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座談會(hui) 前,習(xi) 近平於(yu) 24日下午在三峽大壩壩頂察看三峽工程和壩區周邊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1月16日下午,習(xi) 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秀林驛站,同參與(yu) 造林護林的村民親(qin) 切握手。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2018年4月2日,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習(xi) 近平、李克強、栗戰書(shu) 、汪洋、王滬寧、趙樂(le) 際、韓正、王岐山等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這是習(xi) 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樹。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05年8月15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省安吉縣首次提出了這一關(guan) 係文明興(xing) 衰、人民福祉的發展理念,綠色由此成了這座江南古城發展圖景的主色調。圖為(wei) 浙江省安吉縣餘(yu) 村。 浙江省湖州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石紅岩/攝
有“中國扶貧第一村”之稱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以實際行動踐行並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圖為(wei) 綠色環抱的赤溪村。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2017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men)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ye) 、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圖為(wei) 2018年9月29日拍攝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秋景。 新華社發 潘正光/攝
一、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yi)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feng) 富的生態文化。《易經》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說:“不違農(nong) 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荀子》中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齊民要術》中有“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的記述。這些觀念都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係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表達了我們(men) 的先人對處理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重要認識。
同時,我國古代很早就把關(guan) 於(yu) 自然生態的觀念上升為(wei) 國家管理製度,專(zhuan) 門設立掌管山林川澤的機構,製定政策法令,這就是虞衡製度。《周禮》記載,設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wei) 之厲而為(wei) 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秦漢時期,虞衡製度分為(wei) 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疇官等。虞衡製度一直延續到清代。我國不少朝代都有保護自然的律令並對違令者重懲,比如,周文王頒布的《伐崇令》規定:“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xing) 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lun) 、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於(yu) 森林茂密、水量豐(feng) 沛、田野肥沃的地區。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而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yan) 重的土地荒漠化則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lun) 衰落。我國古代一些地區也有過慘痛教訓。古代一度輝煌的樓蘭(lan) 文明已被埋藏在萬(wan) 頃流沙之下,那裏當年曾經是一塊水草豐(feng) 美之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都曾經水豐(feng) 草茂,由於(yu) 毀林開荒、亂(luan) 砍濫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加劇了經濟衰落。唐代中葉以來,我國經濟中心逐步向東(dong) 、向南轉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變遷有關(guan) 。
2018年5月4日,我們(men) 召開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我在會(hui) 上特別強調,學習(xi) 馬克思,就要學習(xi) 和實踐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認為(wei) ,“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chan) 、生活、發展,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hui) 饋贈人類,但“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麽(me) 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複”。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xie) 到:美索不達米亞(ya) 、希臘、小亞(ya) 細亞(ya) 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wei) 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men) 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wei) 不毛之地,因為(wei) 他們(men) 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當他們(men) 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護的樅樹林砍光用盡時,沒有預料到,這樣一來,他們(men) 把本地區的高山畜牧業(ye) 的根基毀掉了;他們(men) 更沒有預料到,他們(men) 這樣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nei) 枯竭了,同時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傾(qing) 瀉到平原上。
以史為(wei) 鑒,可以知興(xing) 替。我之所以反複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就是因為(wei) 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係統脆弱,汙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並且獨特的地理環境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衡。“胡煥庸線”東(dong) 南方43%的國土,居住著全國94%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網、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為(wei) 主,生態環境壓力巨大;該線西北方57%的國土,供養(yang) 大約全國6%的人口,以草原、戈壁沙漠、綠洲和雪域高原為(wei) 主,生態係統非常脆弱。說基本國情,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內(nei) 容。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汙染治理力度之大、製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yan) 、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我對生態環境工作曆來看得很重。在正定、廈門、寧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間,都把這項工作作為(wei) 一項重大工作來抓。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分別就嚴(yan) 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以及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嚴(yan) 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徹底解決(jue) 絕不鬆手,確保綠水青山常在、各類自然生態係統安全穩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ti) 係建設,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製定了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從(cong) 總體(ti) 目標、基本理念、主要原則、重點任務、製度保障等方麵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麵係統部署安排。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製度出台實施,主體(ti) 功能區製度逐步健全,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排汙許可、河(湖)長製、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環境治理製度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改革、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環境保護稅開征、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等環境經濟政策製定和實施進展順利。京津冀大氣汙染治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我們(men) 還製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以及大氣、水汙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界定入罪標準,加大懲治力度,形成高壓態勢。
