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經典名句。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優(you) 勢兵力打殲滅戰要從(cong) 各地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們(men)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
“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的出處,是《十一家注孫子》中杜佑對《孫子兵法·虛實篇》的注解。
《孫子兵法》在中國號稱“兵學聖典”,所以曆代為(wei) 其作注解的自然不少。南宋時期,吉天保匯集了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張預等十一人對孫子的注解,總成一書(shu) ,這就是《十一家注孫子》。
杜佑(735-812),就是吉天保選出的為(wei) 孫子做注的十一家之一。他字君卿,京兆萬(wan) 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他均擔任宰相之職,為(wei) 唐朝後期的政治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杜佑雖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但仍手不釋卷。公務之餘(yu) ,他博覽古今典籍及曆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製度的源流,耗時三十六年,於(yu) 唐貞元十七年(801)撰成《通典》二百卷,分為(wei) 食貨、選舉(ju) 、職官、禮、樂(le) 、兵、刑法、州郡、邊防九典,記述了遠古黃帝時期至唐朝天寶末年的製度沿革,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記述曆代典章製度的典誌體(ti) 史書(shu) 。
“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就是吉天保從(cong) 《通典》中有關(guan) 《孫子兵法·虛實篇》的文字中輯錄出來的。其完整的上下文是這樣的:“夫善戰者,必知戰之日,知戰之地,度道設期,分軍(jun) 雜卒,遠者先進,近者後發,千裏之會(hui) ,同時而合,若會(hui) 都市,其會(hui) 地之日,無令敵知。知之則所備處少,不知則所備處多。備寡則專(zhuan) ,備多則分。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大意是說:善於(yu) 作戰的,對將要發生戰鬥的時間地點都有一個(ge) 準確的估計,然後就會(hui) 根據路途的遠近等情況有計劃地調撥軍(jun) 隊,距離遠的先出發,距離近的後出發,同時到達作戰地點。這樣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讓敵人知道。對於(yu) 將要發生戰鬥的時間地點,估算得越準確,就越能集中兵力,否則就會(hui) 失之於(yu) 分散。兵力分散,戰鬥力也就分散;兵力集中,戰鬥力才能集中。
杜佑對於(yu) 《虛實篇》的注解,是深合《孫子兵法》所提出的用兵之道的。《虛實篇》是《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六篇。該篇的核心,就是通過種種辦法調動敵人,造成我強敵弱、我實敵虛的態勢,集中兵力打擊敵人,以獲得戰爭(zheng) 的勝利。
生活中,我們(men) 經常聽到“商場如戰場”“職場如戰場”等說法。這樣的說法,絕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比喻,而是有其內(nei) 在共通性的。有些領域的共通性一望而知,比如在商場上,在市場總體(ti) 有限的情況下,你與(yu) 競爭(zheng) 對手的交鋒就和戰場一樣,區別僅(jin) 僅(jin) 是所運用的“武器”不同。還有些領域,它是以任務的形式出現的,比如脫貧,比如教育,“敵人”是以自然或社會(hui) 的困難與(yu) 不利條件等形式出現的,而你要調動自己的所有資源、精力去克服它們(men) ,則仍然是與(yu) 戰爭(zheng) 相同的。
和層出不窮的問題相比,人的時間、精力、資源總是有限的。那麽(me) ,怎樣才能用有限的時間、精力,去成就你的事業(ye) 和人生呢?很簡單,就是要牢記“分則力散,專(zhuan) 則力全”的古訓,集中精力做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有所不為(wei) ,才能有所為(wei) ;有所舍,才能有所得。集中精力,才能辦成大事。國家如此,個(ge) 人也是如此。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