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句話,是2014年5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裏,談到加強道德修養(yang) 時引用的。習(xi) 總書(shu) 記說:“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yang) 大德者方可成大業(ye) 。同時,還得從(cong) 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hui) 勞動、學會(hui) 勤儉(jian) ,學會(hui) 感恩、學會(hui) 助人,學會(hui) 謙讓、學會(hui) 寬容,學會(hui) 自省、學會(hui) 自律。”諄諄教誨,語重心長,充滿了對青年成長的殷切關(guan) 懷和期望。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出處是《周易·益》。《周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書(shu) ,它內(nei) 容玄妙深奧,幾乎無所不包,舉(ju) 凡宇宙天文、曆史規律、思維邏輯,堪稱應有盡有,奠定了我國古代基本哲學體(ti) 係和主流觀察認知方式的基礎。“益”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原文為(wei)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意思是,遇此卦適於(yu) 有所前往,有所追求,利於(yu) 渡過大江大河,《象辭》解釋為(wei) ,本卦上卦為(wei) 巽,巽就是風;下卦為(wei) 震,震就是雷。君子見到風鼓雷鳴會(hui) 因驚恐而產(chan) 生敬畏,所以見到美好的事物就自覺去學習(xi) ,自己有過失就努力改正。它實際包含著兩(liang) 個(ge) 重要的方麵:一是態度,對於(yu) 好的事物要心存向往,對待自己的錯誤有所認識;二是行動,要把對善的心動化為(wei) 行動,要對已經認識到的錯誤進行實際的改正。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樹立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關(guan) 於(yu) “善”與(yu) “過”的態度標準,對後世產(chan) 生了深淵的影響,樹立了中國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中克己修身、養(yang) 德向善的品格要求。比如孔子就曾經感慨:“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把有人發現、指正自己的過失當作幸運的事。又說:“擇其善者而從(cong)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這與(yu) 益卦中的思想一樣,追隨美好的事物、改正不好的地方,本來就是修身養(yang) 德所必須走的路。從(cong) 這裏我們(men) 可以看出,即使是聖賢,也無法保證從(cong) 來不犯錯,何況是普通人呢?所以,從(cong) 善和改過的不同態度和處理方式,拉開了人與(yu) 人之間的距離。《論語·子張》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品德高尚的人犯了錯誤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明顯,改正了,則人人都會(hui) 敬仰他。而“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犯錯誤後的反應是不停地為(wei) 自己找理由、推卸責任。
這就是“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的出處和大致背景。這句古老的格言,突破了環境、時代、地位、學說的種種約束而閃爍著智慧的光彩,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能從(cong) 中獲益良多。
比如春秋時期晉國的主帥欒書(shu) 。晉成公八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前去解圍。楚國的軍(jun) 隊知難而退,不戰而走。晉國大將趙同、趙括不想無功而返,於(yu) 是就想順路攻打蔡國,而欒書(shu) 也就聽從(cong) 了他們(men) 的主張。這時候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個(ge) 謀士趕緊過來勸說:“這種不義(yi) 之戰,勝利不會(hui) 是榮譽,失敗將成為(wei) 恥辱。”欒書(shu) 在深思熟慮之後,果斷放棄了攻打蔡國的想法。《左傳(chuan) 》對此事稱讚說:“從(cong) 善如流,宜哉!”(《左傳(chuan) ·成公八年》)實際上,從(cong) 當時的情勢來看,晉國攻打蔡國的戰役一旦爆發,必將引發各大諸侯國之間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很難取得完全的勝利。就算僥(jiao) 幸獲勝,但是留下的惡名和對國力的損傷(shang) 也很難彌補。欒書(shu) 善聽人言,使得晉國避免了一場很大的麻煩,這就是“見善則遷”的力量。
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晏子春秋》
