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主流媒體牢牢占領傳播製高點——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側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我在新年賀詞中專(zhuan) 門提到了第一書(shu) 記。我在這裏,向全國所有的第一書(shu) 記、廣大基層幹部和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致以誠摯的問候,祝大家新春愉快,給大家拜個(ge) 早年!”

  1月25日上午,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ti) 大廈10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掛職的人民日報記者視頻連線。

  這是總書(shu) 記時隔3年又一次來到人民日報社,又一次走進這幢新媒體(ti) 大廈。

  這一次,圍繞全媒體(ti) 時代和媒體(ti) 融合發展,總書(shu) 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也是今年首次集體(ti) 學習(xi) 。

  調研、講解、討論,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學習(xi) 內(nei) 容豐(feng) 富,氣氛熱烈,富有成效。

  總書(shu) 記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ti) 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閱報欄老照片引起總書(shu) 記回憶

  上午9時15分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全體(ti) 同誌首先來到位於(yu) 大廈9層的人民日報數字傳(chuan) 播公司。

  “總書(shu) 記好!”公司員工熱烈鼓掌,爭(zheng) 相向總書(shu) 記問好,總書(shu) 記微笑著同大家一一握手。

  “以前我經過那裏,也會(hui) 停一停,看看當天的報紙。”走廊上,張掛著不同時期人民日報閱報欄的照片。一張人民日報王府井舊址閱報欄的老照片引起總書(shu) 記的回憶。

  在一張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通過駐地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瀏覽兩(liang) 會(hui) 新聞的照片前,總書(shu) 記停下腳步。

  “每個(ge) 駐地都有嗎?”總書(shu) 記問。“都有,去年兩(liang) 會(hui) 實現了代表委員駐地全覆蓋。”公司董事長徐濤回答。總書(shu) 記點頭表示肯定。

  隨後,總書(shu) 記一行走進播控大廳,觀看電子閱報欄的功能演示。

  作為(wei) 融合傳(chuan) 播的載體(ti) ,電子閱報欄不僅(jin) 可閱讀當天的人民日報版麵,還集納了求是雜誌等主要報刊以及報社旗下媒體(ti) 的內(nei) 容,並與(yu) 中宣部“學習(xi) 強國”等平台打通,總書(shu) 記對這一做法表示肯定。

  報連著屏,屏連著端。今年1月1日,人民日報實行版麵優(you) 化調整。圖片、圖表、提要等視覺元素明顯增加,電子閱報欄功能也同步升級,點擊一篇報道,就會(hui) 彈出相關(guan) 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ti) 內(nei) 容,使報道更加立體(ti) ,更加生動。總書(shu) 記認真觀看演示並不時詢問有關(guan) 情況。

  “以前閱報欄是看報紙,現在還可以聽音頻、看視頻。”人民日報社社長李寶善介紹說。

  “‘俠(xia) 客島’是你們(men) 辦的吧?”總書(shu) 記問。李寶善回答:“這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個(ge) 融媒體(ti) 工作室。我們(men) 的電子閱報欄也鏈接了‘俠(xia) 客島’的內(nei) 容。”

  看完演示,總書(shu) 記一行來到播控大廳玻璃幕牆前,了解電子閱報欄的布點設置情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社加快在全國建設電子閱報欄,南到海南三沙,北到邊防哨所,都有閱報欄的身影,在上海陸家嘴、北京三裏屯的高檔寫(xie) 字樓內(nei) ,閱報欄成為(wei) 一道靚麗(li) 風景。目前全國各地共布點投用2萬(wan) 塊屏,日均影響受眾(zhong) 近千萬(wan) ,成為(wei) 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樓宇數字新聞媒體(ti) 。今年1月,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入駐中國駐奧克蘭(lan) 總領館,邁出了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近年來,人民日報還推動電子閱報欄進高校、進社區、進樓宇、進農(nong) 村,提出了“百城萬(wan) 樓百萬(wan) 屏”的計劃,為(wei) “兩(liang) 新組織”黨(dang) 員提供學習(xi) 園地和信息服務載體(ti) 。同時,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電子閱報欄正不斷拓展布點,擴大容量,增加功能,為(wei) 鄉(xiang) 村提供以電子閱報欄為(wei) 終端的全方位服務,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什麽(me) 內(nei) 容最受歡迎”“誰負責安裝”“收不收費”……總書(shu) 記詳細了解電子閱報欄的內(nei) 容建設、受眾(zhong) 興(xing) 趣以及運營模式等情況,對人民日報社做大做強戶外主流輿論陣地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離開播控大廳時,總書(shu) 記同工作人員一一握手,並致新春祝福。

