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永遠的巴山紅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這是王瑛生前在四川省南江縣光霧山的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王瑛生前在四川省南江縣光霧山的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我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我從(cong) 沒得罪紀委書(shu) 記這個(ge) 稱謂。”這句讓無數幹部、群眾(zhong) 動容的話,出自王瑛之口,她生前曾擔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縣委常委、紀委書(shu) 記。

  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一個(ge) 普通工人家庭。1982年,她從(cong) 西南民族學院畢業(ye) 後被分配到巴中縣畜牧局工作,之後被調到縣紀委、市紀委工作,成為(wei) 一名紀檢監察幹部。

  個(ge) 頭隻有1米54,瘦瘦小小的王瑛,讓人見識了小女子的骨頭有多硬。在南江,了解王瑛的人都知道,在她麵前說情是行不通的。在擔任南江縣紀委書(shu) 記的幾年裏,她直接牽頭查辦各類疑難、典型案件50多起,麵對來自縣內(nei) 外方方麵麵的阻力堅持一查到底,為(wei) 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千萬(wan) 元。

  在紀委工作崗位上,王瑛創造了紀檢監察工作為(wei) 民服務零距離、幹群關(guan) 係零隔閡、監督監察零空檔、案件查處零擱置、再塑形象零起點的“五個(ge) 零”工作法,營造了當地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她提出設立村級黨(dang) 風廉政建設監督員製度的設想,使村級信訪案件占全縣案件的比例大幅下降。

  王瑛始終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奔走協調有關(guan) 部門,為(wei) 住房與(yu) 耕地被河隔在兩(liang) 岸、每天隻能赤腳過河到對岸種田的洋灘村村民,建了一座鐵索橋;為(wei) 南江“背二哥”們(men) 建起了公寓,讓他們(men) 有了安身之所;她用自己榮獲“全國紀檢監察係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的獎金,資助貧困的農(nong) 村孩子讀書(shu) 。

  2006年7月,南江遭遇特大旱災,王瑛累倒在抗旱一線,經查身患肺癌晚期。麵對病痛與(yu) 不幸,她謝絕上級組織調換輕鬆崗位的提議,而是以加倍的赤誠擁抱她鍾愛的工作。在她病情確診後的兩(liang) 年零四個(ge) 月裏,除去十多次的化療時間,她有194天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和案件查處現場。2008年11月,王瑛因病情惡化去世,年僅(jin) 47歲。

  這位一生癡愛紅葉的女子,有著紅葉一般的風骨和品格,用燃燒的生命點染了革命老區巴中這片紅色的沃土,被大巴山人親(qin) 切稱為(wei) “永遠的巴山紅葉”。

發布時間:2019年01月09日 10:27 來源:新華網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