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這句名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的。它的出處,是北宋趙湘《南陽集》中的《本文》篇。
趙湘是北宋著名文人,是宋初“晚唐體(ti) ”的代表詩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對宋詩及宋代古文運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本文》是一篇文論,“本文”就是“探究文章根本”的意思。其大意,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要想作文,先要做人,所謂“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想要教化天下,一定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族,端正自身的品行,這是聖賢之道,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堅固了,文章才會(hui) 好,後世那些不在聖賢之道上下功夫,而津津於(yu) 文章技巧的人,都是舍本逐末。
以上是“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的出處和上下文語境。
這句話雖然出自趙湘的文章,但推究其本源,還應當上溯到《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yu) 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裏提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所謂“八條目”,即人生修養(yang) 的八個(ge) 步驟。這“八條目”又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類:“格致誠正”乃是內(nei) 修的功夫,“修齊治平”乃是外修的功夫。
從(cong) 趙湘《南陽集》所留下來的詩文,以及後人提到趙湘時所做的評價(jia) 來看,趙湘不但是自己認真相信這些、認真施行這些,並且也把這些作為(wei) 家風傳(chuan) 給了後世子孫。雖然他34歲就英年早逝,除《南陽集》外沒有給我們(men) 留下太多的東(dong) 西;不過,好在他有一個(ge) 極其出色的孫子,就是在當時與(yu) 包拯齊名,被稱為(wei) “鐵麵禦史”,後世以“清白文化”而著稱的千古名臣趙抃。在血緣與(yu) 信念的傳(chuan) 承中,讓我們(men) 看到了優(you) 秀家風的力量,看到了道德之本所能開出的燦爛之花。
趙抃為(wei) 官清廉。他出任成都轉運使,隨身隻帶一琴一鶴。後來稱人為(wei) 官清廉,常用此語。趙抃在渡四川清白江時,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發誓說:“吾誌如此江清白,雖萬(wan) 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此後,這條江被稱為(wei) 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區又因清白江而得名。?趙抃白天處理完公務,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詞。有人好奇,問他在向上蒼密告什麽(me) ,趙忭笑笑說:“哪是什麽(me) 密告呀!無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在心裏說上一遍,借以反思。倘若一個(ge) 人在那種場合都不好意思啟口,那就說明他必定做了什麽(me) 不該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趙抃官至參政知事(副宰相),卻一生“不治家產(chan) ”,過著儉(jian) 仆的生活。他的膳食以蔬菜為(wei) 主,不得已也隻是增添一碗肉罷了。
趙抃不僅(jin) 嚴(yan) 於(yu) 律己,對子孫族人也嚴(yan) 加約束。趙抃在衢州的房子很狹小,弟侄為(wei) 了討好他,曾以高價(jia) 買(mai) 下毗鄰的房子拓寬府第,他知道後立即讓弟侄退房。為(wei) 了教育子侄,他還特別寫(xie) 了一首詩進行誡勉:“進欲安舒退欲恬,要將高行與(yu) 文兼。吾門自昔傳(chuan) 清白,盛世於(yu) 今重孝廉。孔氏性情歸利正,仲舒仁義(yi) 事摩漸。人生試看無聞者,徒爾區區歲月添。”(《信筆示諸弟侄子孫》)他的高標懿行,在當時就被人們(men) 奉為(wei) 表率,像同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宰相韓琦評價(jia) 其為(wei) “世人標表,蓋以為(wei) 不可及”,稱讚他是世人的榜樣,包括自己在內(nei) 的所有人都比不上。趙抃死後,大文豪蘇東(dong) 坡在為(wei) 他所寫(xie) 的像讚中,讚譽其人品操守“玉比其潔,冰擬其瑩”,並虔心盡意地為(wei) 他寫(xie) 下了長達三千五百字的《趙清獻公神道碑記》。清代浙江總督李之芳為(wei) 趙抃祠題匾“官箴師範”,清末衢州知府譚瑞東(dong) 譽其為(wei) “第一流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