對於(yu) 普通人來說,“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也是我們(men) 修身立業(ye) 的根本。齊國宰相晏子有個(ge) 馬夫,總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仿佛自己不是車前的馬夫,而是車裏的宰相。時間長了,估計大家都習(xi) 慣了,也沒人說他什麽(me) 。有一天,他的妻子湊巧看見了,自己的丈夫比宰相還趾高氣昂,這怎麽(me) 行呢?於(yu) 是,妻子勸告他說:“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wei) 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wei) 足,妾是以求去也。”身居高位的人尚且那麽(me) 謙恭,你有什麽(me) 可驕傲的呢?馬夫恍然大悟,此後時時注意保持謙遜有禮的態度。麵對馬夫的改變,晏子感到奇怪,就問他:“你怎麽(me) 了?”馬夫就把妻子的勸誡告訴了晏子,晏子聽後大為(wei) 欣賞,推薦馬夫做了大夫。試想,如果這位馬夫麵對妻子的話不是從(cong) 善如流地“有過則改”,那麽(me) 他的一生充其量也就是個(ge) 熟練的馬夫而已吧。(《晏子春秋·內(nei) 篇雜上》)
反麵的例子也有很多。
比如春秋時期的晉靈公。他沉迷聲色,濫殺無辜,大臣士季向他進諫,晉靈公馬上表示:“吾知所過矣,將改之。”士季聽了非常高興(xing) ,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可惜士季白高興(xing) 一場,晉靈公並沒有像士季所想象的那樣“過而能改”,他隻是隨口一說,該怎樣還是怎樣,最後落得個(ge) 被臣下刺殺的下場。(《左傳(chuan) ·宣公二年》)
又如北宋的徽宗皇帝。每次金兵打過來的時候,朝廷就緊張起來,趕緊請一群士人來討論政治得失和退兵之策。可是金兵一走,朝廷那根緊張的弦就鬆下來了,開始嚴(yan) 禁人們(men) 議論國事。等到下一次金兵打過來,朝廷又請士人來議事。當時有民謠嘲諷說:“城門閉,言路開;城門開,言路閉。”(《大宋宣和遺事》)這樣三番五次折騰的結果,就是徽欽二帝最終為(wei) 金國所擄,宋朝隻能偏安江南一隅,苟延殘喘。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前事之成,後事可學。大到國家,小到每個(ge) 人,都是這樣。對於(yu) 國家來說,想要最大程度地有善可從(cong) 、知過能改,就必須擁有博大的心胸和敏銳的耳朵。用心胸去容納天下的事物,好的就去學習(xi) ,不好的就引以為(wei) 戒。一個(ge) 自信的國家必定是一個(ge) 文化自信的國家,而一個(ge) 文化自信的國家也必然是一個(ge) 從(cong) 善如流的國家。輝煌的漢唐文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它們(men) 百川歸海的氣勢,如果不能包容、不能接納,見到好的不去學習(xi) ,有過失不去改正,甚至不知道自己是錯的,那繁盛從(cong) 何而來呢?今天,國家治理的完善,要聽民眾(zhong) 的聲音,要聽社會(hui) 各界的聲音,還要聽世界的聲音。廣心懷,善傾(qing) 聽,才能為(wei) 從(cong) 善改過創造最充足的條件。
同理,個(ge) 人的完善也離不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玉不琢,不成器,人們(men) 往往天生有為(wei) 自己的行為(wei) 找理由的傾(qing) 向,要抑製這一傾(qing) 向,就需要後天的修煉。從(cong) 善改過的力量可以來自於(yu) 內(nei) ,也可以來自於(yu) 外。
內(nei) 在的力量是自我內(nei) 心的啟發。自省是中華傳(chuan) 統性格中的一個(ge) 重要特質,如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wei) 人謀而不忠乎?與(yu) 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an) 不習(xi) 乎?”(《論語?學而》)這就是靠自己內(nei) 心的反省及時發現錯誤。
外在的力量來自於(yu) 觀察和傾(qing) 聽。大多數人每天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們(men) 應該開拓視野,善於(yu) 觀察,見到好的就去學習(xi) ,見到不好的就用來警戒自己。特別是現在這個(ge) 傳(chuan) 媒發達的時代,我們(men) 能了解到大善大惡、小善小惡的幾率大幅度提高,個(ge) 人從(cong) 善戒惡的參照體(ti) 和機會(hui) 也隨之增加,如此就更應當培養(yang) 自己觀察和學習(xi) 的習(xi) 慣。善於(yu) 傾(qing) 聽,就要多聽聽家人的話、朋友的話、同事的話這一類來自我們(men) 身邊的聲音,要聽陌生人的聲音,甚至要聽對手的聲音。有個(ge) 寓言說,每人身上都有兩(liang) 個(ge) 袋子,一個(ge) 用來裝他人的錯誤,一個(ge) 用來裝自己的錯誤,前者掛在身前,後者係在身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我們(men) 的不足在哪裏,旁人常常比我們(men) 自己看得更清楚。認真聆聽、思考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如果確實如此,那我們(men) 收獲的是無價(jia) 珍寶;如果是別人誤會(hui) 了,也可以用來勉勵我們(men) 自己。
有了認識,更要有行動。俗話說,知易行難。學習(xi) 好的,改正錯的,說來人人都知道,真正做到卻不容易。不過,萬(wan) 事開頭難,首先要樹立堅定的行動信心,邁出第一步,後麵的步伐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之後就要繼續堅持。行百裏者半九十,許多不良習(xi) 慣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但是多堅持一秒,多堅持一步,我們(men) 就能取得多一分的改變。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