特別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建得好、用得好,敢於(yu) 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鬆,成為(wei) 推動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及其相關(guan) 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我們(men)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國土空間布局得到優(you) 化,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省區市和寧夏等15個(ge) 省區市的生態保護紅線已經劃定。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一大批高汙染企業(ye) 有序退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luan) 汙”企業(ye) 整治力度空前。能源消費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我國成為(wei) 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全麵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
我們(men)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汙水處理能力。同2013年相比,2017年全國338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下降22.7%,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39.6%,北京PM2.5平均濃度從(cong) 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國控斷麵Ⅰ—Ⅲ類水體(ti) 比例增加到67.9%,劣Ⅴ類水體(ti) 比例下降到8.3%。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我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向聯合國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文書(shu) 。我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量占發展中國家總量的50%以上,成為(wei) 對全球臭氧層保護貢獻最大的國家。2017年,同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機構一道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挑戰重重、壓力巨大、矛盾突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有不少難關(guan) 要過,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頑瘴痼疾要治,形勢仍然十分嚴(yan) 峻。
總體(ti) 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複,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guan) 口。這是一個(ge) 鳳凰涅槃的過程。如果現在不抓緊,將來解決(jue) 起來難度會(hui) 更高、代價(jia) 會(hui) 更大、後果會(hui) 更重。我們(men) 必須咬緊牙關(guan) ,爬過這個(ge) 坡,邁過這道坎。
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是我們(men) 黨(dang) 向人民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不能一邊宣布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hui) 認可,也經不起曆史檢驗。不管有多麽(me) 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要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拚勁,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自覺把經濟社會(hui) 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堅持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公眾(zhong) 參與(yu) ,堅決(jue) 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jue) 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要充分發揮黨(dang) 的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
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
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wei) 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wei) 國家戰略。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實踐深入,我們(men)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總體(ti) 布局的認識不斷深化,從(cong) 當年的“兩(liang) 個(ge) 文明”到“三位一體(ti) ”、“四位一體(ti) ”,再到今天的“五位一體(ti) ”,這是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更帶來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
現在,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已經成為(wei) 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麵,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奮鬥目標,解決(jue) 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執政黨(dang) 使命所在。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men) 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ti)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生態文明建設做好了,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加分項,反之就會(hui) 成為(wei) 別有用心的勢力攻擊我們(men) 的借口。人類進入工業(ye) 文明時代以來,傳(chuan) 統工業(ye) 化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係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緊張。從(cong) 上世紀30年代開始,一些西方國家相繼發生多起環境公害事件,損失巨大,震驚世界,引發了人們(men) 對資本主義(yi) 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在人類200多年的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ye) 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ge) 、人口不超過10億(yi) 。在我們(men) 這個(ge) 13億(yi) 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天地與(yu) 我並生,而萬(wan) 物與(yu) 我為(wei) 一。”“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這方麵有很多鮮活生動的事例。始建於(yu) 戰國時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就是根據岷江的洪澇規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因勢利導建設的大型生態水利工程,不僅(jin) 造福當時,而且澤被後世。
在整個(ge) 發展過程中,我們(men) 都要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隻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隻講利用不講修複,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幹保護自然、修複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讓群眾(zhong)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li) 。
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jia) 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hui) 發展潛力和後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hui) 效益。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和空間。要加快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幹,絕對不允許再幹。在生態保護紅線方麵,要建立嚴(yan) 格的管控體(ti) 係,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麵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在環境質量底線方麵,將生態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wei) 底線,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對生態破壞嚴(yan) 重、環境質量惡化的區域必須嚴(yan) 肅問責。在資源利用上線方麵,不僅(jin) 要考慮人類和當代的需要,也要考慮大自然和後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資源承載能力。
