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詳解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統文化智慧

微信掃一掃 ×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這句名言是2015年1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第五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引用過的。習(xi) 總書(shu) 記說:“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沒有規矩不成其為(wei) 政黨(dang) ,更不成其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我認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的黨(dang) 內(nei) 規矩是黨(dang) 的各級組織和全體(ti) 黨(dang) 員必須遵守的行為(wei) 規範和規則。黨(dang) 的規矩總的包括什麽(me) 呢?其一,黨(dang) 章是全黨(dang) 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其二,黨(dang) 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dang) 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麵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其三,國家法律是黨(dang) 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法律是黨(dang) 領導人民製定的,全黨(dang) 必須模範執行。其四,黨(dang) 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工作慣例。”

呂不韋雕像

呂不韋雕像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的出處,是戰國時期秦國相國呂不韋與(yu) 其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有十二紀,八覽,六論,引文即出自其《不苟論》中的《自知》篇。其相對完整的上下文是:“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ju) 過也。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猶甚。存亡安危,勿求於(yu) 外,務在自知。”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要想知道平直與(yu) 否,就必須借助水準墨線;要想知道方圓與(yu) 否,就必須借助圓規矩尺;君主要想知道自己正確與(yu) 否,就必須任用正直之士。所以天子設立輔弼之臣,設立太師、太保之類,都是要他們(men) 指出自己的過失。人本來就不容易有自知之明,身為(wei) 君王而能客觀地估量自己,就更是難上加難。國家的存亡安危,不必到外部尋找理由,首要之事,就是要對自己有個(ge) 清晰的認識。

  “存亡安危,勿求於(yu) 外,務在自知”,這沉甸甸的話語,說明了呂不韋對君主的自知重視到了怎樣的程度。為(wei) 什麽(me) 呂不韋對君王要有自知之明如此看重呢?原因很簡單,在春秋戰國的曆史之中,因為(wei) 不自知而犯下嚴(yan) 重的錯誤,乃至於(yu) 身死國滅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呂不韋在《不苟論》裏舉(ju) 了幾個(ge) 例子,分別是楚成王、齊莊公、吳王夫差、智伯瑤,以及宋國和中山國的國君等。

  在呂不韋所列舉(ju) 的這些君主中,典型的“不自知”之君,莫過於(yu) 宋襄公與(yu) 中山王厝了。

  宋國本來是小國,但宋襄公卻一心想著稱霸天下。他手下的大臣都勸他,說一個(ge) 小國而要當霸主,一定會(hui) 給國家帶來災難,但宋襄公卻不為(wei) 所動。他第一次召開諸侯會(hui) 盟,就被楚成王設伏兵捉住,後來在其他諸侯的斡旋下才獲得自由。但這一次的吃虧(kui) 並沒有警醒宋襄公的迷夢。他發兵攻打支持楚國的鄭國,楚國前來救援,兩(liang) 軍(jun) 交戰,結果宋軍(jun) 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傷(shang) ,並在不久後死去。

  中山王厝的情況也與(yu) 之類似。中山是夾在燕國、趙國之間的小國,曾經被魏國所滅,後靠齊國的幫助而複國,所以其立國的重要基礎就是齊國的支持。公元前334年,魏國聯絡趙國、韓國、燕國、中山國一起稱王,意圖抗衡秦國、齊國、楚國這三個(ge) 強國的聯合陣營。中山王厝自我膨脹,也想嚐一嚐和那些大國平起平坐的感覺,於(yu) 是接受了這個(ge) 建議。這就等於(yu) 背棄了齊國而倒向了趙、魏、韓、燕四國的陣營。齊國對中山稱王表示反對,但中山王厝堅持稱王,從(cong) 此失去了齊國的支持,也種下了中山被趙國所滅的根由。

