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經典名句。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優(you) 勢兵力打殲滅戰要從(cong) 各地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們(men)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就全國而言,下一步要重點解決(jue) 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問題。我在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聽取脫貧攻堅情況匯報時就提出,要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壯大集體(ti) 經濟,完善基礎設施,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裏’。隻要我們(men) 集中力量,找對路子,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地區的群眾(zhong) 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對生態環境脆弱的禁止開發區和限製開發區群眾(zhong) 增加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對因病致貧群眾(zhong) 加大醫療救助、臨(lin) 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對無法依靠產(chan) 業(ye) 扶持和就業(ye) 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這些硬骨頭。”
“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的出處,是《十一家注孫子》中杜佑對《孫子兵法·虛實篇》的注解。
《孫子兵法》在中國號稱“兵學聖典”,所以曆代為(wei) 其作注解的自然不少。南宋時期,吉天保匯集了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張預等十一人對孫子的注解,總成一書(shu) ,這就是《十一家注孫子》。
杜佑(735-812),就是吉天保選出的為(wei) 孫子做注的十一家之一。他字君卿,京兆萬(wan) 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他均擔任宰相之職,為(wei) 唐朝後期的政治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杜佑雖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但仍手不釋卷。公務之餘(yu) ,他博覽古今典籍及曆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製度的源流,耗時三十六年,於(yu) 唐貞元十七年(801)撰成《通典》二百卷,分為(wei) 食貨、選舉(ju) 、職官、禮、樂(le) 、兵、刑法、州郡、邊防九典,記述了遠古黃帝時期至唐朝天寶末年的製度沿革,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記述曆代典章製度的典誌體(ti) 史書(shu) 。
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孫子兵法》
“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就是吉天保從(cong) 《通典》中有關(guan) 《孫子兵法·虛實篇》的文字中輯錄出來的。其完整的上下文是這樣的:“夫善戰者,必知戰之日,知戰之地,度道設期,分軍(jun) 雜卒,遠者先進,近者後發,千裏之會(hui) ,同時而合,若會(hui) 都市,其會(hui) 地之日,無令敵知。知之則所備處少,不知則所備處多。
備寡則專(zhuan) ,備多則分。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大意是說:善於(yu) 作戰的,對將要發生戰鬥的時間地點都有一個(ge) 準確的估計,然後就會(hui) 根據路途的遠近等情況有計劃地調撥軍(jun) 隊,距離遠的先出發,距離近的後出發,同時到達作戰地點。這樣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讓敵人知道。對於(yu) 將要發生戰鬥的時間地點,估算得越準確,就越能集中兵力,否則就會(hui) 失之於(yu) 分散。兵力分散,戰鬥力也就分散;兵力集中,戰鬥力才能集中。
杜佑對於(yu) 《虛實篇》的注解,是深合《孫子兵法》所提出的用兵之道的。《虛實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六篇。該篇的核心,就是通過種種辦法調動敵人,造成我強敵弱、我實敵虛的態勢,集中兵力打擊敵人,以獲得戰爭(zheng) 的勝利。在此篇中,孫子也談到了關(guan) 於(yu) 預先判斷作戰地點和作戰時間的重要性:“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hui) 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裏,近者數裏乎?”大致的意思是,預知交戰的時間地點,就可不遠千裏與(yu) 敵會(hui) 戰;但若預先不知道交戰地點,也不知道交戰日期,那就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也不能救援左翼,前鋒不能救援後衛,後衛也不能救援前鋒,更何況遠的相距數十裏,近的相距數裏的呢?不過,《孫子兵法》在這裏隻談到了預先判斷交戰時間地點的重要性,而杜佑則在如何調撥軍(jun) 隊以及如何形成優(you) 勢兵力以打擊敵人方麵,對孫子的戰略原則進行了補充發揮。