  實現宣傳(chuan) 效果最大化和最優(you) 化

  9時30分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行來到人民日報全媒體(ti) 新聞平台。

  3年前的2月19日,總書(shu) 記考察人民日報社時,全媒體(ti) 新聞平台尚在籌建之中,機製探索剛剛起步。而今,它已經成為(wei) 人民日報社推進媒體(ti) 深度融合的協調指揮中樞、創新生產(chan) 平台。

  人民網總裁葉蓁蓁結合重大報道案例,演示了全媒體(ti) 新聞平台組織架構、運行情況,總書(shu) 記看了表示肯定。

  黨(dang) 的十九大後,人民日報推出全媒體(ti) 新聞平台升級版——全國黨(dang) 媒信息公共平台,全國黨(dang) 媒的優(you) 質內(nei) 容,通過“算法推薦”推送到各個(ge) 平台。同時,全媒體(ti) 新聞平台運行機製和技術也已推廣到全國27個(ge) 黨(dang) 媒和縣級融媒體(ti) 中心。今年1月,黨(dang) 媒信息平台聯合全國200多家黨(dang) 媒開展“2019,我們(men) 都是追夢人”大型主題采訪活動。

  總書(shu) 記同正在灤平縣平坊滿族鄉(xiang) 於(yu) 營村采訪的人民網記者劉曦進行視頻連線,她向總書(shu) 記報告:“這裏是於(yu) 營村的光伏產(chan) 業(ye) 園,村裏的荒山都鋪設了光伏板,總共6000畝(mu) 。村民出租土地用於(yu) 建設光伏電站,最少的出租30畝(mu) ,年收入達3000元。”

  “有一位扶貧女幹部,一心撲在工作上,為(wei) 了方便照顧還在哺乳期的孩子,和母親(qin) 在村裏租了房子住。”人民日報評論員呂曉勳是於(yu) 營村的第一書(shu) 記,到村裏掛職已有半年,他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自己成為(wei) 扶貧一線幹部的切身感受:“響應總書(shu) 記的號召,到基層來增強‘四力’,我特別受教育。鄉(xiang) 親(qin) 們(men) 非常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基層幹部工作很投入、很給力!”

  總書(shu) 記仔細聽取他們(men) 的介紹,勉勵廣大新聞工作者把基層特別是脫貧攻堅一線作為(wei) 學習(xi) 曆練的平台和難得機會(hui) 。

  媒體(ti) 融合,關(guan) 鍵在人的融合。近幾年,在全媒體(ti) 新聞平台機製下,人民日報260多名編輯記者按照“興(xing) 趣化組合、項目製施工”模式,組建了45個(ge) 融媒體(ti) 工作室,推動實現一體(ti) 策劃、一體(ti) 采訪、一體(ti) 傳(chuan) 播,全媒體(ti) 新聞生產(chan) 力和創新力顯著提升。

  總書(shu) 記走到融媒體(ti) 工作室的編輯記者中間,同他們(men) 親(qin) 切握手。“麻辣財經”工作室記者告訴總書(shu) 記,圍繞“中國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裏”,他們(men) 做了一係列融合報道;“一本政經”工作室的名字引發大廳裏一片歡聲笑語;“學習(xi) 大國”工作室取名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國要永遠做一個(ge) 學習(xi) 大國”的殷殷囑托;“俠(xia) 客島”向總書(shu) 記匯報工作室情況時,總書(shu) 記頻頻點頭:“我經常看。”

  總書(shu) 記勉勵編輯記者時強調,黨(dang) 報、黨(dang) 刊、黨(dang) 台、黨(dang) 網等主流媒體(ti) 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製、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chuan) 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ou) 化。

