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詳解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文化智慧

微信掃一掃 ×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句名言,是2014年6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改進人才培養(yang) 機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要堅持競爭(zheng) 激勵和崇尚合作相結合,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有序流動。”

柳宗元塑像

柳宗元塑像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出處,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chuan) 》。這是柳宗元為(wei) 一個(ge) 種果樹的能手郭橐駝寫(xie) 的傳(chuan) 記。“橐駝”是駱駝的意思,一個(ge) 人,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這麽(me) 個(ge) 名字?原來他從(cong) 小就得了佝僂(lou) 病,背部隆起,就像駱駝一樣,鄉(xiang) 裏人就給他起了“橐駝”這麽(me) 個(ge) 外號。他知道後不但不生氣,還說這個(ge) 外號起得好,幹脆連原來的名字也不要了,就叫“郭橐駝”。

  郭橐駝種果樹的技藝神奇到什麽(me) 程度?隻要他栽下的,或是遷移的,就沒有不活的,不但都能活,而且比別的樹長得壯,結得果實也特別大特別多。因為(wei) 這個(ge) 緣故,長安城裏請他幫忙栽樹的人絡繹不絕。偷偷觀察他、學習(xi) 他的人也不少,可無論如何都達不到他的水平。

  於(yu) 是就有人向郭橐駝請教這其中的奧秘。郭橐駝說我哪裏有什麽(me) 本領能讓果樹活得長、結果多呢,我不過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意思是順應果樹自然的生長規律,讓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長罷了。種樹的關(guan) 鍵,無非就是這幾樣:根部要舒展,根旁盡量用原土,培土要弄平,土要搗結實。做到這幾樣後,就不要再管它了。打個(ge) 比方吧,栽種時要像對孩子一樣細心,栽好後就像對垃圾一樣棄之不顧。這樣,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就會(hui) 按照自己的本性茁壯成長。我隻是不人為(wei) 地幹擾它生長,不妨礙它結果罷了,哪裏有什麽(me) 讓它長得高大茂盛、結果又早又多的辦法呢?你再看別人,他們(men) 種樹時樹根蜷曲著,土也是新的,而且不是多就是少。也有的人在種樹時注意到了這些,但種好之後又總擔心樹能不能活,於(yu) 是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甚至用指甲劃破樹皮看看它是死是活,用手搖晃樹幹看它栽得是否結實。這樣一來,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失去了。他們(men) 這麽(me) 做的動機是出於(yu) 愛惜,但結果卻是嚴(yan) 重的傷(shang) 害。這就是別人種樹都種不過我的緣故啊!

  這就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句話的出處。讀過柳宗元這篇文章的人,都對郭橐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雖然是個(ge) 手藝人,地位不高,但對自身技藝的理解和把握已經上升到“天道”的高度了。如果生在當代,他就像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樣,也一定可以獲得一個(ge) “果木之神”的稱號而風靡全世界。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當我們(men) 循著柳宗元提供的線索尋找這個(ge) “果木之神”的蛛絲(si) 馬跡時,卻沒有獲得更多的線索。如今學界對於(yu) 郭橐駝的基本看法是,他是柳宗元杜撰出來的一個(ge) 人物,而他之所以杜撰出這樣一個(ge) 人物用意就是借這篇“養(yang) 樹”的文章,表達其“養(yang) 人”的理念:就像栽樹需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一樣,為(wei) 政者不應該時時擾民,因為(wei) 這些繁縟的政令,哪怕是出於(yu) 愛民的善意,也常常會(hui) 造成意想不到的幹擾和麻煩。

  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看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這句話雖然是柳宗元說的,但這句話背後,卻體(ti) 現著非常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思想,這個(ge) 思想,就是“無為(wei) ”。

  說起“無為(wei) ”,一般人常會(hui) 有兩(liang) 種誤解:第一,僅(jin) 僅(jin) 把它和道家思想掛起鉤來;第二,認為(wei) “無為(wei) ”就是什麽(me) 也不做。實際上,這兩(liang) 個(ge) 看法都是錯誤的。首先,“無為(wei) ”的思想早在《周易》中就已經出現了,《周易》不僅(jin) 被道家視為(wei) 經典,同時也被儒家、法家等學派奉為(wei) 經典,所以不僅(jin) 道家談無為(wei) ,儒家、法家,也都在談無為(wei) 。其次,“無為(wei) ”絕不是“什麽(me) 也不做”,它實際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無為(wei) 而為(wei) ”,就是“以不做為(wei) 做”;二是“順性而為(wei) ”,就是“按照事物的規律做”;三是“為(wei) 而無為(wei) ”,就是“做得非常自然,看起來就像什麽(me) 都沒做”。

  具體(ti) 到郭橐駝種樹,實際上這幾點都包括了。郭橐駝在栽樹的時候,小心地將樹根弄舒展,盡量多帶原土,認真將培土搗實弄平,這是按照樹的本性“順性而為(wei) ”;把樹種好以後就完全放開手不去管它,這是“無為(wei) 而為(wei) ”;最後的效果,是樹木按照本來的天性生長,完全沒有人工的幹預,這是“為(wei) 而無為(wei) ”。他的做法,真是完美契合了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就像熬小魚,把適當的調料、水以及小魚放在鍋裏,調到合適的火候,然後在合適的時機開鍋就好;你若總是翻攪,小魚就碎作一團了。

  柳宗元為(wei) 什麽(me) 寫(xie) 這篇文章?他在文章的最後借郭橐駝之口說出了當時官府普遍存在的一個(ge) 問題,就是不少官員喜歡頻繁地發布政令,看起來似乎非常愛民,但最終給百姓帶來的是災禍。比如有的官員就不時派小吏到鄉(xiang) 下,把村民召集到一起,督促他們(men) 努力耕種、多多種樹、勤奮織布等等,他哪裏知道,大家本來過得好好的,這些小吏一來,光是接待就讓鄉(xiang) 民們(men) 應接不暇了,哪裏還能好好從(cong) 事生產(chan) 呢?結果百姓反而被弄得疲憊不堪。

  柳宗元說的是唐朝的事情,但個(ge) 中教訓卻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唐朝。從(cong) 曆史上來看,一個(ge) 朝廷在管理上容易出現的問題無非是兩(liang) 點:一個(ge) 是失之鬆懈,該管的事情不管;另一個(ge) 是失之嚴(yan) 密,管了太多不該管的事情。人們(men) 往往對第一種持批評的態度,而對第二種問題認識嚴(yan) 重不足。其實,過寬和過嚴(yan) 都不好,最好的尺度,就是郭橐駝式的:該管的時候,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認真;不該管的時候,就像忘記了它的存在一樣。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是以種樹來說明政府治理的道理的。其實,這個(ge) 道理絕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政府事務的管理,而是可以延伸到一切包含管理的場合之中。比如對於(yu) 單位的領導者來說,大撒把固然不好,但領導者如果擁有一雙“停不下來的手”,其結果就是自己反而成了單位最大的肇事者;而離我們(men) 普通人更切近的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少數不負責任的父母對孩子放任不管自然是錯誤的,但絕大多數家長更要牢記的,恐怕還是“該放手時需放手”。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6日 11:50      來源:ky体育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