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就經驗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摘編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韓長賦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國的改革發端於(yu) 農(nong) 村。40年來,我們(men) 黨(dang) 立足國情農(nong) 情,尊重基層實踐創造,領導億(yi) 萬(wan) 農(nong) 民譜寫(xie) 了農(nong) 村改革發展的壯麗(li) 篇章。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農(nong) 村改革全麵深化,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

  40年來,農(nong) 村改革波瀾壯闊,一係列石破天驚的改革壯舉(ju) ,推動農(nong) 村體(ti) 製機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一是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wei) 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ti) 製,夯實黨(dang) 的農(nong) 村政策基石。二是廢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ti) 製,實行村民自治,探索建立黨(dang) 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鞏固黨(dang) 在農(nong) 村的執政基礎。三是廢除農(nong) 產(chan) 品統派購製度,建立健全農(nong) 村市場體(ti) 係,讓市場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決(jue) 策和資源配置中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四是鄉(xiang) 鎮企業(ye) 異軍(jun) 突起,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農(nong) 村經濟活力持續增強。五是允許農(nong) 民外出務工,逐步深化戶籍製度改革,開啟了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六是取消農(nong) 業(ye) 稅、牧業(ye) 稅和特產(chan) 稅,終結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建立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國家與(yu) 農(nong) 民關(guan) 係實現由取到予的曆史性轉變。七是實行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製機製。八是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探索農(nong) 村集體(ti) 所有製有效實現形式,開辟農(nong) 民增收新途徑。農(nong) 村改革率先發力並不斷突破,不僅(jin) 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nong) 村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包字進城”還推動了城市工業(ye) 改革,為(wei) 全麵改革開放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增進了信心。

  40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農(nong) 村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躍上新水平。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糧食產(chan) 量由6000多億(yi) 斤提高到1.2萬(wan) 億(yi) 斤,肉蛋菜果茶魚等產(chan) 量穩居世界第一,依靠自己的力量,比較好地解決(jue) 了曆朝曆代困擾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深刻轉變。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8%,農(nong) 民祖祖輩輩“麵朝黃土背朝天”正在成為(wei) 曆史。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各類新型農(nong) 業(ye) 主體(ti) 超過300萬(wan)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超過1500萬(wan) 人,帶動廣大小農(nong) 戶邁向農(nong) 業(ye) 現代化。

  二是農(nong) 民生活水平踏上新台階。農(nong) 民收入持續增長。由130多元增長到1.4萬(wan) 多元,實際增長17倍多。農(nong) 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農(nong) 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從(cong) 67.7%下降至31.2%,人均住房建築麵積增加近40平方米。脫貧攻堅成效舉(ju) 世矚目。農(nong) 村貧困人口由當年的7.7億(yi) 減少到目前不到3000萬(wan) ,譜寫(xie) 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

  三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農(nong) 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社會(hui) 事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民社會(hui) 保障從(cong) 無到有,並與(yu) 城市逐步並軌,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和鄉(xiang) 村治理不斷加強。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化率比1978年提高40.6個(ge) 百分點,第一產(chan) 業(ye) 就業(ye) 占比由70.5%下降到27%,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由3.3∶1下降到2.7∶1。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持續向好,保證了國家大規模城鎮化、快速工業(ye) 化對農(nong) 產(chan) 品和勞動力的需要,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強保障,為(wei) 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40年農(nong) 村改革,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我們(men) 始終堅持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關(guan) 係這條主線,不斷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穩定土地承包關(guan) 係,堅守改革底線,掌握農(nong) 村改革、發展、穩定主動權。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從(cong) 土地製度改革入手,積極穩妥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購銷體(ti) 製改革,一步步向著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方向推進、擴展和深化農(nong) 村改革,使生產(chan) 關(guan) 係更加適應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始終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尊重農(nong) 民意願和首創精神,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創造性、曆史主動性,不斷提升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立足“大國小農(nong) ”國情和農(nong) 村發展實際,實行分類指導和基層探索,不斷創新“三農(nong) ”理論、製度和政策。始終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建立健全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長效機製,推進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農(nong) 民平等參與(yu) 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所有經驗歸結起來,最根本的在於(yu) 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領導,實行正確的“三農(nong) ”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處理好土地和農(nong) 民問題,為(wei) 農(nong) 村改革掌舵引航、指引方向。

  40年後改革再出發,新一輪農(nong) 村改革將持續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戰略提供動力、增添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40年前,我們(men) 通過農(nong) 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men) 應該通過振興(xing) 鄉(xiang) 村,開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麵。深化新一輪農(nong) 村改革,我們(men) 要圍繞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總抓手,緊盯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總目標,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總方針,從(cong) 農(nong) 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入手,切實保障農(nong) 民群眾(zhong) 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充分激發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活力。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完善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製度,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加快研究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政策體(ti) 係,深化農(nong) 村金融製度改革,抓住“人、地、錢”關(guan) 鍵環節,打通要素城鄉(xiang) 雙向流動通道,推動城鄉(xiang) 間要素平等交換,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增添新動能。

  40年農(nong) 村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激勵昭示著我們(men)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宏偉(wei) 事業(ye) 中開拓創新、砥礪奮進,譜寫(xie) 農(nong) 村改革發展新華章。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17日 07:1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