  離開大廳,總書(shu) 記一行走到人民日報電子版麵牆前,瀏覽不同時期的人民日報版麵。看到1990年5月21日五版通訊《辦好一件事 贏得萬(wan) 人心——福建寧德地區查處幹部違紀建私房紀實》和評論《鍥而不舍無堅不摧》時,總書(shu) 記說:“這個(ge) 事情我記得。”

  總書(shu) 記帶頭鼓掌稱讚“做得不錯”

  “總書(shu) 記來了,總書(shu) 記來了!”9時50分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行來到位於(yu) 大廈14層的人民日報社新媒體(ti) 中心。

  2016年2月19日上午,總書(shu) 記第一次來人民日報社調研,在新媒體(ti) 中心錄製了一段元宵節問候音頻,成為(wei) 刷屏產(chan) 品,當天在微信上轉發就超過2000萬(wan) 次,3年來全網點擊量2.5億(yi) 次以上。

  總書(shu) 記一行走進新媒體(ti) 發布大廳,通過大屏幕展示和新媒體(ti) 中心主任丁偉(wei) 的介紹,詳細了解人民日報新媒體(ti) 的發展情況。

  目前,人民日報已經形成涵蓋報、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ti) 的媒體(ti) 方陣,綜合覆蓋受眾(zhong) 7.86億(yi)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超過2.5億(yi) ,微博粉絲(si) 量超過1.3億(yi) ,微信公眾(zhong) 號用戶數突破2400萬(wan) ,英文客戶端也於(yu) 黨(dang) 的十九大前正式上線。人民日報“兩(liang) 微兩(liang) 端”影響力和網民活躍度均居主流媒體(ti) 前列。總書(shu) 記聽後頻頻點頭。

  實踐中,人民日報新媒體(ti) 創新開展個(ge) 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chuan) 播,產(chan) 生了不少有較大社會(hui) 反響的新媒體(ti) 產(chan) 品。

  2017年建軍(jun) 節前夕,人民日報新媒體(ti) 製作了一款軍(jun) 裝照H5互動產(chan) 品,實現了裂變式傳(chuan) 播,瀏覽次數累計突破11億(yi) ,創下H5產(chan) 品的傳(chuan) 播紀錄。

  “經曆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er) !經曆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er) !麵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er) !”總書(shu) 記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的這一金句,被人民日報新媒體(ti) 製作成豎屏視頻,在抖音平台發布,播放量超過5600萬(wan) 。

  “你有多久沒對媽媽說心裏話?你有多久沒吃過媽媽做的飯?你有多久沒陪媽媽散步?你有多久沒牽過媽媽的手?”一部名為(wei) 《牽媽媽的手》的微視頻,讓無數人動容……

  總書(shu) 記駐足大屏幕前,認真觀看這些產(chan) 品的演示,不時點頭稱讚。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me) 響亮……”這首《歌唱祖國》的演唱者是人民日報新媒體(ti) 中心的年輕編輯記者,去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他們(men) 在成都的地鐵車廂自導自演了快閃《中國很讚》,讓整個(ge) 車廂沸騰了,不少乘客情不自禁跟唱、拍手,一位中年婦女掏出紙巾,悄悄擦去眼角的淚水。

  目前,我國19歲以下青少年網民近1.7億(yi) ,超過全國網民的1/5,他們(men) 被稱為(wei) 互聯網的“原住民”。主流媒體(ti) 怎樣影響青年一代,人民日報新媒體(ti) 作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時光是座博物館,藏著我們(men) 思念的她……”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人民日報新媒體(ti)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出“時光博物館”主題快閃店,還進入國家博物館,參加“偉(wei) 大的變革”展覽,參觀者從(cong) 二樓排到了一樓。

  看完新媒體(ti) 產(chan) 品演示,總書(shu) 記帶頭鼓掌,稱讚“做得不錯”。

  離開新媒體(ti) 中心前,總書(shu) 記和員工一一握手,他動情地說:“愛國主義(yi) 是永恒的主題,這方麵宣傳(chuan) 要加強,你們(men) 要持之以恒做下去。”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26日 09:1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