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個(ge) 說法,真不啻是一種五雷轟頂的打擊。它給人一種感覺,就是聰明是天生的,了不起的成就都是那些聰明人做出來的,對於(yu) 資質一般的人來說,再怎麽(me) 努力也是沒有用處的。

  但實際上,這所謂“愛迪生的後半句話”,完全是子虛烏(wu) 有的捏造。實際上,查閱英文世界的資料,愛迪生對於(yu) 天才和勤奮的話語,曾經有過幾個(ge) 版本,為(wei) 了便於(yu) 大家理解,我就直接說翻譯過來的漢語吧。第一個(ge) 版本很簡單,就是我們(men) 平常所熟知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另外兩(liang) 個(ge) 版本則是:“我沒有一項發明是碰巧得來的。當看到了一個(ge) 值得人們(men) 投入精力、物力的社會(hui) 需求有待滿足後,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實驗,直到它化為(wei) 現實。這最終得歸於(yu) 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以及“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因此,天才不過是一個(ge) 經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聰明人而已”。無論哪個(ge) 版本,強調的都是努力工作、辛勤付出、注重積累的重要性,而沒有一個(ge) 版本能夠得出所謂“靈感比汗水更重要”的結論。實際上,以愛迪生發明白熾燈為(wei) 例,他在進行這項發明時,光收集資料就用了200個(ge) 筆記本,為(wei) 了找到合適的燈絲(si) ,他先後用過銅絲(si) 、白金絲(si) 、鐵絲(si) 甚至頭發絲(si) 等一千六百種材料,最後才選定鎢絲(si) 作為(wei) 燈絲(si) 的材料,並沿用至今。這樣一個(ge) 反複強調自己是靠“一次次地做實驗”,並且在實驗中耗盡心血才取得最後成功的人,怎麽(me) 可能說出“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的話語呢?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6日 11:46      來源:ky体育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