  既然“自知”是如此重要,那麽(me) 怎樣才能有“自知”呢?呂不韋的答案是:要知道平直與(yu) 否,就必須借助水準墨線;要知道方圓與(yu) 否,就必須借助圓規矩尺。君主要想知道自己正確與(yu) 否,就必須任用正直之士。他們(men) 的直言進諫,就是君主的水準墨線和圓規矩尺,隻有聽取他們(men) 的意見,君主才能把自己的錯誤降到最低。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的出處和上下文就是這樣。很明顯,呂不韋這一番話,是講給“人主”也就是君王聽的。但是,它所適用的人群,卻不局限於(yu) 君主。我們(men)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ge) 道理對於(yu) 任何人都是適用的。君主的自知很難,因為(wei) 手握重權,又身在重重宮殿之中,所接觸到的人,按照《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說的“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ei) 莫不有求於(yu) 王”,在這樣一種信息被嚴(yan) 重扭曲的情況下,人主要有一個(ge) 清晰的自我認識,當然很不容易。但是,我們(men) 普通人,有自知之明就很容易嗎?絕對不是。呂不韋說得好:“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猶甚。”我們(men) 都是很容易陷入“不自知”的陷阱中的,隻不過君主容易陷得更深,後果更為(wei) 嚴(yan) 重罷了。人的精神中包含著理性與(yu) 非理性兩(liang) 個(ge) 部分。我們(men) 可能會(hui) 覺得,理性是我們(men) 精神的真正主宰,非理性隻是偶爾發作,很快會(hui) 被我們(men) 的理性所打敗。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現代心理學已經充分揭示出,我們(men) 的主要決(jue) 定,其實都是由非理性的部分做出的,理性隻是在決(jue) 定已經做出的情況下才站出來,為(wei) 我們(men) 的決(jue) 定尋找合理性,以及如何才能讓決(jue) 定變為(wei) 現實。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假如拿“君臣佐使”來打比方的話,“非理性”才是我們(men) 精神的君主,而理性不過是大臣。

  正因為(wei) 非理性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的比重太大,所以我們(men) 的自我認識就經常是不準確的。你隨便打開一本心理學方麵的著作,就會(hui) 發現裏麵有很多描述人在認知偏誤方麵的各種“效應”,什麽(me) “自利偏誤”啦,什麽(me) “稟賦效應”啦,什麽(me) “故事偏誤”啦,什麽(me) “過度自信效應”啦,什麽(me) “框架效應”啦,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而所有這些,其實描述的都是一個(ge) 問題:就是我們(men) 很難正確、更不要說準確地認識自己,而這種偏誤,一般都是對自己的高估,包括能力,也包括道德水準。

  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就難免會(hui) 出現偏差,從(cong) 而給自身帶來很大的麻煩。而如果你正好掌握著較大權力、較多的社會(hui) 資源,就會(hui) 給社會(hui) 帶來很大的損害。

  那麽(me) ,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辦?這就要說到呂不韋在《自知》中給我們(men) 的建議了:“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這個(ge) “規矩”和“準繩”,對於(yu) 不同身份的人來說,內(nei) 涵也有所不同。對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員來說,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的四條:其一,黨(dang) 章是全黨(dang) 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其二,黨(dang) 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dang) 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麵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其三,國家法律是黨(dang) 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全黨(dang) 必須模範執行。其四,黨(dang) 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工作慣例。

  那麽(me) ,怎樣才能真正地守住準繩和規矩呢?無非是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方麵。

  所謂內(nei) 在方麵,就是自覺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yang) ,用理性的力量來規範自己。既然我們(men) 精神中的非理性部分很容易出問題,那麽(me) 我們(men) 就要想方設法地用理性來規範非理性的部分,直至讓精神中非理性的部分也都完全合乎理性的要求。這其實也就是孔子所說的那種“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規矩已經成為(wei) 你的下意識,你無論怎麽(me) 想,都不會(hui) 超出理性所允許的範圍。這當然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孔子講到自己一生狀態的變化時說:“吾十有五而有誌於(yu) 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他也是直到古稀之年才達到這個(ge) 境界的。這是一個(ge) 長期自我修養(yang) 的過程,需要我們(men) 持之以恒地努力。

  所謂外在方麵,就是要接受來自主體(ti) 之外的規矩約束。我們(men) 剛才說過,達到“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很難的,而隻要還沒有達到這個(ge) 境界,則外在的約束就是不可或缺的。這些外在的規矩和約束,可能有時會(hui) 讓我們(men) 感到不舒服,但如果沒有它們(men) ,我們(men) 就會(hui) 偏離正道,在邪路上越走越遠。這就好比西行路上的孫悟空,隻要一天野性未馴,緊箍咒就一天不能從(cong) 頭上摘下來。雖然它時常會(hui) 給悟空帶來痛苦,但卻是他能夠走到西天、終成正果的最大保障。對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來說,就是各級黨(dang) 組織要把嚴(yan) 守紀律、嚴(yan) 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努力在全黨(dang) 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各級黨(dang) 委要加強監督檢查,對不守紀律的行為(wei) 進行嚴(yan) 肅處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men) 黨(dang) 在90多年的探索與(yu) 奮鬥中形成的規矩,是成功的法寶,也是每個(ge) 黨(dang) 員的立身之本,值得我們(men) 認真記取並切實遵守。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專(zhuan) 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傳(chuan) 統文化智慧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10日 18:45      來源:ky体育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