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重點解決(jue) 損害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努力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ge) 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wei) 準則,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動員全社會(hui) 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係統性、長期性破壞。
要從(cong) 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必須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比如,治理好水汙染、保護好水環境,就需要全麵統籌左右岸、上下遊、陸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態水資源、汙染防治與(yu) 生態保護,達到係統治理的最佳效果。要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ti) 化生態保護和修複,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wei) 前提。
五是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製度、依靠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ti) 製不健全、製度不嚴(yan) 格、法治不嚴(yan) 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guan) 。要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強化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嚴(yan) 格用製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決(jue) 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製度的生命力在於(yu) 執行,關(guan) 鍵在真抓,靠的是嚴(yan) 管。我們(men) 已出台一係列改革舉(ju) 措和相關(guan) 製度,要像抓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一樣抓好落實。製度的剛性和權威必須牢固樹立起來,不得作選擇、搞變通、打折扣。要落實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製,嚴(yan) 格考核問責。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jue) 策、造成嚴(yan) 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責。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wei) 例。要下大氣力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反麵典型,釋放出嚴(yan) 加懲處的強烈信號。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決(jue) 不能讓製度規定成為(wei) “沒有牙齒的老虎”。
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關(guan) 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共建清潔美麗(li) 的世界。要深度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jue) 方案。要堅持環境友好,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實踐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三、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強調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現在,我們(men) 就要集中優(you) 勢兵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舉(ju) 措,打好這場攻堅戰。
第一,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加快解決(jue) 曆史交匯期的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jia) 值觀念為(wei) 準則的生態文化體(ti) 係,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的目標責任體(ti) 係,以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保障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以生態係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wei) 重點的生態安全體(ti) 係。
要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使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總體(ti) 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美麗(li) 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全麵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麵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麵實現,建成美麗(li) 中國。
第二,全麵推動綠色發展。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變革,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改變傳(chuan) 統的“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chan) 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產(chan) 、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是解決(jue) 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隻有從(cong) 源頭上使汙染物排放大幅降下來,生態環境質量才能明顯好上去。重點是調結構、優(you) 布局、強產(chan) 業(ye) 、全鏈條。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又降低汙染排放負荷。對重大經濟政策和產(chan) 業(ye) 布局開展規劃環評,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區域流域產(chan) 業(ye) 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清潔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推進資源全麵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chan) 係統和生活係統循環鏈接。
綠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guan) 、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推廣綠色出行,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轉型。
第三,把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wei) 民生優(you) 先領域。有利於(yu) 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就要打幾場標誌性的重大戰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當前,重汙染天氣、黑臭水體(ti) 、垃圾圍城、農(nong) 村環境已成為(wei) 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嚴(yan) 重影響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老百姓意見大、怨言多,甚至成為(wei) 誘發社會(hui) 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必須下大氣力解決(jue) 好這些問題。要集中優(you) 勢兵力,動員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一個(ge) 戰役一個(ge) 戰役打,打一場汙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zheng) 。
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這既是國內(nei) 民眾(zhong) 的迫切期盼,也是我們(men) 就辦好北京冬奧會(hui) 向國際社會(hui) 作出的承諾。要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為(wei) 主戰場,以北京為(wei) 重點,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wei) 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要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減少過剩和落後產(chan) 能,增加新的增長動能。要推進達標排放,降低重點行業(ye) 汙染物排放,實施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要在全國推開“散亂(luan) 汙”企業(ye) 治理,堅決(jue) 關(guan) 停取締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比重,加快清潔能源發展。要堅持因地製宜、多措並舉(ju)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堅定不移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加快天然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優(you) 化天然氣來源布局,加強管網互聯互通,保障氣源供應。要提供補貼政策和價(jia) 格支持,確保“煤改氣”、“煤改電”後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要加大燃煤小鍋爐淘汰力度,暫停一部分汙染重的煤電機組,加快升級改造。要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要抓緊治理柴油貨車汙染,推動貨運經營整合升級、提質增效,加快規模化發展、連鎖化經營。