古往今來,無數戰例都證明了“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作為(wei) 軍(jun) 事指導原則的正確性。而對其極富天才性的闡釋與(yu) 運用,則莫過於(yu) 毛澤東(dong) 在1946年9月16日為(wei) 中共中央軍(jun) 事委員會(hui) 起草的《集中優(you) 勢兵力,各個(ge) 殲滅敵人》一文,以及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所取得的一係列輝煌的勝利。1946年9月,解放戰爭(zheng) 已經進行到第三個(ge) 月,在取得了與(yu) 國民黨(dang) 作戰的一些經驗後,毛澤東(dong) 寫(xie) 了這篇文章,對戰爭(zheng) 初期的經驗進行了科學的概括,以期進一步統一作戰思想,加快全國解放的步伐。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dong) 指出,“集中優(you) 勢兵力、各個(ge) 殲滅敵人的原則,是我軍(jun) 從(cong) 建軍(jun) 起十餘(yu) 年以來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也是戰勝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基本方法,不但必須應用於(yu) 戰役的部署方麵,而且必須應用於(yu) 戰術的部署方麵。”在隨後的1947年,毛澤東(dong) 又在《集中優(you) 勢兵力,各個(ge) 殲滅敵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jun) 事原則”。正是在以“集中優(you) 勢兵力,各個(ge) 殲滅敵人”為(wei) 核心的“十大軍(jun) 事原則”的指導下,解放軍(jun) 在總兵力僅(jin) 有127萬(wan) 人、裝備十分落後的情況下,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打敗了總兵力430餘(yu) 萬(wan) 、裝備遠比解放軍(jun) 先進的國民黨(dang) 軍(jun) 隊,創造了戰爭(zheng) 史上的神話。毛澤東(dong) 軍(jun) 事思想是對中國曆代優(you) 秀軍(jun) 事思想的繼承、總結、發揮和提升,是中國傳(chuan) 統優(you) 秀軍(jun) 事思想與(yu) 現代戰爭(zheng) 碰撞下產(chan) 生的優(you) 秀成果。我們(men) 當然不能簡單地說“集中優(you) 勢兵力,各個(ge) 殲滅敵人”就是解放軍(jun) 版的“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但這其中的傳(chuan) 承關(guan) 係則是很明顯的。
也許有人會(hui) 問,“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是對戰爭(zheng) 規律的總結,如今是和平年代,這句話是不是就失去了指導意義(yi) 了呢?不是的。這句話雖源自於(yu) 兵法,但其意義(yi) 絕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戰爭(zheng) 領域,它對於(yu) 我們(men) 處理人生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yi) 。
生活中,我們(men) 經常聽到“商場如戰場”“職場如戰場”等說法。這樣的說法,絕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比喻,而是有其內(nei) 在共通性的。有些領域的共通性一望而知,比如在商場上,在市場總體(ti) 有限的情況下,你與(yu) 競爭(zheng) 對手的交鋒就和戰場一樣,區別僅(jin) 僅(jin) 是所運用的“武器”不同。還有些領域,它是以任務的形式出現的,比如脫貧,比如教育,“敵人”是以自然或社會(hui) 的困難與(yu) 不利條件等形式出現的,而你要調動自己的所有資源、精力去克服它們(men) ,則仍然是與(yu) 戰爭(zheng) 相同的。
和層出不窮的問題相比,人的時間、精力、資源總是有限的。那麽(me) ,怎樣才能用有限的時間、精力,去成就你的事業(ye) 和人生呢?很簡單,就是要牢記“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的古訓,集中精力做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意味著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e) ,你的人生就應該適當地做減法而不是加法。在這方麵,曾國藩為(wei) 我們(men) 做出了出色的表率。
做減法,首先意味著你要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應酬,以及那些徒耗精力的欲望。曾國藩一生隻有一妻一妾,並且越到後來,應酬就越少。當他把這些不必要的應酬和欲望減去的時候,他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更為(wei) 有意義(yi) 的事情。
做減法,也意味著你必須要放棄一些其他也許很有意義(yi) 的事情。曾國藩說:“求業(ye) 之精,別無他法,曰專(zhuan) 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yang) 身’謂不專(zhuan) 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zhuan) 之咎也。”(《曾國藩家書(shu)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yu) 諸弟書(shu) )。曾國藩曾入翰林,作為(wei) 舊時代的文人,他對詩詞、書(shu) 法等傳(chuan) 統技藝也是很有興(xing) 趣的。但他以61歲的生命,留下的詩詞僅(jin) 有89首,在書(shu) 法方麵也未孜孜以求,就是為(wei) 了能夠將時間用在更有意義(yi) 的事情上。
做減法,還意味著你要簡化自己的人生規則。在人際交往中,規則越簡單明了,就越能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成熟以後的曾國藩,他的人生很簡單,就隻有一個(ge) “誠”字,隻求盡心把事情做好,甚至有人在背後議論他,他也不去計較。他的人生規則幾乎是透明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總之,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所擁有的時間、精力、資源都是有限的。有所不為(wei) ,才能有所為(wei) ;有所舍,才能有所得。集中精力,才能辦成大事。國家如此,個(ge) 人也是如此。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