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央軍(jun) 委軍(jun) 事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央軍(jun) 委軍(jun) 事工作會(hui) 議4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xi) 近平強調,全軍(jun) 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強軍(jun) 思想,深入貫徹新時代軍(jun) 事戰略方針,在新的起點上做好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工作,開創強軍(jun) 事業(ye) 新局麵。
習(xi) 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軍(jun) 事任務,黨(dang) 中央和中央軍(jun) 委審時度勢、統攬全局,帶領全軍(jun) 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軍(jun) 事工作在鬥爭(zheng) 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取得許多標誌性、開創性、曆史性重大成就。全軍(jun) 以堅定意誌品質、靈活戰略策略、有力軍(jun) 事行動,堅決(jue)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經受住了複雜形勢和嚴(yan) 峻鬥爭(zheng) 考驗。
習(xi) 近平強調,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全軍(jun)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安全和發展大勢,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紮紮實實做好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各項工作,堅決(jue) 完成黨(dang) 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1月4日,中央軍(jun) 委軍(jun) 事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xi) 近平簽署中央軍(jun) 委2019年1號命令,向全軍(jun) 發布開訓動員令。
習(xi) 近平指出,要把新時代軍(jun) 事戰略思想立起來,把新時代軍(jun) 事戰略方針立起來,把備戰打仗指揮棒立起來,把抓備戰打仗的責任擔當立起來。要強化戰鬥隊思想,堅持戰鬥力這個(ge) 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各項工作和建設、各方麵力量和資源都要聚焦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服務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推動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工作有一個(ge) 很大加強。
習(xi) 近平強調,要深化戰爭(zheng) 和作戰籌劃,確保一旦有事能快速有效應對。要加快推進聯合作戰指揮體(ti) 係建設,提升聯合作戰指揮能力。要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增加新質戰鬥力比重。要大抓實戰化軍(jun) 事訓練,提高練兵備戰質量和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突出短板弱項要扭住不放、持續用力,一個(ge) 問題一個(ge) 問題解決(jue) ,確保取得成效。
習(xi) 近平指出,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各部門、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支持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共同把我們(men) 這支英雄的人民軍(jun) 隊建設得更加強大、更有戰鬥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jun) 委副主席許其亮主持會(hui) 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jun) 委副主席張又俠(xia) 宣讀《中央軍(jun) 委關(guan) 於(yu) 表彰全軍(jun) 備戰標兵單位和個(ge) 人的通報》,表彰10個(ge) 全軍(jun) 備戰標兵單位、20名全軍(jun) 備戰標兵個(ge) 人。習(xi) 近平等為(wei) 受表彰對象頒獎。
中央軍(jun) 委委員魏鳳和、李作成、苗華、張升民出席會(hui) 議。軍(jun) 委機關(guan) 各部門、全軍(jun) 各大單位負責同誌等參加會(hui) 議。
1月4日,中央軍(jun) 委軍(jun) 事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出席會(hui)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會(hui) 前,習(xi) 近平親(qin) 切接見全軍(jun) 備戰標兵單位代表和標兵個(ge) 人,同他們(men) 合影留念。
會(hui) 前,習(xi) 近平親(qin) 切接見了全軍(jun) 備戰標兵單位代表和標兵個(ge) 人,同他們(men) 合影留念。習(xi) 近平簽署中央軍(jun) 委2019年1號命令,向全軍(jun) 發布開訓動員令。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