要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好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ti) ,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在治水上有不少問題要解決(jue) ,其中有一個(ge) 問題非常迫切,就是要加快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這方麵欠賬太多。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提供的情況,甚至一些直轄市、沿海發達省份、經濟特區都有大量汙水直排。要定個(ge) 硬目標,全力攻克,盡快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否則,一邊治,一邊排,效果就會(hui) 事倍功半。
要全麵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製定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法。突出重點區域、行業(ye) 和汙染物,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有效防範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大幅減少進口固體(ti) 廢物種類和數量,嚴(yan) 厲打擊危險廢物破壞環境違法行為(wei) ,堅決(jue) 遏製住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qing) 倒、利用和處理處置。
農(nong) 村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城鎮後花園。要調整農(nong) 業(ye) 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比重,完善廢舊地膜回收處理製度。要持續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國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基本解決(jue) 農(nong) 村的垃圾、汙水、廁所問題,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為(wei) 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其中,汙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態保護好比是分母,要對分子做好減法降低汙染物排放量,對分母做好加法擴大環境容量,協同發力。要嚴(yan) 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山水林田湖草係統監管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監管。要推進城鎮留白增綠,使老百姓享有愜意生活休閑空間。
第四,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圖之於(yu) 未萌,慮之於(yu) 未有。”要始終保持高度警覺,防止各類生態環境風險積聚擴散,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的準備。
要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係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ti) 係,嚴(yan) 密防控垃圾焚燒、對二甲苯(PX)等重點領域生態環境風險,推進“鄰避”問題防範化解,破解涉環保項目“鄰避”問題,著力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要加強核與(yu) 輻射安全監管,健全監管體(ti) 係,完善監管機製,提升監管能力,確保萬(wan) 無一失。
第五,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落地見效。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要以解決(jue) 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wei) 導向,抓好已出台改革舉(ju) 措的落地,及時製定新的改革方案。對涉及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的一些重要舉(ju) 措要盡快到位、發揮作用。中央環境保護督察要強化權威,加強力量配備,向縱深發展。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開展試點,積累經驗。要健全環保信用評價(jia) 、信息強製性披露、嚴(yan) 懲重罰等製度。
這次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黨(dang) 中央決(jue) 定組建生態環境部。主要考慮有兩(liang) 點:一是在汙染防治上改變九龍治水的狀況,整合職能,為(wei)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撐。二是在生態保護修複上強化統一監管,堅決(jue) 守住生態保護紅線。要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裏、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nong) 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貫通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統一監管。生態環境部門要履行好職責,統一政策規劃標準製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要整合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優(you) 化職能配置,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要健全區域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管理體(ti) 製,推進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整合相關(guan) 部門和地方政府大氣環境管理職責;加快組建流域環境監管執法機構,增強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合力。要完善海域生態環境管理體(ti) 製,按海域設置監管機構。
第六,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環境治理是係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要完善資源環境價(jia) 格機製,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要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項目。生態環境保護該花的錢必須花,該投的錢決(jue) 不能省。要堅持資金投入同汙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要加強大氣重汙染成因研究和治理、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重大項目等科技攻關(guan) ,對臭氧、揮發性有機物以及新的汙染物治理開展專(zhuan) 項研究和前瞻研究,對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對策性研究,加快成果轉化與(yu) 應用,為(wei) 科學決(jue) 策、環境管理、精準治汙、便民服務提供支撐。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四、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全麵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四個(ge) 意識”,堅決(jue) 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jue) 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
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要做到重要工作親(qin) 自部署、重大問題親(qin) 自過問、重要環節親(qin) 自協調、重要案件親(qin) 自督辦,壓實各級責任,層層抓落實。各相關(guan) 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誰的孩子誰抱,管發展的、管生產(chan) 的、管行業(ye) 的部門必須按“一崗雙責”的要求抓好工作。要抓緊出台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相關(guan) 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重點工作領域,開展執法檢查,定期聽取並審議同級政府工作情況報告。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考核結果作為(wei) 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要實施最嚴(yan) 格的考核問責。“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隻有真追責、敢追責、嚴(yan) 追責,做到終身追責,製度才不會(hui) 成為(wei) “稻草人”、“紙老虎”、“橡皮筋”。有些地方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頻發,被約談、被曝光,當地黨(dang) 政負責人不但沒受處罰,反倒升遷了、重用了,真是咄咄怪事!這種事情決(jue) 不允許再發生!要狠抓一批反麵典型,特別是要抓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不放,嚴(yan) 肅查處,以正視聽,以儆效尤。
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jun) ,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得罪人的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關(guan) 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主動為(wei) 敢幹事、能幹事的幹部撐腰打氣。
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責任已經落在了我們(men) 這代人的肩上。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dang) 中央周圍,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創美麗(li) 中國建設新局麵而努力奮鬥!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的講話。)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